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科學日報》報道,維多利亞大學團隊通過機器學習分析全球 18 萬座冰川,首次揭示冰川侵蝕速率的全球分布規(guī)律。研究顯示,99% 的冰川年侵蝕速率在 0.02 至 2.68 毫米之間,相當于信用卡厚度,這一發(fā)現(xiàn)為核廢料儲存和環(huán)境管理提供關鍵數(shù)據(jù)。
該研究發(fā)表于《自然?地球科學》,團隊整合溫度、基巖類型、地熱等多變量,建立首個全球冰川侵蝕模型。主要發(fā)現(xiàn)包括:氣候驅動:溫暖冰川(如阿爾卑斯)侵蝕速率是極地冰川的 10 倍,融水潤滑作用加速巖石磨損;地質影響:花崗巖地區(qū)侵蝕速率比沉積巖低 40%,硬度差異決定磨蝕效率;地熱作用:地熱活躍區(qū)(如冰島)冰川底部溫度升高,促進冰下水流,侵蝕速率提升 37%。
"傳統(tǒng)測量需在冰川底部安裝傳感器,而機器學習讓我們首次覆蓋偏遠地區(qū)," 首席研究員索菲?諾里斯(Sophie Norris)解釋。該模型已被加拿大核廢料管理組織采用,用于預測長期儲存庫的地質穩(wěn)定性。研究同時警示,氣候變暖可能使冰川侵蝕速率在本世紀末增加 23%,加劇山地地貌變化和沉積物遷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