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的那個午后,李景隆站在金川門的陰影里,手心全是汗。城門軸“嘎吱”一聲轉(zhuǎn)動的時候,他大概沒想過——僅僅兩年后,自己會被關(guān)進(jìn)這座城的另一扇門里,連口飽飯都吃不上。
一、名將之后,草包將軍
李景隆的起點太高了。父親李文忠是誰?朱元璋的親外甥,開國六公爵之一,死后配享太廟的狠角色。他襲爵曹國公那年,朝野都盯著這個“愛讀兵書,舉止雍容”的貴公子,建文帝還讓他管左軍都督府,親熱地喊“李大哥”。
可戰(zhàn)場……唉。1399年白溝河一戰(zhàn),他帶著朝廷精銳六十萬——對,你沒聽錯,六十萬!——被朱棣打得只剩十幾人騎馬逃命。史書寫得刻?。骸熬奥≠F公子,不知兵?!保ā睹魇贰だ罹奥鳌罚┖髞碛腥送低到兴安莅鼑保蛘滩恍?,逃跑第一名。
為啥建文帝不殺他?嘖,有人說皇帝心軟,也有人說……李家樹大根深啊。
二、金川門那一轉(zhuǎn),改寫了歷史
1402年6月,燕軍兵臨南京城下。方孝孺在殿上吼著要殺李景隆謝罪,建文帝卻讓他去和朱棣談判。結(jié)果呢?李景隆剛回城,轉(zhuǎn)頭就和谷王朱橞開了金川門。
《明史》冷冰冰兩行字:“乙丑,燕兵犯金川門。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納燕兵,都城陷?!保ā豆чh帝紀(jì)》)
更吊詭的是城門剛開,皇宮就燒起來了!建文帝活不見人死不見尸。你說巧不巧?朱棣后來對外宣稱皇帝自焚,可灰燼里那幾具焦尸……誰知道是誰呢?
三、新朝的“頭號功臣”,群臣的眼中釘
朱棣登基后論功行賞,嚯,好家伙!李景隆居然位列百官之首: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子太師,歲祿哐哐往上漲。上朝站最前排,議事坐主位,連出生入死的靖難老將都得憋著氣給他行禮。
這幫武將能服氣?鄭村壩尸山血海里爬出來的丘福、朱能,看李景隆的眼神怕是要淬出毒來?!睹魇贰穼懙酶卑祝骸爸T功臣咸不平”——五個字底下,全是刀光劍影。
四、從削權(quán)到軟禁:朱棣的“秋后算賬”
好日子撐了不到兩年。1404年春天,周王朱橚突然跳出來揭發(fā):“李景隆收過我賄賂!建文年間的事!”緊跟著刑部尚書鄭賜彈劾他“謀為不軌”。
朱棣輕飄飄一句“勿問”,壓下了風(fēng)波。
可秋天剛到,成國公朱能帶頭發(fā)難,六科言官集體上書:“李景隆和弟弟李增枝在家囤兵器養(yǎng)死士!”這次罪名升級成“謀逆”了。差點忘了說……李增枝也是奇葩,哥哥當(dāng)叛徒,他悶聲在荊州圈了上千畝地,養(yǎng)幾百個家丁天天操練。
朱棣終于掀了桌子:奪爵!圈禁!抄家!
李景隆的結(jié)局,《明史》就剩一行字:“幽私第,沒其財產(chǎn)。景隆絕食旬日不死,至永樂末乃卒?!?br/>
五、軟刀子殺人的政治邏輯
回頭想想,朱棣真信得過李景隆嗎?怕是城門一開就判了他死刑。
- 先用他:剛奪位需要“建文舊臣投誠”的招牌,李家名望擺著;
- 再晾他:賞虛職架空實權(quán),等舊朝勢力清理干凈;
- 最后殺:縱容言官羅織罪名,連“多立莊田”都能扯成謀反……
最諷刺的是抄家清單。史書說搜出“僭用器物”,可老朱家的王爺們誰不用?說到底——叛徒的價值,只在城開門落的那一刻。
李景隆被關(guān)在南京舊宅的最后十年,每天對著一院子兵丁發(fā)呆。聽說他絕食過,餓得啃被子也沒死成。鄰居偶爾聽見院里摔碗罵街,罵朱棣?罵建文帝?還是罵自己?……誰知道呢。
倒是他爹李文忠的墓在鐘山北麓修得氣派,石碑上刻著“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兩代人的命運背道而馳,像極了對“忠叛”二字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