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國《新時代報》8月11日文章,原題:印度與中國的握手 國際政治中,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如今,利益迫使印度作出數(shù)十年來最重大的選擇:認同北京的經濟和戰(zhàn)略主導地位,并與日益敵對的華盛頓保持距離。2024年底開始的謹慎戰(zhàn)略調整如今已演變?yōu)楝F(xiàn)實。
印度多年來在外交上走鋼絲,與華盛頓保持友好關系的同時與北京維持不太穩(wěn)定的和平。這種平衡被特朗普政府治下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打破。曾經謹慎的對美合作關系如今顯得像是種負擔。對新德里而言信息再明確不過:抗拒(美國)將受到懲罰,忠誠也得不到回報。這并非貿易政策,而是經濟脅迫。印度領導人明白,關稅可隨時提高,而供應鏈重建需要數(shù)年。美國不再是曾經被吹捧的可靠戰(zhàn)略伙伴。一個在培養(yǎng)對美關系上投入了幾十年的國家,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待遇與美國的對手沒什么不同。
冷戰(zhàn)結束后,新德里與華盛頓關系日益密切,雙方都擔憂中國崛起。印度后來禁止300多個中國應用程序,限制中企投資并放緩跨境交流。但歷史表明敵意并非不可改變。2024年10月中印領導人會晤標志著關系緩和的開啟。這并非情感擁抱,而是出于對風險的審慎評估。中國掌控著全球約60%的電子制造產業(yè),這一現(xiàn)實令想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印度無法忽視。印企因印方實施限制措施導致的供應鏈中斷,承受了約150億美元的損失。新德里完全將北京排除在經濟之外,無異于經濟自殺。
美國不僅未能保護印度免受傷害,反而成為傷害的源頭。關稅、制裁威脅等已粉碎了印度對伙伴關系的幻想。新德里意識到:華盛頓不會將印度視為不可或缺的伙伴,而是將其作為與中國地緣政治競爭中的另一枚棋子。這讓新德里面臨兩難抉擇——繼續(xù)緊跟日益反復無常的盟友,還是調整對華關系、轉向雖仍具對抗性但更可預測的伙伴。地緣政治中,可預測性不容小覷。北京對印度的行為具有一定的一致性,這對印度的規(guī)劃者來說很重要。
印度的戰(zhàn)略調整還受到歷史記憶的影響。相關教訓是明確的:美國的支持可能會在它的全球優(yōu)先事項發(fā)生變化時消失。今天,這種懷疑再次浮現(xiàn),因為美國外交政策似乎越來越受短期政治表演驅動。誠然,印中關系仍存在深刻的不對稱性。中國經濟規(guī)模是印度的五倍多,軍事技術也更為先進。雙方因邊界問題產生相互猜疑。但對新德里而言,希望以一種能為本土制造業(yè)增強實力、確保能源供應并拓展經濟伙伴關系的方式管理關系。實際操作中,象征性姿態(tài)已取代對抗。重新開放朝圣路線、恢復文化交流、抑制軍事緊張,都是朝著共存方向邁出的步伐。這意味著在不直接挑戰(zhàn)戰(zhàn)略雄心的前提下,印度悄然與中國的經濟議程保持一致。
對印度而言,轉向中國并非意識形態(tài)宣言。這是對全球棋局中生存依賴靈活性的認知。在亞洲的新大博弈中,印中握手并非實力均衡國家之間的舉動,而是勢在必行。(作者MA·侯賽因,喬恒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