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最近糟心事多。刷抖音刷出"農技專家",點進去全是"農大畢業(yè)""十年經驗"。白大褂一穿,農藥架前一站,講起種地頭頭是道。
12.9萬粉絲的"史老師說農業(yè)",推薦的農資,農民用了直搖頭。
"用了不增產,還不如老法子!"地里的活計,農民最有發(fā)言權。更離譜的"小妙招":食鹽配白醋,啤酒加味精,說能除草殺蟲。
"農資店不告訴你的秘方",講完又推翻,轉頭賣自家貨。這些賬號頭像都帶"祥禾農業(yè)",櫥窗鏈接同一家"祥禾農資總店"。
按地址找去濮陽范縣教場村,農資店大門鎖著,屋里落滿灰。隔壁超市老板直擺手:"沒見人來,就掛個牌。"再查"史老師",另一賬號驚了——"帽子哥"教主持,25年經驗,學員上萬。
鄭州某文化傳媒公司里,史老師坦言:"農業(yè)研究所?假的,都是演。"祥禾農業(yè)1000多個賬號,出鏡的沒幾個懂農業(yè),"會說話就行"。
新搞的"祥禾助農團"更會裝:"農大畢業(yè)""專注研學",粉絲最多近十萬。濮陽民宅里,團隊負責人說得直白:"懂農業(yè)?不重要,能賣貨才是本事。
""哪天不賣農資了,改賣襪子,套路一樣用。
"這話聽得人脊梁骨發(fā)涼。農民老張種了20年地,被"專家"忽悠買了3000塊藥,苗都蔫了。
"咱農民認字少,看他們穿白大褂,就信了。"老張蹲在地頭直嘆氣。
假專家坑的不只是錢,更是信任。
真專家下田指導,農民反犯嘀咕:"這是真的不?"農業(yè)專家李教授急了:"農藥配比有講究,亂用藥可能絕收,這不是鬧著玩!"數據更扎心:去年全國因假農資受損的農戶超15萬,直接損失超8億。
平臺也該管管,別讓"農業(yè)大學""研究所"成了隨便貼的標簽。還有多少"史老師"藏在屏幕后?農民的錢袋子,容不得這些"演員"霍霍。
關注我,一起盯著這些坑農套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