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趙旭
窗外雨聲淅瀝,診室里卻暖意融融。一位老人顫巍巍進門,他立刻起身迎上,輕輕攙扶老人落座,耐心傾聽對方每一句絮叨。這位溫潤如玉的醫(yī)者,便是濱州醫(yī)學院全科醫(yī)學科病區(qū)主任高金祥。診室外,候診的長椅早已坐滿,病患們的目光卻都透著安心與信任——這份信任,是他三十年如一日,用一言一行編織出的無形錦旗。
白衣為甲:當大地撕裂,他在震中撐起生命方舟
2008年,汶川巨震撼動山河。消息傳來,高金祥沒有絲毫猶豫,第一時間報名奔赴一線。余震頻頻,道路阻斷,他隨醫(yī)療隊艱難跋涉,踩著瓦礫碎石挺進震中。臨時搭建的醫(yī)療點內,條件極其簡陋,他晝夜不休,連續(xù)奮戰(zhàn),用雙手在斷壁殘垣間挖掘希望。那些日夜,他衣衫沾滿塵土與血汗,臉上寫滿疲憊,但目光始終如磐石般堅定。他用行動證明,醫(yī)生之責,不只囿于一方診室,更在生死邊緣的抉擇之間,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刻。至今,濱醫(yī)附院門診大廳還留存他當年轉運受災群眾的照片,時隔多年再見這一幕仍令人動容。
仁術精誠:腎內科里,他用妙手撥開生命陰云
2012年,高金祥擔任腎內科副主任。腎衰竭患者生命如同風中燭火,他深知,規(guī)律安全的透析是尿毒癥患者賴以生存的“生命線”,而這條線的穩(wěn)固與質量,直接關乎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質量。高金祥憑借精湛的專業(yè)知識和對腎臟替代技術的深刻鉆研,成為了透析患者心中最堅實的依靠。
在高金祥的帶領下,科室腹膜透析質量顯著提升?;颊咄肝龀浞中赃_標率提高,貧血、骨病等并發(fā)癥得到更有效的控制,患者生存期顯著延長。更重要的是,患者的生活質量有了切實改善。許多長期依賴透析的患者,在他的精心治療和關懷下,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心。透析室里那些日漸紅潤的面龐、舒展的眉頭,以及墻上越來越多的感謝錦旗,都是對他作為腎臟領域專家以及患者生命守護者的最高褒獎。
使命擔當:新起點上,他用全科理念守護萬家安康
2019年,肩負組織信任,高金祥轉任全科醫(yī)學科病區(qū)主任。面對更廣譜的疾病、更復雜的患者群體,他將“全人關懷”理念深深融入科室血液。
一位身患多種慢性病的老人,曾輾轉多家醫(yī)院效果不佳。高金祥親自牽頭,組織多學科會診,像梳理一團亂麻般理清老人復雜的病情線索,制定綜合治療與管理方案。他常對年輕醫(yī)生說:“病人不是器官的簡單組合,而是一個整體,一個家庭的核心?!?在他的引領下,團隊協作如精密齒輪般咬合運轉,科室口碑日益深入人心。
他深知,全科醫(yī)學是守護健康的“第一道堤壩”,需要更寬廣的視野與更深沉的擔當。2020年,患者劉大姐罹患復雜腎衰竭命懸一線,高金祥帶領團隊反復研判,大膽制定了風險與希望并存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治療過程一波三折,家屬幾乎絕望。高金祥反復與家屬溝通、交代病情,不厭其煩解釋家屬疑惑。當劉大姐最終奇跡般轉危為安時,家屬在病房走廊上激動不已,淚流滿面。
這樣的故事,只是他執(zhí)業(yè)生涯中一朵小小浪花。日復一日,他治愈了無數沉疴,也收獲了無數心聲——診室墻上那層層疊疊的百余面錦旗,以及抽屜里厚厚的表揚信,無聲訴說著他如何以妙手與仁心,撥開患者生命天空的重重陰霾。
回望高金祥辦公室一角,那面“仁心仁術 德澤蒼生”的錦旗,在晨光中熠熠生輝。三十載寒暑,從腎內科的專注深耕到全科醫(yī)學的廣博守護,從汶川廢墟上的無畏馳援到診室里的春風化雨,高金祥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赤誠,默默踐行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他以溫潤如玉的言行,撫平了無數患者焦灼的心靈溝壑;以精湛的醫(yī)術,在無數絕望邊緣重新點燃生命燭光。他用行動證明,真正的“好醫(yī)生”,不僅在于藥到病除的妙手,更在于永不冷卻的仁心——正是這份仁心,讓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守護著萬家燈火的安康,也在時光長河中,為醫(yī)者之名刻下不朽的溫暖印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