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南航機艙里,一場本可止于一句“抱歉”的糾紛,最終演變成一家四口圍毆孤身女乘客的鬧劇。
當“他還是個孩子”成為打人者的遮羞布,當飛機降落后的拳腳相向被網(wǎng)友扒出“避重就輕”的算計,這場沖突早已超越了個人恩怨。
相信很多人都在高鐵、餐廳里,忍受過“熊孩子”的滋擾,聽過家長那句輕飄飄的“孩子小,別計較”。
而這一次,被打的林女士說“絕不和解”,全網(wǎng)的憤怒,或許正是對“縱容即犯罪”的無聲抗議。
受害女子
從踢座椅到圍毆,縱容如何變成暴力?
8月7日下午,深圳飛往大連的南航航班剛起飛不久,林女士就感覺后背的座椅被輕輕頂了一下。
她回頭,看到后排一個七八歲的男孩正捧著平板,膝蓋抵在椅背上,眼神沒離開屏幕。
林女士輕聲提醒他不要再頂了,男孩愣了愣,停了幾秒,又開始用膝蓋一下下頂。
這一頂,就持續(xù)了近兩個小時。
林女士第二次提醒時,轉(zhuǎn)向了男孩的父母,那對夫妻正低頭刷手機,頭都沒抬,只丟下一句“孩子調(diào)皮”。
旁邊的王女士后來回憶,她親眼看到林女士第三次提醒時,語氣已經(jīng)帶著克制的嚴肅,但男孩的父母像沒聽見。
報道畫面
然后男孩反而變本加厲,開始用腳踢座椅靠背,“咚、咚”的聲響在安靜的機艙里格外刺耳。
真正的爆發(fā)在飛機下降階段,廣播提示系好安全帶后,林女士的座椅又被狠狠一頂。
她剛回頭,男孩突然站起來沖過過道,用肩膀猛撞向她,耳機摔在地上,林女士踉蹌了一下。
而到最后,男孩的父母也是沒有道歉,只有理所當然的傲慢。
林女士忍無可忍,便和他們理論了起來。
報道畫面
但飛機剛一落地,這家人的“反擊”就來了,父親死死抓住林女士的手臂,母親從背后猛推,同行的老人加入辱罵,連那個男孩都在一旁叫嚷著推搡。
林女士被夾在座位和行李架之間,頭發(fā)被抓亂,頭磕到行李架上,周圍乘客的“別打了”和乘務(wù)員的拉架,沒能立刻止住這場圍毆。
直到4分鐘后,這場鬧劇才被強行制止。
從一句提醒到一場圍毆,3小時里,家長的每一次縱容,都成了暴力的鋪墊。
空姐拉架
“孩子小”的遮羞布下,藏著怎樣的算計?
“他還是個孩子,你計較什么?”這句話,幾乎成了所有“熊家長”的標準答案。
但在南航這場沖突里,這句借口背后,藏著更精明的算計,有網(wǎng)友復盤時發(fā)現(xiàn),這家人選擇動手的時機耐人尋味,飛機剛落地。
要知道,在飛行過程中發(fā)生肢體沖突,可能涉嫌“危害飛行安全罪”,那是刑事犯罪,最高可判死刑。
可飛機落地后,性質(zhì)就降格為普通治安糾紛,處罰輕得多,這種“避重就輕”的選擇,哪像“一時沖動”,更像早有預謀。
而家長對孩子的“示范”則更加令人憤怒,男孩第一次踢座椅時,若家長及時制止,一句“對不起”就能化解矛盾,當男孩故意撞人時,若家長拉回孩子道歉,沖突也不會升級。
沖突現(xiàn)場
可他們沒有,他們用沉默縱容踢打,用“別嚇著孩子”袒護沖撞,最后用拳腳“維護”孩子,仿佛公共空間里,自家孩子的任性比別人的權(quán)益更重要。
這種“護短”并非偶然,很快,男孩父親的過往被網(wǎng)友扒出,他是當?shù)亟ú氖袌龅膫€體戶,幾年前就因在KTV與人爭執(zhí)動手,被警方調(diào)解過。
有知情人說,他“平時就挺橫,覺得錢能擺平事”,或許正是這種“囂張慣性”,讓他覺得在飛機上打人也“沒什么大不了”。
可這一次,他算錯了,公共場所的規(guī)則,從不是“誰橫誰有理”。
男孩父親
拘留、禁飛,還有躲不掉的“社會性死亡”
林女士的傷情鑒定出來那天,大連機場警方的通報讓網(wǎng)友松了口氣。
據(jù)媒體報道還稱,林女士被鑒定為多處軟組織挫傷,構(gòu)成輕微傷。這意味著,動手的一家四口可能面臨5到10日的拘留,以及200到500元的罰款。
而若警方認定“情節(jié)嚴重”,甚至可能觸及“尋釁滋事罪”,那就不是拘留能了結(jié)的了。
對于此類事件,民航業(yè)是“零容忍”的,2024年民航局出臺的《民航旅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辦法》明確規(guī)定,機上肢體沖突可被列入“黑名單”,1到3年內(nèi)禁止乘坐民航班機。
因為近年“機鬧”處罰越來越嚴,哪怕是推搡、辱罵,都可能留下記錄。
網(wǎng)友評論
但法律的賬還沒算完,“社會性死亡”已先一步到來,一家四口的照片被發(fā)到網(wǎng)上后,他們的社交賬號評論區(qū)被憤怒的網(wǎng)友“攻陷”,最后不得不關(guān)停。
這讓人不由得回想起2023年高鐵上的一樁事,一個男孩在車廂里蹦跳踢前排座椅,家長同樣不管,最后被忍無可忍的乘客懟了一句,家長反而動手打人。
結(jié)果呢?家長被行拘5日,男孩的學校也介入教育,這樣的事不出意外都是這個結(jié)果,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為,那家人何必如此呢?
網(wǎng)友評論
而且類似的事每天都在發(fā)生,地鐵里孩子搶別人手機,家長說“他只是好奇”,餐廳里孩子打翻鄰桌餐盤,家長說“孩子不懂事”。
這些“小事”積累起來,正在一點點侵蝕公共空間的秩序。
今天你縱容孩子踢座椅,明天可能就有人縱容孩子打別人,今天你覺得“小事而已”,明天可能就沒人愿意站出來維護規(guī)則。
網(wǎng)友評論
結(jié)語
南航機艙里的這場沖突,終將隨著警方的處理畫上句號。
但它留下的追問,卻值得每個家長、每個社會成員深思。
當“孩子小”成為破壞規(guī)則的借口,我們該如何守護公共空間的秩序?當縱容變成習慣,我們又該如何教會孩子“尊重”二字?
愿這場鬧劇過后,少一些“他還是個孩子”的縱容,多一些“我教他懂規(guī)矩”的擔當。
信息來源:一航班上乘客打架?疑因男孩頂座引發(fā)肢體沖突,家長大喊“他還是個孩子!”警方已介入
環(huán)球網(wǎng) 2025-08-09
信源截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