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極島》上映之后,爭議不斷。
有人說,影片篡改了歷史,把中國漁民們的自發(fā)救援,包裝成了一場復仇狂歡。
也有人說,影片歪曲了國人形象,把本性淳樸善良的漁民,拍成了滿嘴臟話、縱情享樂的“加勒比海盜”。
外界的質疑聲此起彼伏,但如果只關注這些,就很容易忽略兩個事實。
其一,《東極島》是今年暑期檔,目前唯一一部堪稱“巨制”的工業(yè)大片。
其二,它也是華語影史上,水戲拍攝時間最長的電影。
所以,無論是從拍攝規(guī)模、視聽效果,還是演員呈現來看,它都是一次堪稱冒險的創(chuàng)作。
尤其是對演員來說,它更是一次身體與心理的雙重考驗。
畢竟,長達七十多天,且每天十幾個小時的水下拍攝,對任何一個演員來說,都并非易事。
可即便如此,各位主演還是攻克了水下拍攝的難關,在鏡頭前交出了情緒飽滿、細節(jié)生動的表演。
就連導演管虎,都在采訪中由衷地感嘆,遇上這些好演員是他的福分。
這一次,咱們就來盤點一下,《東極島》中演技最好的8位演員,順便再給他們排個名次。
看看這些演員們,為了還原那場震撼人心的“海上大營救”,都付出了哪些艱辛,又留下了哪些高光時刻。
話不多說,先從第八名開始說起——
第八名:王奕權(飾阿魁)
王奕權本人不火,如果不特意提及,估計很多觀眾都不知道他是誰。
但他這次飾演的阿魁,卻在為數不多的幾場戲中,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人物形象非常立體。
一開始,因為日本人封鎖了海域,他跟其他村民一樣,被迫成了無所事事的“旱王八”。
只不過他的輩分比較高,很多人都尊稱他為“二叔”。
他在這個身份的庇護下,顯得有些好吃懶做,總想著從其他村民那里要點煙、蹭點酒。
從阿赑被抓以后,他急著搜煙、抽煙的樣子就能看出來,他平日里沒少占村民便宜。
而且,因為年紀大、輩分高,阿魁難免有些封建守舊。
知道日本人要屠村以后,阿花決定反抗,可他的本能反應,卻是指責女人不該出海。
很多人看到他一臉固執(zhí)的樣子,都會心生厭惡。
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形象有些負面的角色,卻在海上大營救的時候,展現出了迷人的光環(huán)。
尤其是他抱著桅桿,迎風向前吹響螺號的那一刻,堪稱這個角色的人生名場面!
第七名:李九霄(飾千金)
李九霄飾演的千金,是個外表狂妄內心怯懦的年輕人。
在村子里,仗著二叔和兄弟們的支持,他連救過全村的“吳老大”都不放在眼里。
甚至還揚言說,自己能當得起這個村子里的老大。
但在日本人面前,他比誰都軟弱。
日本軍官在人群中點到他,要把他帶走的時候,他臉上寫滿了恐懼。
到了關押英軍戰(zhàn)俘的船艙里,他目睹慘狀的那一瞬間,腿直接嚇軟了。
就連阿花要奮起反抗的時候,身為年輕男性的他,給出的第一反應竟然也是低頭后退往回縮。
這些懦弱之人的本能反應,都被李九霄精準地呈現了出來,可見他的演技還是非常不錯。
但是,千金在前面表現得有多懦弱,后面表現得就有多血性。
看到他在海上大營救時,嫻熟地登到桅桿頂端,誓死也要與日本人搏斗的樣子。
暢快的不只是他本人,還有所有想要活出自己的觀眾們。
第六名:倪妮(飾阿花)
倪妮這次的表現,優(yōu)缺點都很明顯。
缺點是,很多臺詞都被她說的像是在演講。
比如,她面露兇光地說:要么就殺光我們,殺不光,這海我們出定了!
還有叛逆十足地說:女人不能出海?今兒我阿花,就破了這規(guī)矩!
這種表演方式,確實能讓人感受到她的憤慨,但她吼得多了,就難免有過度表演的嫌疑。
所以,看她的戲份,總是會有一種,血要熱起來了但就是沸不起來的感覺。
可能就是因為,她的表演有些生硬,觀眾很難有代入感。
但這些缺點,也恰恰是倪妮的優(yōu)點。
放眼整個娛樂圈,跟她同齡段的女演員,真沒幾個能如她這般放得開。
這一次,不管是全素顏出鏡,還是無所畏懼的親自跳海,亦或是不顧形象地放開表演,都太有反差感了。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阿赑決意復仇時,她狂奔著擁抱阿赑的樣子,還有她在海里揚帆領航的樣子。
她的那種野性和熱情,很有當年鞏俐在《紅高粱》中的風范。
第五名:吳磊(飾阿蕩)
吳磊在幕后采訪中說,他飾演的阿蕩,其實是一個浪漫主義者。
因為這個角色,從始至終都在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
甚至還為此,丟了自己和哥哥的性命,殃及了其他村民。
完全可以說,在這部影片中,整場悲劇都源于阿蕩的善良、率真和倔強。
這固然跟真實歷史有所出入,可即便如此,這個角色身上,依然有著讓人無法忽視的人格魅力。
尤其是,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吳磊還下了很大的苦功夫。
從健碩的身材、黝黑的膚色,到堪比三星級以上潛水員的潛水技能,再加上他本人原本就清澈明媚的眼神。
都是吳磊用自己的努力,賦予角色的生命力。
所以,縱使這個角色有些經不起推敲。
但我依然覺得,吳磊作為演員的完成度,還是非常不錯的。
第四名:倪大紅(飾吳老大)
盡管他的戲份不多下線很早,但他在日本人召集村民們開會時,有兩處表現都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處是,吳老大佝僂著身子出場,鏡頭聚焦在他的腿上、背上和頭上的傷疤。
倪大紅根本不用說話,只用一個眼神,就能讓觀眾明白,這些傷疤全都出自日本人之手。
另外一處就是,吳老大忍無可忍,用身體攔住日本人刺刀,淚中含笑地告訴村民,快點回家別看熱鬧的時候。
那一刻,這個人物是痛苦弱小的。
但那一刻我也明白了,為什么他早就成了一個“廢人”,全村人為何還把他尊稱為老大。
因為他受傷的身體,但他令人敬佩的,卻是骨子里的“血勇”。
而這種不靠吼不靠喊不靠任何氣勢,就能表現出來的民族精神,正是倪大紅的演技魅力!
