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您好,請問是周子軒同學的家長嗎?我是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的陳宏毅。"
"是的,我是他父親。有什么事嗎?"周鴻博心里升起一絲不安。
"非常抱歉通知您,關于周子軒同學的錄取,我們需要做一個調整。"
"調整?什么調整?他不是已經被錄取了嗎?"
"是這樣的,周同學申請的'未來創(chuàng)新人才實驗班'有特殊招生要求,我們只招收588分以下的學生。"
"什么?這不是開玩笑嗎?我兒子689分反而被退檔?"
"周先生,請您理解,這個專業(yè)有其特殊性..."
周鴻博猛地掛斷電話,客廳里一片死寂。
01
周鴻博坐在沙發(fā)上,攥緊的拳頭青筋暴起。妻子楊雯清一臉茫然地看著他,還沒明白發(fā)生了什么。
"他們說子軒被退檔了,"周鴻博的聲音幾乎是從牙縫里擠出來的,"理由是——分數太高了!這個世界瘋了嗎?"
"什么?"楊雯清一時沒反應過來,"分數太高?這怎么可能?"
周子軒從房間里走出來,手里還拿著一本《微積分進階》。他高高瘦瘦的身材,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臉上帶著十八歲男孩特有的青澀。
"爸,怎么了?"
周鴻博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情緒:"北大打電話來,說你被退檔了。"
"退檔?"周子軒愣在原地,手中的書啪嗒一聲掉在地上,"為什么?我不是已經收到錄取通知了嗎?"
"他們說那個什么'未來創(chuàng)新人才實驗班'只招收588分以下的學生,你689分,太高了!"周鴻博說這話時幾乎咬牙切齒。
房間里一時陷入了沉默。周子軒臉上的表情從震驚逐漸變成困惑,再到難以置信。十二年寒窗苦讀,日夜不懈努力,就是為了能考上最好的大學,而現(xiàn)在,他卻因為分數"太高"被拒之門外?
"這不可能,"楊雯清回過神來,"一定是搞錯了。我們去學校問問。"
"不用問了,"周鴻博站起身,"我們直接去北大。我倒要看看,什么樣的專業(yè)嫌棄高分學生!"
第二天一早,周家三口就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高鐵。周子軒一路沉默,眼神空洞地望著窗外飛馳而過的風景。他從小就是父母眼中的驕傲,班級里的佼佼者,老師們眼中的希望之星。高考689分,全省排名32位,這本該是他人生的高光時刻,卻沒想到變成了一場荒謬的鬧劇。
"爸,會不會是系統(tǒng)出錯了?"周子軒輕聲問道。
"不管是什么原因,我們都要討個說法,"周鴻博堅定地說,"你的努力不該被這樣對待。"
高鐵抵達北京站時,天空陰沉沉的,似乎隨時會下雨。一家三口打車直奔北大。校園里綠樹成蔭,古樸的建筑散發(fā)著濃厚的學術氛圍。在往常,周子軒一定會為能成為這所頂尖學府的一員而激動不已,但此刻,他的心情卻沉重如鉛。
招生辦公室位于一棟紅磚建筑內。周鴻博推開門,里面坐著幾位工作人員,看起來正忙于處理各種入學事宜。
"您好,請問有什么可以幫到您的?"一位年輕女士迎上來問道。
"我兒子周子軒收到了貴校的錄取通知,但昨天突然被告知退檔。我們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周鴻博努力保持著冷靜。
"哦,您是周同學的家長。請稍等,我去通知陳主任。"女士聽到這個名字,臉色微微一變,隨即離開了。
幾分鐘后,一位中年男子走了出來。他戴著一副金絲眼鏡,西裝革履,舉止優(yōu)雅。
"周先生,您好,我是招生辦主任陳宏毅。關于您兒子的事情,我們深表歉意。請跟我到辦公室詳談。"
三人跟著陳主任走進一間寬敞的辦公室。墻上掛滿了各種證書和照片,書架上擺滿了教育類書籍。陳主任請他們坐下,給每人倒了一杯茶。
"周先生,首先我要向您解釋清楚,這不是系統(tǒng)錯誤,而是我們'未來創(chuàng)新人才實驗班'的特殊招生政策。"陳主任開門見山。
"什么特殊政策需要拒絕高分學生?"周鴻博強忍怒火。
"這個專業(yè)是我們今年新設立的,旨在培養(yǎng)具有特殊潛質的人才。我們有一套獨特的選拔標準,與傳統(tǒng)的高考評價體系有所不同。"
02
"這簡直是荒謬!"周鴻博忍不住打斷,"難道學習好的學生就不能進這個所謂的特殊班級?"
