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認的十大鎮(zhèn)國之寶因評判標準和文化背景不同可能存在差異,以下是一種常見說法中的相關國寶級文物或文化遺產介紹。
10. 日本三神器
圖片來源于網絡
- 八咫鏡:起源于中國水鏡,后發(fā)展為銅鏡,背面有吉祥圖案。彌生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八咫” 有大或美的意思。
圖片來源于網絡
- 草薙劍:又名天叢云劍等,相傳源自上古神話,從八岐大蛇體內取出后獻給日本皇室,是天皇象征,但其真實性存疑,1989 年明仁天皇、2019 年德仁天皇即位時繼承,存于熱田神宮。
圖片來源于網絡
- 八尺瓊勾玉:有多種別稱,是日本傳統(tǒng)護身之物,起源于繩文與彌生時代,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祭祀器物。
9. 意大利大衛(wèi)雕像
由多納泰羅創(chuàng)作于 1443 - 1453 年,是文藝復興時期第一件與真人大小相當的青銅雕塑,高 158 厘米,展現圣經中大衛(wèi)形象,以完美人體比例、精湛技藝和強大感染力聞名,代表文藝復興雕塑藝術巔峰。
圖片來源于網絡
8. 英國巨石陣
位于倫敦西南索爾茲伯里平原的古代建筑群,又名多種名稱。公元前 4000 - 2000 年原始人類用巨石環(huán)形搭建。從空中俯瞰像有柄鏡子,中心呈同心圓結構,有多種分區(qū)。建造難度大,相關謎團多,使用場景有天文臺和墓地等猜測。1986 年經英國政府修葺改造周邊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7. 印度泰姬陵
1631 年為慕塔芝?瑪哈建造,位于亞穆納河灣南岸,融合多種建筑風格,召集各地能工巧匠,使用優(yōu)質材料,歷經 22 年建成。占地面積約 17 萬平方米,為長方形陵園。1983 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 年入選世界 “新七大奇跡”,被泰戈爾盛贊。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6. 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
公元前 1776 年頒布,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現存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石碑高 2.25 米,刻滿楔形文字,全文 280 條,對諸多方面作了規(guī)定,是研究古代巴比倫的重要文物,反映當時社會架構和治理理念。
圖片來源于網絡
5. 中國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制作,歷時約 38 年,體現秦朝強大國力和高度集權。1987 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譽為 “世界第八大奇跡”,是中國文化重要象征,對中外文化藝術發(fā)展有深遠影響。
圖片來源于網絡
4. 古埃及奈菲爾提蒂半身像
1912 年德國人在埃及發(fā)現,后被德國擁有,是被掠奪文物之一。展現奈菲爾提蒂絕美面容,寫實風格突出,色彩鮮艷,為研究古埃及顏料和繪畫技術提供資料。
圖片來源于網絡
3. 古希臘帕特農神廟雕塑
原本位于雅典衛(wèi)城帕特農神廟上,包括雅典娜女神像等,代表古希臘雕塑藝術巔峰,造型優(yōu)美、比例精準、工藝精湛,對研究古希臘諸多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2. 中國曾侯乙編鐘
戰(zhàn)國早期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高超鑄造技術和良好音樂性能改寫世界音樂史,比歐洲相關樂器早近 2000 年,對研究中國音樂史有重要地位。
圖片來源于網絡
1. 埃及圖坦卡蒙黃金面具
圖片來源于網絡
1922 年出土于埃及王陵谷圖坦卡蒙陵墓,高 54 厘米、寬 39.3 厘米,重 11 公斤,主體為黃金,鑲滿寶石,被稱為全球最貴文物。是法老陪葬品,象征統(tǒng)治階級特權和至高無上權力,面容神態(tài)逼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