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個月前,特朗普還在媒體前指責普京是"騙子",聲稱俄羅斯根本不想停戰(zhàn)。
如今,普京專機已啟動引擎準備直飛美國,特朗普在阿拉斯加擺好了"鴻門宴",8月15日兩人將握手會晤。
這場180度大轉彎背后藏著什么秘密?普京為何甘愿"深入敵后"?
作者:含
一周前還要制裁到死,現(xiàn)在卻要握手言和
說起這事,還得從8月8日那個"最后通牒"說起。
特朗普當時擺出一副老大的姿態(tài),給普京下了死命令:不在8月8日前?;?,就等著被"毀滅性制裁"伺候。
結果呢?8月8日這天,大家眼巴巴等著看美國如何"收拾"俄羅斯,制裁的消息沒等來,反而等來了普京要訪美的爆炸性新聞。
這反轉速度,比川劇變臉還快。前一秒還劍拔弩張,后一秒就要促膝長談。
更有意思的是,這次會晤地點選在了阿拉斯加。
要知道,阿拉斯加原本是俄羅斯的地盤,1867年沙俄以72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美國,現(xiàn)在成了美國離俄羅斯最近的領土。
特朗普把會晤安排在這兒,心思跟明鏡似的——明擺著是"我的主場我做主"。議程怎么定,安保怎么搞,媒體節(jié)奏怎么控制,全在自己手里。
對普京來說,選擇阿拉斯加而不是華盛頓,倒也能避開那種象征屈服的尷尬。
他可以向國內解釋成"鄰國會晤",而不是"上門求和"。畢竟從地圖上看,阿拉斯加確實離俄羅斯很近。
但別被這種地理上的"親近"迷惑了。這次會晤的時機選擇,暴露了太多信息。
為什么是現(xiàn)在?因為俄烏戰(zhàn)場進入膠著期,美歐援助烏克蘭的熱情在降溫,普京覺得這是談判的好時機。
戰(zhàn)局沒崩,籌碼還在,他就能以"平等對話"的姿態(tài)上桌,而不是被迫接受條件。
更何況,特朗普的通牒已經被自己"打臉"——制裁沒落下,那就說明有談的空間。
據環(huán)球網報道,這將是2018年以來俄美元首首次在美國本土握手,也是俄烏戰(zhàn)爭爆發(fā)后,普京首次踏上美國的地盤。
這場鴻門宴,普京和特朗普各有什么底牌
說白了,這不是什么外交場合,而是一張沒有硝煙的牌桌。
特朗普的算盤很簡單——分而治之。他公開說普京不必同意和澤連斯基見面,就能直接和自己談。
這句話,等于直接把烏克蘭踢出核心談判桌。為什么?因為烏克蘭在談判里只會堅持"必須收回全部領土",那樣美國就得繼續(xù)掏錢、繼續(xù)供武器。
耗下去沒完沒了,特朗普要的是用最低成本收場,然后把這個成功寫進自己的功勞簿。
據波蘭媒體Onet報道,美國特使威特科夫與普京會晤后,帶來了俄方提出的兩階段?;鸱桨?/strong>。
第一階段,烏克蘭從頓涅茨克撤軍,前線凍結;第二階段,俄美達成更長期的和平框架,再邀請烏方參與。
這意味著,烏克蘭在第一階段幾乎是個"旁觀者"。澤連斯基只能在基輔干瞪眼,成了這場大戲里最尷尬的"背景板"。
美國務卿魯比奧也出來打圓場,說"俄烏雙方都該妥協(xié)",這話聽著中立,其實就是在給特朗普的方案鋪路。
畢竟對美國來說,俄烏沖突拖得越久,消耗越大,還不如趕緊了結算了,好把精力放到對付中國上。
這才是特朗普的"小九九"。他對印度征收50%關稅,迫使其重新考慮與俄羅斯的石油交易。
他對俄羅斯放話要"二級制裁",但始終沒有真正觸碰中國。一切都指向一個中心:穩(wěn)定局勢,騰出手來接著打中美貿易戰(zhàn)。
普京的算盤同樣清楚,那就是穩(wěn)住現(xiàn)有戰(zhàn)果,然后換取喘息時間。
現(xiàn)在俄軍在烏東、烏南掌握一些戰(zhàn)略要地,如果能在談判中用這些地區(qū)換來某種國際默許的"特殊地位",那等于用有限的消耗換來一個長期戰(zhàn)略緩沖區(qū)。
更重要的是,俄羅斯想要的是解除制裁。截至目前,美國和歐洲對俄羅斯的制裁高達3萬多項,其中美國占了大頭。
這些制裁就像套在俄羅斯脖子上的枷鎖,要是能解開,對俄羅斯經濟來說可是天大的好事。
當超級大國開始分蛋糕,小國連湯都喝不到
這種"大國交易式的和平",表面看起來皆大歡喜,實際上最大的輸家可能是烏克蘭。
澤連斯基早就放話,所謂"公正和平"必須以俄軍撤出全部占領區(qū)為前提。
如果美俄直接拍板達成協(xié)議,烏克蘭的立場就被架空了。到頭來,這場戰(zhàn)爭的結局,可能不是由烏克蘭自己決定,而是大國在桌子底下劃的線。
