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驚夢/文
體育電影大約是最適合敘述“成長”主題的題材類型之一,特別是在融入了親情、友情等諸多元素后,能夠生成沖突與和解、尋覓與收獲、平凡與超越等開放性主題,進而以角色的人物弧光,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觸動,潘斌龍、侯佳音、徐佳主演的勵志電影《不再退縮》就是如此。
電影開篇就交代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侯佳音飾演的劉星榆患有先天跟腱攣縮,不可避免地從小被冠上了“小瘸子”之類的外號,即便是如正常人般跑跳都是難如登天,更遑論參加以熱血速度和激烈對抗著稱的冰球運動。而當劉星榆最終圓夢冰場,在那句“人人都不看好你,但偏偏你最爭氣”背后,是她自己對于命運的抗爭,更有父母有策略、無條件的支持與托舉。
潘斌龍飾演的劉中華被女兒問及什么是運動時曾說:“運動是生命的吶喊,是向世界證明我們來過的證據。”這句臺詞如同一把鑰匙,解開了中國式家庭教育中“普娃如何成長”“劣勢如何逆襲”的命題。
影片以一場冰球賽為主線,穿插著劉星榆從先天跟腱攣縮,到父親帶她輾轉求醫(yī),歷經身體與精神錘煉的片段。這場劉家父女關于“精神托舉”的漫長跋涉,也為萬千家長打開了一個窗口,一個關于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將先天短板劣勢轉化為生命韌性的窗口。
在這場漫長的跋涉里,劉中華夫婦“信任-陪伴-共情”的育兒智慧值得如今許多被“雞娃”之風影響的家長們深思:當劉星榆提出想打冰球時,劉中華沒有以“身體條件”為由阻止,而是用行動鋪路,從小背著女兒遍訪名醫(yī),耗費自己所有的業(yè)余時間陪娃訓練,頂著寒風蹲守教練家門一天,這種“用行動代替說教”的方式,讓支持超越了情感層面,成為可觸摸的階梯;而母親李玉蓉砸開箱子鎖頭的細節(jié)極具象征意義,她不僅打破物理意義上的枷鎖,更隱喻著家長需放下“替代成長”的執(zhí)念,當劉星榆在賽場上摔倒時,鏡頭掃過觀眾席上緊握雙拳的父母,他們的表情里不只有焦急與心疼,更有“看著你跌倒再爬起”的篤定;當女兒遭遇挫折不想繼續(xù)訓練時,劉中華既沒有高聲威脅,也沒有輕易妥協,而是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基礎上給予她選擇的選擇,這種“不規(guī)劃人生路徑,只提供選擇空間”的理念和精神狀態(tài),實在太值得內卷化教育下的家長學習。
導演齊星通過這個東北家庭的故事,為焦慮的當代家長提供了一劑清醒劑:與其用焦慮澆滅孩子的熱情,不如用信任點燃他們內心的火種。精神的托舉遠遠要比物質上的托舉來的更有意義,影響也更加深遠。畢竟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培養(yǎng)完美產品,而是孕育不再退縮的靈魂。正如冰球場上那聲清脆的擊球聲所昭示的那樣:真正的成功,從不在起跑線的完美,而在跌倒處永續(xù)向前的勇氣。這或許就是中國式家庭教育最珍貴的啟示:在劣勢的裂縫中,種下精神的光,靜待它長成參天之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