全球最強的超音速巡航導彈,在中國軍工流水線上悄然停產。停產理由只有四個字,技術落后。
此舉讓美軍驚詫,他們還在追趕中國的超音速巡航導彈技術, 中國已經開始進行淘汰、革新了。美軍陷入迷茫,接下來的導彈研制,要向什么標準對齊?他們還能追得上中國導彈的步伐嗎?
巔峰之作,橫空出世
2019年國慶閱兵之時,東風-100一經亮相,便在全球軍事界引發(fā)震動。
作為世界首款可全程超音速巡航的導彈,它以4馬赫的飛行速度劃破空氣,射程達3000-4000公里,能從中國本土覆蓋關島美軍基地。精度達到米級,足以精準命中五角大樓的一扇窗戶。
傳統(tǒng)巡航導彈深陷“不可能三角”困局,速度、射程、精度三者不可兼得。美國“戰(zhàn)斧”導彈0.8馬赫的速度換取2500公里射程;法國ASMPA-R導彈實現3馬赫速度,精度卻驟降至50米誤差。
東風-100的突破在于三重制導系統(tǒng)融合與臨近空間飛行技術,在30-40公里高空以稀薄大氣降低阻力,半小時內跨越1500公里。
其灌頂式攻擊模式專為航母打擊設計——末段躍升后垂直俯沖,4馬赫動能足以穿透航母甲板。美國國防部于《中國軍力報告》中承認,東風-100致使美國航母防御體系面臨系統(tǒng)性失效風險。
技術迭代,主動舍棄
如此戰(zhàn)略利器,卻在量產不久后停產,深層原因在于中國導彈技術已進入新紀元。
反艦彈道導彈的成熟改寫了游戲規(guī)則。東風-26射程延伸至5000公里,末端速度高達18馬赫。
相當于1.8噸戰(zhàn)斗部以每秒6120米撞擊目標,穿透力相當于10輛重型卡車以百公里時速集中撞擊。美國海軍模擬顯示,即使最先進的福特級航母被命中一枚也會喪失戰(zhàn)斗力。
高超音速武器的出現徹底終結了東風-100的時代。東風-17運用乘波體設計,于大氣層邊緣按“打水漂”軌跡飛行,速度突破10馬赫。
從發(fā)射到命中關島僅需12分鐘,而東風-100需要45分鐘。美軍所有現役防空系統(tǒng)都無法預判其軌跡,傳統(tǒng)“預警-攔截”作戰(zhàn)鏈條就此斷裂。
經濟性對比更顯殘酷。東風-100配備三臺發(fā)動機,其中包含造價高昂的亞燃沖壓發(fā)動機;相較而言,東風-26則運用了更為先進的推進技術。
一枚東風-100的造價可生產三枚東風-26。在有限國防預算下,資源自然流向性價比更高的武器。
對手愕然,戰(zhàn)略代差
停產消息引發(fā)美軍復雜反應。一位美國防務專家坦承,中國導彈技術的進步速度,遠超美國的預期。美軍中間甚至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有人惋惜,為何不能把東風-100給美軍研究一下?
背后乃是美國研發(fā)困境的苦澀寫照。為追趕類似技術,美國投入14.68億美元進行7次試驗,均告失敗。
俄羅斯“鋯石”導彈速度可達9馬赫,但其射程僅為1000公里;印度“布拉莫斯”導彈因精度欠佳,放棄反艦任務。
當全球仍在為突破3馬赫而苦苦掙扎之際,中國已然將6-8馬赫高超音速巡航導彈設定為下一代的目標。
軍事分析家指出代差本質,東風-100停產標志著中國軍工從“跟跑”轉向“領跑”。美國《防務新聞》感慨,美軍曾經試的錯,就是全球軍工產業(yè)少走的彎路。
創(chuàng)新引擎,全面突進
導彈技術的躍升只是中國軍工創(chuàng)新的一個切片。陸軍戈壁演習中,“無人機蜂群+機器狼群”協(xié)同作戰(zhàn)體系亮相。
數百架無人機組成立體偵察打擊網絡,機器狼以40公里時速穿越復雜地形。傳統(tǒng)9人步兵班重構為三人一狼作戰(zhàn)小組,作戰(zhàn)半徑擴展至1500米,火力密度提升200%。
空中力量同樣突飛猛進。2024年底,中國同日試飛兩款第六代隱身戰(zhàn)機——殲-36和殲-50;2025年8月,第三款無垂尾艦載戰(zhàn)機曝光。
三款“三無布局”(無垂尾/無平尾/無鴨翼)戰(zhàn)機分別對應戰(zhàn)斗轟炸、制空作戰(zhàn)、艦載任務,飛控技術實現代際跨越。
在激光武器領域,中航工業(yè)著手開展200噸級戰(zhàn)略激光飛機的研發(fā)工作。該飛機將采用兆瓦級固體激光器,預計于2030年初步具備作戰(zhàn)能力。
該系統(tǒng)需突破“地球曲率限制”和大氣干擾,一旦成功將重塑空天防御格局。
格局重構,規(guī)則改寫
西太平洋上,中國雙航母編隊實戰(zhàn)化訓練成為新常態(tài)。2025年6月,遼寧艦與山東艦協(xié)同巡航之際,殲-15艦載機升空,對不明無人機予以攔截,且全程將導彈鎖定狀態(tài)保持。
霹靂-15空空導彈配合“天穹”反無人機系統(tǒng),構建300公里火力覆蓋網。
沙特戰(zhàn)場驗證的中國“寂靜狩獵者”激光系統(tǒng),6秒鎖定目標,4公里外熔穿鋼板,單次攔截成本僅數美元。中東國家的采購訂單金額超150億美元,這一情況對美國傳統(tǒng)防空導彈市場產生了沖擊。
當美軍討論是否發(fā)展高超音速武器時,中國已將目光投向空天飛機與軌道武器。這種創(chuàng)新速度折射出兩種發(fā)展哲學,漸進改進與跨越突破。
東風-100的退場不是終點,而是中國軍工“解決當下問題—儲備未來技術”遞進策略的必然結果。
珠海航展角落,東風-100的展板標注“已完成歷史使命”。它曾讓對手夜不能寐,如今在本國武器序列中黯然退場。
美軍實驗室里,專家依舊在全力攻關2馬赫巡航導彈;與此同時,在中國西北的風沙之中,200噸激光飛機的宏偉藍圖正在徐徐鋪開。軍事競爭的本質,從此是追趕者與自我超越者的賽跑。
資料來源:
公開東風100巡航導彈性能指標 戰(zhàn)力遠勝美軍戰(zhàn)斧導彈——來源:中時新聞網
東風100導彈參數首次公開,打擊范圍覆蓋關島——《兵器》雜志
東風-100要淘汰了?最先進的沖壓發(fā)動機巡航導彈,還沒怎么露面就退居二線了?——大伊萬頻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