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槍與鉗子
直播間的棚子搭在云端,亮得晃眼。主播們在里面跳,唾沫星子濺在鏡頭上,像沒擦凈的油。他們賣的不是貨,是焦慮的藥,廉價的笑,還有裹著糖衣的謊言。
網(wǎng)警的靴子踏進(jìn)來時,棚子的竹竿晃了晃。先是水槍,沖掉墻上 “一夜暴富” 的招貼,沖凈主播臉上的濃妝,露出底下松弛的皮肉。再是鉗子,夾住那些盤根錯節(jié)的線 —— 打賞的鏈條,刷單的暗道,還有藏在虛擬禮物后面的骯臟交易。
“查得好!” 蹲在屏幕前的看客們拍手,手里的瓜子殼掉了一地。他們昨夜還為某個 “賣慘” 的主播哭紅了眼,今天就罵 “騙子活該”,變臉比翻書還快。
有個穿長衫的在論壇寫文章,說 “要給創(chuàng)新留空間”。這話剛發(fā)出去,就被人扒出他收過某平臺的 “顧問費”。帖子下面的評論像扎滿了針:“您說的創(chuàng)新,是把低俗包裝成藝術(shù)?還是把傳銷改叫‘社群營銷’?”
二、褪色的戲服
被查的主播里,有個喊 “家人們” 最親熱的。警察上門時,他還在鏡頭前抹眼淚,說 “奶奶病重急需打賞”,轉(zhuǎn)身就從床底翻出成箱的奢侈品。那些 “家人們” 的頭像在屏幕上灰下去,像被風(fēng)吹滅的燭。
更可笑的是搞 “劇本” 的。昨天演 “破產(chǎn)老板”,今天扮 “癡情浪子”,明天換身衣服成了 “勵志學(xué)霸”。網(wǎng)警調(diào)監(jiān)控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 “哭戲” 是對著洋蔥練的,“感動” 的背景音樂來自某音樂平臺的會員庫。
“這不是砸人家飯碗嗎?” 茶館里有人嘆氣。鄰桌的短衣幫就笑了:“他們的飯碗,是用別人的血汗錢鑲的金邊?!?說這話的人,上個月剛被 “情感導(dǎo)師” 騙了三個月工資,現(xiàn)在手機(jī)里還存著那些 “付費挽回秘籍”,PDF 文件的字里行間,全是錯別字。
網(wǎng)警的公告貼在平臺首頁,紅底黑字,像塊警示牌?!敖沟退妆硌荨薄耙?guī)范打賞行為”“打擊網(wǎng)絡(luò)詐騙”—— 這些字以前也見過,印在宣傳單上,貼在電線桿上,只是沒人當(dāng)真。現(xiàn)在鉗子動了真格,才有人發(fā)現(xiàn),原來那些寫在紙上的規(guī)矩,不是嚇唬麻雀的稻草人。
三、棚子下的影子
治理的風(fēng)聲緊了,直播間的燈暗了些。主播們開始讀新聞,講法律,唱紅歌,只是眼神里的慌張藏不住,像偷穿了大人衣服的孩子。
有個小姑娘,以前靠 “吃播” 走紅,一頓能吞下十個漢堡。現(xiàn)在改播 “讀書分享”,手里的《紅樓夢》拿倒了也不知道。彈幕里有人提醒,她慌忙扶正,臉上的紅暈比以前涂的腮紅還深。
看客們也漸漸散了。沒了低俗的熱鬧,沒了虛假的感動,屏幕像塊冰冷的玻璃。有人開始琢磨,與其蹲在棚子外看別人演戲,不如回家給孩子講個故事,給老人捶捶背 —— 那些實實在在的日子,比虛擬的 “家人們” 靠譜多了。
網(wǎng)警還在巡查,水槍的壓力沒減,鉗子也沒閑著。他們知道,棚子還會有人想搭,戲服還會有人想穿,只是再想光著膀子喊口號,難了。
深夜的網(wǎng)線里,傳來零星的直播聲。不再是歇斯底里的叫,而是平靜的聊。一個教做菜的主播,正在講怎么把蘿卜雕成花;一個修電器的師傅,在演示如何換燈泡。屏幕上的打賞很少,評論區(qū)卻干干凈凈,有人問 “鹽放多少”,有人說 “注意安全”,像街坊鄰居在搭話。
月光透過網(wǎng)線,照在干凈了些的屏幕上,像塊沒擦凈的鏡子。鏡子里的人,終于不再裝神弄鬼,開始學(xué)著做回普通人。或許,這才是治理的真意 —— 不是拆了棚子,是讓棚子里的光,能照見真實的影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