回顧歷史,這種情況并不陌生。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后,肯尼迪與赫魯曉夫建立了直接溝通渠道,古巴基本被排除在外。
1972年尼克松訪華改變冷戰(zhàn)格局時,也沒有征求盟友意見。大國博弈的規(guī)律從來都是:實力決定話語權。
歐洲的處境也很尷尬。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應該參與任何關于烏克蘭未來的討論",但話說得再響亮,也改變不了被邊緣化的現(xiàn)實。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警告"任何協(xié)議都不應以犧牲烏克蘭主權為代價",但在美俄直接對話的格局下,這些聲音顯得蒼白無力。
哈佛大學國際關系專家格雷厄姆·艾利森認為,這次會晤是"修昔底德陷阱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
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之間的競爭,往往會尋找各種方式來重新定義勢力范圍。
俄羅斯科學院專家費奧多羅夫分析,普京此行是"基于實力地位的外交選擇"。說白了,就是用現(xiàn)有的籌碼換取最大的利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美俄關系緩和將影響全球能源價格下降15-20%,投資銀行分析認為地緣政治風險降低將提振歐洲股市。
但這些經濟利好,對于那些在戰(zhàn)爭中失去家園的烏克蘭民眾來說,又有什么意義呢?
有人調侃說,這就像三個小孩打架,兩個大的突然握手言和,把最小的那個晾在一邊,還得自己收拾爛攤子。
最諷刺的是,美國還趁機占了烏克蘭不少便宜,比如拿下了烏克蘭的礦產資源開采權。
中國外交部表示"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決沖突的努力",這種表態(tài)既體現(xiàn)了大國責任,也保持了戰(zhàn)略定力。
今天的握手可能是明天沖突的導火索
這次阿拉斯加會晤,最可能達成的是一個帶交易性質的"臨時和平"方案。
第一,領土安排。俄羅斯可能在烏東獲得事實上的控制權或者高度自治,美國可能不會公開承認,但會在實務上默認。
這對美國來說,可以宣稱"戰(zhàn)爭停了";對俄羅斯來說,可以說"戰(zhàn)果保住了"。
第二,制裁松綁。美國可能會在非核心領域松手,比如糧食出口、部分銀行業(yè)務、部分能源設備,這對俄羅斯的經濟壓力緩解是立竿見影的。
第三,安全承諾。俄羅斯可能要求北約不在烏克蘭部署某些戰(zhàn)略武器,甚至凍結烏克蘭的入約進程。
如果美國點頭,這對俄羅斯來說就是安全緩沖區(qū)的勝利。
但這種精算也有風險。美國一旦被歐洲盟友懷疑"出賣烏克蘭",跨大西洋關系就會有裂痕。
俄羅斯如果談不出實質成果,就可能在國內被罵成"空手而歸"。
問題是這種"大國交易式的和平",短期能?;穑久軟]解決。
烏克蘭的安全、俄羅斯的邊界訴求、美國的全球主導,這三根線還在糾纏。只要有一根被觸動,火藥桶就可能再次被點燃。
俄羅斯總統(tǒng)助理烏沙科夫證實普京要訪問阿拉斯加州后表示,"我們希望下一次兩國總統(tǒng)會晤將在俄羅斯領土舉行"。
這意味著,如果這次會晤成功,特朗普很可能將在不久訪問俄羅斯,美俄關系可能迎來大轉折。
但歷史一再證明,大國的賭局,小國往往沒有好下場。
今天的握手,可能就是明天沖突的序曲。因為表面的利益交換,永遠無法掩蓋深層的戰(zhàn)略競爭。
當兩個超級玩家開始重新分蛋糕時,蛋糕本身的意愿,從來都不是考慮因素。
這就是國際關系的殘酷現(xiàn)實: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而在這個利益至上的游戲中,最終買單的,往往是那些沒有資格坐在牌桌上的人。
結語
這場會晤本質上是實力政治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表面的外交突破難掩深層的利益交換邏輯。
美俄關系的階段性緩和可能重塑全球戰(zhàn)略平衡,但根本矛盾未解決,新的博弈已經開始。
面對大國博弈的復雜現(xiàn)實,你認為小國應該如何尋找生存空間?
參考資料
#優(yōu)質圖文扶持計劃#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