陳主任并不惱怒,反而露出了理解的微笑:"周先生,我完全理解您的心情。但我們這個專業(yè)確實有其獨特之處,它不僅僅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還考慮其他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楊雯清插話道:"可是子軒不僅學習好,他從小就很愛思考,也很有潛力啊。"
陳主任點點頭:"我相信周同學確實很優(yōu)秀。但'未來創(chuàng)新人才實驗班'有其特殊的選拔方式。這次是系統(tǒng)自動按高分優(yōu)先錄取了周同學,但經過專業(yè)教授團隊審核后,認為可能需要進一步評估他是否適合這個專業(yè)。"
"那你們?yōu)槭裁床恢苯釉谡猩喺律险f明只招收588分以下的學生呢?"周鴻博質問道。
陳主任嘆了口氣:"實際上,招生簡章上確實提到了'該專業(yè)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高考成績僅作為參考'。但我們沒有明確設定分數上限,是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誤解。"
周子軒一直沉默不語,此刻終于開口:"陳主任,我想知道,您能否給我一個機會,證明我適合這個專業(yè)?"
陳主任轉向周子軒,眼神中帶著贊賞:"這是個好問題。事實上,我們有一套完整的評估體系。如果你真的對這個專業(yè)感興趣,我可以安排你參加一次特別評估。"
"什么評估?"楊雯清問道。
"一個為期三天的特殊能力測試。如果周同學能通過,我們會重新考慮錄取他。但我必須提前聲明,這個測試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通過率不高。"
周鴻博和楊雯清相視一眼,不約而同地看向兒子。周子軒深吸一口氣,點了點頭:"我愿意嘗試。"
"很好,"陳主任微笑道,"測試將在明天早上8點開始。今晚你們可以住在我們的訪客宿舍。"
離開招生辦公室后,一家三口沿著校園小路漫步。初夏的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遠處傳來學生們的歡笑聲。
"子軒,你確定要參加這個測試嗎?"楊雯清擔憂地問,"我們可以選擇其他專業(yè),或者其他學校。"
周子軒搖搖頭:"媽,我想試一試。我不相信自己不適合這個專業(yè)。"
"好樣的,兒子,"周鴻博拍拍他的肩膀,"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支持你。"
晚上,周子軒躺在訪客宿舍的床上,輾轉難眠。他回想起自己十二年的學習生涯,從小學到高中,他一直是那個舉手最快、答題最準的學生。他習慣了按部就班地解決問題,習慣了按照標準答案思考。但現(xiàn)在,一個全新的挑戰(zhàn)擺在面前,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準備好了。
第二天清晨,陽光明媚。周子軒早早起床,穿上整潔的襯衫和牛仔褲,準備迎接挑戰(zhàn)。父母送他到測試地點——一棟現(xiàn)代化的建筑,名為"創(chuàng)新思維實驗室"。
03
陳主任已經在門口等候。他向周子軒介紹了測試的基本規(guī)則:"測試分為三個部分,分別在三天內完成。第一天是思維評估,第二天是實踐能力測試,第三天是團隊協(xié)作項目。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會有專業(yè)教授進行評分。"
周子軒點點頭,心跳加速。他從未經歷過這樣的考驗,但骨子里的好勝心讓他不愿輕易認輸。"我準備好了,"他說,聲音比想象中更加堅定,"我會證明自己的能力。"
陳主任笑了笑:"希望如此。祝你好運,周同學。"
第一天的測試在一個寬敞明亮的教室里進行。周子軒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是唯一參加測試的學生,教室里還有其他五位看起來同樣緊張的年輕人。
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教授走上講臺:"歡迎各位參加'未來創(chuàng)新人才實驗班'的特殊評估。我是王教授,負責今天的測試。首先,請各位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輪到周子軒時,他站起來,略顯緊張:"我叫周子軒,今年高考689分,全省排名32位。我..."
