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抗美援朝決策的艱難,這么說吧,教員一生中總共有兩個最頭疼的決策:
一個是1927年的秋收起義,一個就是抗美援朝的決定。
秋收起義,是教員在違抗共產(chǎn)國際的情況下,以一己之力扭轉(zhuǎn)乾坤的偉大勝利。要不是秋收起義的成功,很難想象我軍會走到何種窘境。
在當時,很多人根本不理解教員的決策,當時教員甚至差一點為此被開除了黨籍。
另外,關(guān)于抗美援朝的決定,教員更是大傷腦筋,要不是箭在弦上,誰愿意打仗呢?
在最終決定抗美援朝的過程中,歷史上留下了著名的“百日??肌焙汀叭▋苫亍钡墓适?。
關(guān)于教員的“百日??肌焙汀叭▋苫亍钡墓适卤容^復雜,這里一兩句話根本說不明白。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關(guān)注文史道賬號,搜索以下標題《抗美援朝下決定過程:“??及偃铡薄叭▋苫亍保虇T一生中最難決斷》進行閱讀。
這里只做大概解讀。
大概情況是,抗美援朝前3個月,即1950年7月7日聯(lián)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美聯(lián)合國軍”時,教員就感覺到不妙,未來肯定會波及到中國。
為此,教員開始在東北部署邊防軍,以防不測。8月上旬,朝美戰(zhàn)爭進入膠著狀態(tài),教員就預判到美軍一定會越過三八線,朝方肯定會求助于中國和蘇聯(lián)。
果然,9月中旬,美軍7萬兵力在仁川登陸,直接越過了三八線,要求朝軍放下武器,停止戰(zhàn)斗。
10月1日,金日成匆忙向我國求助,同時蘇聯(lián)老大哥也給我方致電,讓我們趕緊入朝作戰(zhàn)。
嘴上說的容易,打仗是要人,要武器,要后勤保障的。哪有那么簡單。況且剛剛走出戰(zhàn)爭的國人,沒有一個人想再打仗。
10月2日-3日,就出現(xiàn)了一個波折。因為教員此前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百日常考”,也精準預判了美軍的行動。
由此,朝蘇的致電,教員認為必須出兵,唇亡齒寒,否則戰(zhàn)火一定會引到我國東北。
然而,那次提議,竟然遭到了大多數(shù)人的拒絕,4日,不得不擴大會議進行討論。
4日起,開了3場會,一直到了5日下午,在教員的多元分析下,大家基本同意了出兵的打算。
同時,當時有2個決定,1、由彭總率軍入朝作戰(zhàn);2、周總理出訪蘇聯(lián)與蘇聯(lián)進行會談。
與蘇聯(lián)談什么呢?
肯定是武器援助?。‘敃r我們的軍工能力還不行,沒有蘇聯(lián)的武器援助,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軍,仗根本沒法打。
另外,就是蘇聯(lián)的空軍支援。1950年,我們的空軍幾乎為0,沒有空軍仗也沒法打,要知道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們就吃過不少空軍不行的虧。
可蘇聯(lián)呢?對于我們的條件,斯大林開始打太極了,說武器裝備可以,但是空軍不行,因為他們的空軍還沒準備好,準備好大致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
會后,周總理將斯大林的想法告訴教員,教員聽后又猶豫了,他知道沒有空軍的援助,后勤運輸肯定受影響。
于是教員做出暫停出兵的計劃,那就是“第二波折”。
13日,針對蘇聯(lián)無法空軍援助的情況,我方又開了一場會。
會上,大家一致認為,蘇聯(lián)不出空軍,就是要讓我們敗,那時的話他就有理由,以保護中國和朝方的名義,在我國東北駐軍了。
蘇聯(lián)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想占領我們的南滿鐵路,和大連港。
關(guān)于這一意圖,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蘇聯(lián)就死死盯著不放。
那么,蘇聯(lián)越是想這樣,我們就越不能讓他得逞。我們不僅要打,還一定要打勝,因為我們已經(jīng)沒有退路了。
13日晚10點,教員致電周總理說,不管蘇聯(lián)怎么考慮,我們從大局出發(fā),一定要出兵。
這就是第三次波折,短短不到半個月,就先后出現(xiàn)了“三波兩回”,由此可見當時決策的艱難和無奈。
講到這,真是心疼當時的高層,也更加敬重那一輩領導人的遠見和魄力。
讀者們,關(guān)于“抗美援朝的決策有多難”,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