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是一種典型的“地位商品”,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社會階層、不同生活方式的人,通常會購買不同檔次的汽車。
換句話說,不同的車,在某種程度上展示了車主不同的社會地位,標(biāo)示了車主不同的身份。
劃分汽車檔次的方法有很多,從品牌角度有大眾、高端、豪華、超豪華之分;從級別角度有A、B、C、D之分。最簡單粗暴,同時最能直擊人們靈魂的分法是:價位。
我國主流的統(tǒng)計中,通常以售價30萬元為界,劃分出普通車和高檔車。俗話說,高檔高檔,就是高高興興上當(dāng),這幫“傻樂”的車主占多大比例呢?
從統(tǒng)計數(shù)字看,今年上半年賣出的新車中,30萬以上的占12.9%。
什么價位的車賣的最多?大家靠直覺也能猜個差不多。沒錯,10萬到20萬之間的車是主流,占了一半。
▲2025年上半年我國新車價位分布(數(shù)據(jù)來自乘聯(lián)會)
今年上半年,所有賣出的新車平均價格是多少?
答案是:17.1萬元。
▲2019年以來我國新車均價(數(shù)據(jù)來自乘聯(lián)會)
這個價格,能買到中國品牌中的比亞迪漢,或者合資品牌中的大眾帕薩特(參數(shù)丨圖片)、豐田凱美瑞。
▲按中國新車均價能買到配置不錯的中高級轎車
看到這里,大概明白你家的車放到全中國是個什么檔次了吧。
▲我國新車價位等級分布示意
近幾年,新車均價一直在漲,從 2019 年的 15.1 萬元一路漲到 2023 年的 18.1 萬元, 4 年漲了 3 萬;與此同時,中國車市陷入內(nèi)卷,車價不斷下降。 均價漲而車價降,可見中國人購買汽車的檔次還在快速提升。
這說明汽車的“地位商品”屬性比較強,在很多人眼中,汽車消費和社會地位、社會評價強關(guān)聯(lián)。
去年以來,平均車價有所下降,但這并不意味著汽車消費降級。均價降的原因,除了價格戰(zhàn)愈演愈烈,去年開始實施的以舊換新補貼政策也起了明顯作用(階段性刺激了中低端車型銷量)。
▲近年我國新車均價走勢(數(shù)據(jù)來自乘聯(lián)會)
放眼全球,跟發(fā)達國家比起來,咱們的車檔次如何?
去年,德國的平均車價是4.35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6.4萬元,比中國高了一倍。不過,這個價格,在德國只能買到中高配的大眾帕薩特,或者入門版的奧迪A4。
▲在德國,按新車均價能買到大眾帕薩特
德國是個老牌汽車強國,但德國的車越來越貴,人們在買車上花的錢也越來越多。據(jù)德國著名汽車媒體Bild報道,1974年的時候,德國一個職工買車,只要花掉年收入的40%左右,現(xiàn)在則要花掉80%。
▲德國近年來新車、二手車均價趨勢
這樣一比,德國的車是真貴,但德國人掙的錢也確實多,買車負(fù)擔(dān)還是比中國人小多了。
美國去年新車均價大約為4.8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4.8萬元,比德國略低。
▲美國近年來新車均價走勢
但這個價位,在美國可以買到奔馳C級或者寶馬3系,比德國高出一個檔次。
▲在美國,按新車均價能買到奔馳C級
中國人購買汽車的檔次,大致和德國人差不多,低于美國人。
相比德國、美國,咱們的車實在是便宜得驚人,這要感謝中國汽車產(chǎn)業(yè)的崛起,也要感謝內(nèi)卷。
德國和美國的汽車越來越貴,一方面是因為汽車的配置越來越高,近幾年汽車上增加了大量輔助駕駛和舒適性配置,主要還是他們的人工、零部件都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再看看日本。日本2023年新車均價是264萬日元(日本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JAMA)每兩年發(fā)布一次相關(guān)數(shù)據(jù),最新數(shù)據(jù)到2023年),約合人民幣12.8萬。
260萬日元,在日本本土能買到一輛中配豐田卡羅拉。
▲在日本,按新車均價能買到豐田卡羅拉
日本平均車價低,主要是受使用環(huán)境和政策的影響,車型整體偏小,而新車中更有40%左右是價格低廉的K-car(微型車)。這也說明,日本的汽車消費比較傾向于實用性,汽車“地位商品”的色彩有所淡化。
▲本田微車N-BOX連續(xù)4年獲日本新車銷量第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