"不,不,"王教授擺擺手,"我不想知道你的分數和排名。請告訴我們你的興趣愛好,你擅長什么,或者你對未來有什么期望。"
周子軒愣住了。他習慣了用成績來定義自己,突然被要求分享其他方面,他一時不知從何說起。
"我...我喜歡閱讀科幻小說,"他最終說道,"尤其是那些描述未來科技的作品。我希望能參與創(chuàng)造改變世界的技術。"
王教授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贊許:"很好。請坐下吧。"
其他學生的自我介紹也各有特色,但周子軒注意到,沒有人提及自己的考試成績。他們談論的是興趣、愛好和夢想。這讓他意識到,在這里,評價標準與他過去所熟悉的完全不同。
測試正式開始。王教授提出了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假設你擁有無限的資源,你會如何解決當前世界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zhàn)?"
周子軒思考片刻,選擇了全球變暖這個話題。他條理清晰地分析了問題的成因,然后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大力發(fā)展可再生能源,推廣電動汽車,加強碳排放管控...
當他發(fā)言結束時,王教授問道:"你的方案聽起來很全面,但這些不都是已有的解決方案嗎?有什么新的想法嗎?"
周子軒一時語塞。他確實只是把課本和新聞中學到的知識整合了一下,并沒有提出真正獨特的見解。
一整天下來,周子軒越來越感到挫敗。無論是回答問題、解決挑戰(zhàn)還是參與討論,他總是習慣性地尋找"正確答案",而不是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晚上回到宿舍,周子軒情緒低落。父母等在那里,急切地詢問測試情況。
"不太理想,"周子軒坦白道,"我發(fā)現(xiàn)自己太習慣于標準答案了,缺乏一些不同的思考方式。"
"這有什么不好?"周鴻博不解,"標準答案不就是最正確的答案嗎?"
"在學校里是這樣,但在這個測試中,可能并不適用,"周子軒嘆氣道,"他們似乎更看重獨特的思考角度。"
楊雯清撫摸著兒子的頭發(fā):"別灰心,明天還有機會。你從小就很聰明,只是需要換個思路。"
第二天的測試更具挑戰(zhàn)性。陳主任帶領他們來到一個類似工作室的空間,里面擺滿了各種工具和材料。
"今天的任務是實踐能力測試,"一位年輕的女教授介紹道,"我是林教授,負責指導你們。任務很簡單:用桌上的材料,在三小時內制作一個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裝置。"
04
周子軒看著桌上琳瑯滿目的材料:紙板、木棍、電線、電池、小馬達、傳感器...他完全不知道從何下手。他習慣了紙筆考試,從未參與過這樣的動手實踐。
他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xiàn)其他學生已經開始行動。有的在仔細研究材料;有的在紙上快速繪制草圖;還有的已經開始動手組裝。周子軒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不能放棄,他必須嘗試。
他決定制作一個簡單的自動澆水裝置,這是他在科技雜志上看到過的項目。他小心翼翼地挑選材料,按照記憶中的圖紙開始組裝。但很快,他就遇到了困難。電路連接不暢,傳感器無法正常工作,結構也不夠穩(wěn)固。
"需要幫助嗎?"林教授走過來問道。
周子軒猶豫了一下,點點頭:"我不太擅長動手。"
"沒關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重要的是愿意嘗試和學習,"林教授鼓勵道,"告訴我,你想做什么?"
