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的夏天,是大自然賦予西寧的獨特禮物。
作為青藏高原的東大門,西北重要中心城市,西寧用清爽重新詮釋了夏季——沒有黏膩的悶熱,只有帶著高原清冽的風,和夜晚恰到好處的微涼。
這里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夏都”,特色是“三無”:無空調、無蚊子、無酷暑。每年6到9月,天南海北的旅人匯聚于此,在19℃的舒適里,體驗著西北獨有的夏日浪漫。2261米的海拔高度據(jù)稱是最適宜人體機能喚醒的天然海拔帶,在這里,每一次呼吸都是身體的“自我更新”,每一處風景都是心靈的深度療愈。
西寧城市風光。黎曉剛 攝
但西寧的魅力遠不止于地理和氣候的偏愛。
不光是“中國夏都”,西寧還是“雪豹之都”,這座城市與大自然有著最親密的對話。今年爆紅的雪豹“凌小蟄”,讓世界看到了這座城市對野性生命的守護。在這里,現(xiàn)代都市與自然風情僅一步之遙,這種獨特的城市氣質,也讓西寧正從旅游中轉站蛻變?yōu)橹档蒙疃忍剿鞯臈⒛康牡亍?/p>
西寧,正在探索一條依托地理稟賦、融合多元產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新路徑,實現(xiàn)由傳統(tǒng)避暑勝地到現(xiàn)代康養(yǎng)之都的嬗變。
西寧,重新定義“夏天”
體驗不一樣的夏天,從“拋棄”空調開始。
漫步西寧街頭,記者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這里的住宅很少安裝空調,就連酒店也大多依靠自然通風?!耙雇硗崎_窗,讓高原的風輕輕拂過,這是西寧夏天該有的清爽?!币晃划?shù)鼐用窈陀浾哌@樣描述。
這和地理有關。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帶,被祁連山支脈環(huán)抱,西寧就像被大自然精心設計的避暑勝地——既享受著高原的清涼,又隔絕了戈壁的燥熱。
湟水濕地公園。楊司煜 攝
湟水河如碧綠的絲帶穿城而過,與南北兩山共同構建起西寧獨特的“氣候調節(jié)系統(tǒng)”:北部的達坂山是抵御熱浪的第一道屏障,南部的拉脊山則將暑氣拒之門外。而河谷地形形成的天然風道,讓清涼的山風晝夜不息地流轉于城市之間。
因此,當全國多地陷入酷暑炙烤時,西寧卻以19℃的清涼,成為避暑者的天堂。白天陽光明媚卻溫柔可親;入夜后,細雨經常悄然而至,像大自然的加濕器,將最后一絲暑意輕輕拭去。多重自然要素的完美配合,讓西寧重新定義了夏季:不再是需要躲避的時節(jié),而是可以盡情擁抱的美好時光。
愛上西寧的夏天,有人選擇年年來度假,也有人選擇直接在這里安一個家。32歲的林勝就是后者,今年他果斷在西寧購置了一套50平方米的避暑公寓。“不到30萬的總價,算下來比每年住酒店劃算多了?!?/p>
林勝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往年夏季來西寧住三個月,旺季酒店費用近3萬元;買房后,不僅隨時可以來住,閑置時還能以每月1500元左右的租金出租?!斑@不僅是投資,更是給自己的一份夏日禮物?!绷謩僬f。
像他這樣被西寧夏天“圈粉”的避暑族不在少數(shù)——他們先是愛上了這里19℃的夏天,繼而發(fā)現(xiàn)這座城市宜居的物價和舒適的生活節(jié)奏,最終決定在這里安一個隨時可以回來的“避暑之家”。
或許,這就是19℃的西寧,作為“中國夏都”的獨特魅力:舒適度和煙火氣完美交融,只來一次是不夠的。
在黃金海拔“更新”自己
因為,如果到西寧只為尋覓19℃的清涼,那不過是“淺嘗輒止”。
除了涼爽,西寧有獨特的“高原療愈力”——當黃金海拔喚醒沉睡的細胞,當藏醫(yī)智慧與現(xiàn)代康養(yǎng)在此交融,西寧正以“康養(yǎng)之都”的姿態(tài),邀請每一位到訪者開啟一場身心的“煥新之旅”:從西寧帶走的不只是避暑記憶,更是一個“更新版”的自己。
中國工程院院士、“七一勛章”獲得者吳天一在這里扎根六十余載,見證了這座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故事。吳院士說,“高原不是生命的禁區(qū),而是人與自然共同書寫的綠色詩篇?!?/p>
吳天一院士是我國高原醫(yī)學的奠基人。他研究發(fā)現(xiàn),在適度、符合一定條件的高原低氧環(huán)境下,機體通過間歇性低氧,完成“習服—適應”過程,可以激活機體潛能、提高心肺血液功能、增強機體氧利用能力、改善人體新陳代謝,這催生出高原康養(yǎng)這一概念。
