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時代的坐標點上,青春如何與信仰同行?答案,或許就藏在美麗的革命圣地——延安。2025年8月1日至10日,沈陽理工大學“青馬工程”社會實踐團一行15人以青春之名再次抵達延安紅色沃土,在考察國情、體驗社會、服務群眾過程中激發(fā)青春奮進力量。
團隊成員在棗園革命舊址分享學習感悟
實踐期間,青馬學員圍繞“中國共產(chǎn)黨延安十三年的奮斗歷程與經(jīng)驗啟示”和“人民兵工在延安十三年期間形成和發(fā)展歷程”等實踐主題,走進延安革命紀念館、棗園革命舊址、魯藝文化中心、洛川會議舊址、瓦窯堡會議舊址、南泥灣大生產(chǎn)紀念館、梁家河、西北局等地調(diào)研學習,在行走的課堂里觸摸“歷史的溫度”、品味“真理的味道”。學員們從延安革命歷史談到青年責任擔當,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對延安精神的理解。
團隊成員前往延安大學校史館調(diào)研學習
“延安革命舊址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調(diào)研中,學員們認真聆聽講解、駐足觀看,深刻感悟“延安窯洞中的馬列主義”,開展“沉浸式”大思政課、搭建“互動式”宣講平臺、進行“深入式”調(diào)研訪談,將社會實踐成果有效轉(zhuǎn)化,自主研發(fā)設計的“延安十三年 黨領導的青年運動”宣傳冊、明信片、文創(chuàng)打卡印章和主題微團課等,把論文寫在延安革命圣地。
團隊成員走進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參觀學習
研學雖短,收獲滿滿。期間,學員們同延安大學、江蘇大學等8所高校師生圍繞社會實踐、第二課堂、青馬培訓等內(nèi)容交流學習,并與延安革命紀念館、楊家?guī)X革命舊址、西北局革命舊址、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等共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在現(xiàn)場教學點建設、紅色文化宣教、理論和實踐研究等領域加強合作,攜手賦能紅色文化傳承。
團隊成員在瓦窯堡會議舊址前合影
“回延安·再出發(fā)”。沈理工“青馬工程”社會實踐團在延安圣地火熱實踐中尋初心、擔使命,沿著總書記的足跡追尋信仰之光,深刻感悟“愛國青年奔赴延安的信仰與抉擇”,在傳承和弘揚延安精神的實踐道路上,勇?lián)鷷r代使命,讓青春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挺膺擔當。(文/馬楷越 圖/馮偉豪 陳政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