"一個自動澆水裝置,"周子軒解釋,"當土壤干燥時,它會自動給植物澆水。"
"這是個好主意。讓我給你一些提示,"林教授指導他重新連接電路,調整傳感器位置,"記住,實踐中的問題往往比理論更復雜,你需要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
在林教授的幫助下,周子軒的項目逐漸成型。雖然看起來不夠精致,但至少是一個能正常工作的裝置。
三小時結束后,每個學生需要向評委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釋其功能和創(chuàng)新點。周子軒看著其他學生展示的作品,形式多樣,功能各異,每一個都充滿獨特的想法。
輪到周子軒時,他坦誠地介紹了自己的自動澆水裝置,并承認在林教授的幫助下才完成。
"你的誠實值得贊賞,"評委之一的陳主任說,"測試的目的不僅是評估能力,也是了解一個人的態(tài)度和品格。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我學到了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差距,以及解決實際問題需要的靈活思維,"周子軒回答,"我也意識到,我過去太注重書本知識,而忽視了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陳主任點點頭,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
第二天測試結束后,周子軒心情復雜地回到宿舍。他既為自己能完成任務而欣慰,又為自己在實踐能力上的不足而擔憂。
"怎么樣?"父母齊聲問道。
"比昨天好一些,"周子軒回答,"但我發(fā)現(xiàn)自己在動手能力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這次經歷讓我意識到學習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
周鴻博皺起眉頭:"這有什么關系?你將來是要做學者,不是技術工人。"
"爸,現(xiàn)在的科研工作也需要很強的實踐能力,"周子軒解釋,"尤其是在前沿領域,光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
楊雯清若有所思:"也許我們過去太關注一個方面,而忽略了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
周鴻博不以為然:"分數高就能上好大學,這是不變的道理。這個所謂的'特殊班'不過是個例外。"
周子軒沒有反駁父親,但心里已經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經歷和未來方向。
第三天的測試是團隊協(xié)作項目。六位學生被分為兩組,每組需要在一天內完成一個小型項目策劃,包括設計、分析和展示。
周子軒被分到了與兩位同學一組。初始討論中,他有些拘謹,不敢貿然發(fā)表意見。
"周子軒,你有什么想法?"一位同學主動問道。
"我...我不太確定,"周子軒坦白,"我覺得你們的想法都很好。"
"但我們需要你的分析能力,"另一位同學鼓勵道,"你能幫我們評估一下這幾個方案的可行性嗎?"
被肯定了自己的優(yōu)勢,周子軒漸漸放松下來。他開始運用自己擅長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幫助團隊篩選最佳方案,進行數據分析,評估潛在風險。
05
三人的合作越來越默契。一位同學負責創(chuàng)意和設計,另一位專注于用戶需求和體驗,周子軒則主導分析和規(guī)劃。他們最終提出了一個"智慧校園"解決方案,將新技術應用于校園管理和學生服務。
展示環(huán)節(jié)中,周子軒主動擔任了演講者。這是他第一次在不依靠背誦標準答案的情況下,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他清晰地闡述了項目愿景、實施路徑和預期效果,并自信地回答了評委們的提問。
評委們對他們的表現(xiàn)給予了高度評價。陳主任特別指出:"周同學在團隊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他的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為項目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他展現(xiàn)出了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
三天的測試終于結束。周子軒疲憊但充實地回到宿舍,向父母分享了最后一天的經歷。
"聽起來你表現(xiàn)得很好,"楊雯清欣慰地說,"我從沒見過你這么熱情地談論學習以外的事情。"
"因為這真的很有趣,"周子軒興奮地說,"我發(fā)現(xiàn)團隊合作中,每個人都能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共同創(chuàng)造出超出個人能力的成果。"
周鴻博的態(tài)度也有所軟化:"只要你能進入北大,選什么專業(yè)其實并不那么重要。"
周子軒搖搖頭:"不,爸,專業(yè)很重要。這三天的經歷讓我意識到,'未來創(chuàng)新人才實驗班'可能真的是我想要的。它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讓我明白了未來的學習方向。"
晚上,陳主任邀請周家三口到辦公室商談測試結果。辦公室里的氣氛凝重,陳主任神情嚴肅地看著他們。
"經過三天的觀察和評估,我們對周同學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陳主任開門見山,"不得不說,你在某些方面表現(xiàn)出了不錯的潛力,尤其是分析能力和學習能力。"
周子軒緊張地等待最終結果,心跳加速。
"不過,"陳主任停頓了一下,"關于最終決定,我還需要向你們展示一些資料,這可能會幫助你們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專業(yè)理念。"
陳主任輕嘆一口氣,從抽屜里取出一個紅色文件夾:"這個專業(yè)有些...特殊要求。"他的指尖輕輕敲擊文件夾,"我們今年錄取的學生,沒有一個超過590分。"
"這不合常理!"周父咆哮道。
"常理?"陳主任冷笑一聲,將文件夾推向周子軒,"看看這個,也許你就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常理'了。"
周子軒猶豫著接過文件夾,當他翻開第一頁時,瞳孔猛然收縮,臉色瞬間慘白如紙。
文件從他顫抖的手中滑落,散落一地的紙張上,那些低分學生的照片和資料仿佛在無聲地嘲笑他。
他的水杯失控地從桌面滑落,碎裂的聲音在死寂的辦公室內格外刺耳,就像他十八年來所堅信的一切,在這一刻轟然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