他提出,高原康養(yǎng)選擇的是中度高原(理想海拔為2220米至2500米),而西寧市海拔2240米至2350米,剛好處于理想海拔范圍內?!白⒁獾經]有?在高原地區(qū),你很難見到肥胖人群?!眳翘煲辉菏肯蛴浾咧赋鲞@一現(xiàn)象。他解釋稱:“在黃金海拔地區(qū)進行康養(yǎng),能改善血糖、血脂等多項生理指標?!?/p>
綠色西寧。黎曉剛 攝
近年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呈現(xiàn)快速上升趨勢,超重和肥胖已成為推動糖尿病流行的關鍵因素。吳天一認為:“高原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為代謝性疾病干預提供了天然解決方案,高原康養(yǎng)產業(yè)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p>
基于此,西寧正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推動城市從“避暑勝地”向“療愈之都”升級。
去年年底,“黃金海拔2200青藏高原康養(yǎng)中心”正式營業(yè),毗鄰北川河濕地公園,盡攬湖光山色與生態(tài)靈韻。除40余種中藏醫(yī)理療外,康養(yǎng)中心還設有康養(yǎng)大講堂等功能區(qū),集旅游觀光、休閑娛樂、健康養(yǎng)生、文化體驗、科普教育為一體。
西寧提出了“康養(yǎng)+”融合發(fā)展模式:以“康養(yǎng)+醫(yī)療”完善服務體系,“康養(yǎng)+演藝”豐富文化體驗,“康養(yǎng)+鄉(xiāng)村旅游”激活生態(tài)資源,“康養(yǎng)+體育”創(chuàng)新運動康養(yǎng),以及“康養(yǎng)+賽事”打造特色IP。
一系列舉措,正在構建全方位的高原康養(yǎng)產業(yè)生態(tài)。西寧,正在用科學和自然的力量,不僅重新定義夏天,更重新定義了健康生活新方式。
來自雪山的“頂流”
來西寧,怎么能不和雪山“頂流”見個面?
今年春天,一只疑似高空墜跌導致頸胸椎骨折的幼年雪豹在玉樹被發(fā)現(xiàn),奄奄一息。西寧野生動物園緊急啟動救助,為這個后來被命名為“凌小蟄”的小生命開啟了重生之旅。
5個月的精心救治,見證了生命的奇跡——“凌小蟄”從最初的無法站立、瘦弱不堪,到如今的靈活跳躍、萌態(tài)十足?!傲栊∠U”的康復故事,不僅是一部救助的“動物紀錄片”,更是西寧這座城市對高原生靈的深切敬畏。
西寧野生動物園雪豹館外,游客們舉著手機,在玻璃幕墻前形成一堵閃光的墻。孩子們瞪大眼睛,大人們輕聲贊嘆?!傲栊∠U”的每一次踱步、每一個哈欠,都引發(fā)陣陣歡呼。這位雪山上的頂級獵食者,如今成了西野動物園里最受歡迎的明星,更是全網的頂流。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溫柔以待。除了“凌小蟄”,動物園里還有“凌夏”、“凌不服”等“凌氏家族”的雪豹們。凌指的是冰霜,也有跨過、越過的意思。被救護的雪豹都遇到了生命中的一道坎,姓凌,是希望讓每一只雪豹都跨過生命的難關。這不僅是動物園的樸素愿望,更是西寧市對生靈自然的敬畏。
無論是成都的熊貓頂流“花花”,還是西寧的“凌小蟄”,明星動物帶給城市的影響力可不容小覷。
在西寧野生動物園,沙果和千鶴作為飼養(yǎng)員已經與動物們相伴七年。從威風凜凜的老虎到憨態(tài)可掬的雪豹,他們用專業(yè)與愛心守護著這些高原精靈。
去年,這對搭檔迎來了轉型——從幕后飼養(yǎng)員走到臺前,成為動物保護的科普工作者。“以前是照顧動物,現(xiàn)在是講述它們的故事?!鄙彻f這話時,來自北京的周女士和她10歲的兒子正在參觀雪豹館,小男孩全程目不轉睛。“我們來西寧第一站就是看‘凌小蟄’,”周女士感慨道,“沒想到還能聽到這么多關于雪豹保護的幕后故事?!?/p>
讓沙果感動的是,有游客僅憑聲音就認出了她。“他們專程來西寧看雪豹,這份心意讓我們覺得工作更有成就感?!?/p>
如今,不少人來西寧的首選目標,就是來看雪豹,雪豹的熱度也帶動了西寧的城市熱度。社交媒體上,網友們熱烈討論著來西寧“偶遇”雪豹的攻略,順帶種草了當?shù)孛朗澈途包c。雪山之王,就這樣成為了連接人與自然、城市與游客的特別紐帶。
近年來,雪豹的身影在西寧的城市肌理中愈發(fā)鮮明——從街角畫像到文創(chuàng)產品,從公益廣告到城市標識,“雪豹之都”,正成為這座高原之城新的符號。