第三名:楊皓宇(飾李元興)
楊皓宇飾演的李元興,是漁村的保長,他認為自己的使命就是保一方平安。
因為會說日語,他經常要充當日軍的傳聲筒,為此有不少村民都誤以為,他是一個沒有良知的翻譯官。
可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活下去,他始終都在告誡大家再忍忍。
他在影片中,有三處表演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處是,他在巷子里怒斥阿赑再忍忍,反被連扇巴掌時,臉上的堅定神情。
乍一看很傻,再一看卻很硬氣,也很悲涼。
第二處,發(fā)生在村民們給吳老大送葬的路上。
當日軍不分青紅皂白,開啟瘋狂射擊的時候,一忍再忍的李元興,終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
他嘶吼著質問日軍:你沒有父母嗎?你父母死了不用埋嗎?
那種寧死不屈,幾乎要把命豁出去的決絕,瞬間就能讓觀眾意識到,他從來都不是懦夫,而是把仇恨刻進了骨子里。
第三處,則是影片結尾,他為了拯救英軍戰(zhàn)俘跳進漩渦時,毅然決然的樣子。
那一刻,他不再是個勸人忍耐的保長,而是一個愿意用生命守護人性尊嚴的勇士。
第二名:朱一龍(飾阿赑)
朱一龍這次表現非常不錯,把他排在第二名,其實有點“屈才”了。
不過身為年輕演員,他還有無限可能,第二只是暫時的,他本人也一定會再接再厲,再創(chuàng)輝煌!
毫不夸張地說,朱一龍在這部電影中的表現,堪稱全方位的好。
首先是,人物形象上有突破。
他沒有像其他偶像演員那樣,只想塑造完美無瑕的角色,由他塑造出來的阿赑,一開始有些現實、記仇,甚至還有些狹隘。
但這些人物上的瑕疵,并沒有削弱朱一龍的演技,反而讓他的表演更有層次感。
他一開始表現得有多么薄情寡義、隱忍收斂,后面就表現得有多么重情重義、憤怒張揚。
尤其是目睹著弟弟被害以后,他用不忍、不信和不甘交織而出的眼神,太讓人心酸了。
其次是,演技有蛻變。
他在影片中的每一次出場,都自帶阿赑的氣場,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不是大家所熟悉的朱一龍。
以至于我看到最后,總是會覺得,朱一龍不是在演阿赑,朱一龍就是阿赑。
而這種“人戲合一”的狀態(tài),全都源于朱一龍本人的艱苦付出。
他從電影開拍前兩個月,就開始了各種訓練。
直接把皮下脂肪練到了個位數,把靜態(tài)閉氣時間練到了4分鐘左右,直接對標真實的漁民和專業(yè)的潛水員。
等到正式開拍的時候,他也堅持不用替身。
哪怕是那些難度很高、不需要露臉的水下戲,他都要堅持親自表演。
正是有了這種破釜沉舟、親力親為的決心,朱一龍才超越了自己,成就了阿赑。
第一名:陳明昊(飾陳先生)
陳明昊飾演的陳先生,既是全村省吃儉用請來的教書先生,也是一個逃兵。
他有點文化也熱愛家國,但真到上陣殺敵的時候,他也會害怕。
為此,他臨陣脫逃,成了大家看不起的“逃兵”。
只是,他逃離了戰(zhàn)場,卻沒有逃離自我審判。
這就是為什么,他總是想把自己灌醉,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暫時擺脫自我厭棄的心情。
不得不說,陳明昊真的把這個角色骨子里的哀傷,還有外在的狂放,呈現得恰到好處。
日本人到村子里大開殺戒的時候,陳先生的第一反應是忍,阿赑要去復仇的時候,他還說忍。
他懂得多,忍得也多,所以總是會給觀眾一種虛偽的感覺。
再加上陳明昊在表演的時候,也特意表現得“沒個正形兒”,所以這個角色一開始并不討喜。
但誰也沒想到,這個把“貪生怕死”的罵名,背了大半輩子的人,竟然獨自一人去跟喪心病狂的日本人搏斗。
即便被打得血肉模糊,還被澆上汽油大火焚燒,他依然高聲吶喊著“不跪”,還讓孩子們大聲背誦十遍《滿江紅》。
跪久了,就站不起來了,那一幕,簡直不要太好哭。
以上,就是我所認為的《東極島》中演技最好的8位演員。
他的表演各有所長,每一個都經得起推敲。
如果你剛好看過這部電影,也有自己喜歡的演員,歡迎在評論區(qū)中留言,大家一起友好討論!(撰文:斯特不離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