西寧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雪豹選擇以雪為伴、以山為家,既堅韌又靈動,與高原人頑強而包容的精神氣質高度契合。我們希望通過這個IP,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理念?!?/p>
西寧對生態(tài)保護的追求遠不止于明星物種。從金字塔尖的雪豹到草原上的鼠兔,從湟水河的湟魚到南北山的綠植,保護生靈萬物已成為這座城市的集體共識。網友為“凌小蟄”的康復歡呼時,也見證了西寧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上的專業(yè)與溫度。
這種守護正在轉化為獨特的城市價值。去年,西寧接待國內外游客3185.42萬人次,同比增長28.0%;旅游總收入338.27億元,同比增長25.0%。
對于西寧來說,19℃的清涼夏日與2200米的海拔優(yōu)勢是一種天賦,而對萬物生靈的敬畏與守護,才是這座城市最動人的文明底色。
浪山的誘惑
雪豹“凌小蟄”的故事,讓世界看到了西寧對生命的敬畏;而浪山文化,則展現(xiàn)了高原城市獨有的生活美學。
在西寧,人們對自然的親近是刻在骨子里——一棵樹蔭下的長椅、一片青翠的草坪,甚至是街角的一處綠意盎然的灌木叢,都能成為西寧人“浪山”的愜意所在。
浪山,意思是到野外去野炊、游玩。浪是玩的意思,山卻不是高山,而是一切可以搭灶做飯和放松休閑的地方,只要不是在家里就可以。
大學畢業(yè)后,李嘉毅然選擇從北京回到西寧工作,吸引她的正是這座高原城市獨有的生活節(jié)奏?!耙坏街苣?,微信群里就開始熱鬧了——‘浪山去不?’成了最動人的邀約?!彼χf。在南北山的環(huán)抱中,在湟水河的流淌間,西寧人支起天幕,擺上甜醅、釀皮、洋芋等地道美食,一場屬于高原的愜意時光就此展開?!爸灰跇涫a下一坐,心就跟著草原的風一起飛起來了?!?/p>
這種與自然相融的生活方式,或許源于高原地區(qū)游牧文化的千年積淀。西寧是青藏高原的東方門戶,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是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多民族在西寧交融共生,將“逐草而居”的基因轉化為現(xiàn)代都市浪山文化。
浪山不僅是休閑,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周末的時候,在西寧市區(qū)的昆侖路延伸段,有段熱鬧的“浪山景”。車子有序停了一排,人們圍著路段坐著嘮嗑,認識的、不認識的,聊了幾句就開始互相分享手里的美食,“浪山族”們只需一個微笑就能開啟對話?!按号ㄩ_時,整條路都停滿了車。”李嘉很興奮地描述著。對南方游客而言,這種車水馬龍與閑適愜意并存的場景確實罕見——沒有精致的野餐道具,沒有刻意營造的氛圍,有的只是高原陽光、質樸美食和最本真的人際溫度。
中心廣場。黎曉剛 攝
到了晚上,西寧又用另一種熱鬧來展示生活的幸福度。
昆侖橋上,紅色的穹頂開始變換著色彩——這座地標建筑不僅是城市繁華的象征,更在夜色中化身為包容多元文化的舞臺。橋下中心廣場上,藏族的鍋莊舞圈已隨著悠揚的弦子樂聲旋轉起來,“足之蹈之,手之舞之”,跳舞的人腳步輕盈。如果路過,你也不必害羞,可以隨時加入舞圈,“腳步跟著節(jié)奏就行!”李嘉拉著記者笑著示范。不同民族的手在音樂中緊緊相握,舞動的弧線在燈光下連成璀璨的銀河。
從“舞池”中出來,李嘉又帶記者到了昆侖橋洞的另一側,這里則是另一番人間煙火:競技感十足的羽毛球脆響劃破夜空,幾個小朋友在小水渠邊捉著小魚,幾家相熟的大人們則站著隨意聊天,暈黃的燈光將這一切溫柔包裹。
肚子餓了,可以走進下南關街,走進莫家街,爽滑筋道的釀皮、醇厚濃郁的酸奶、甘甜清涼的甜醅……這里匯聚了眾多傳統(tǒng)小吃攤位和老店,是體驗地道西寧美食的絕佳去處。
還有“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有熱鬧紅火的社火專場、韻味十足的河湟文化精品劇目專場、婉轉悠揚的花兒專場。娓娓道來的青海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如同一座“流動的城市記憶博物館”,同樣讓市民和游客流連忘返。
西寧的夏天之所以特別,不只是因為其19℃的清涼,更在于它保存著生活最本真的模樣——開放、包容、松弛。
在西寧,重新定義夏天,再次遇見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