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嚴肅作家的脫口秀演員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部很催淚,但又忍不住一口氣讀完的作品,脫口秀演員小佳的首本散文集《蜉蝣直上》。
很難想象小佳是如何寫完這本書的。
他在這本書里剖開了自己的內(nèi)心,講述自己最深刻,最美好,也是最痛苦的東西。讓你笑著笑著就想哭,帶著?股地獄幽默味道。
書里共有8個故事。
第?篇《搖搖晃晃》,我們會在書中和那個受盡欺負的小男孩相遇:早餐會被同學搶走,遭受霸凌,還被班主任當作disabled單詞的典型。代入?下多難熬多心碎啊,但小佳選擇用幽默來消解苦澀的部分。
小佳在當銷售的時候,錢少事多還受罪,大多數(shù)人都會抱怨?下吧,但他卻說,「每個人畢業(yè)之后都應該來做?做銷售工作,它能讓人快速明白付出跟回報不成正比,社會是無法預測的?!?/p>
還有在父親火葬時,小佳對堂哥說,「應該把我爸照片P老一點的,現(xiàn)在放在這?排顯得英年早逝,很是可憐,?看我這兒子這樣,更可憐了?!乖?jīng)那么在意自己身體缺陷和父親看法的小佳,終于可以以玩笑話說出。
在社會主流定義下,小佳是「腦癱患者」,屬于「少數(shù)群體」,小時候的他因為身體的缺陷和別?打量的目光而感到羞恥,他敏感、脆弱、偏執(zhí),自尊心又強,遇到那些糟糕的事,只想躲進衣柜尋找安全的庇護。
但是長大的他,卻逐漸與這一切和解了。
他能做到,站在臺上以黑色幽默的口吻說,「我們都有病,只是我的更明顯?點」。
他真的做到了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直面生活、熱愛生活。
今天,讓我們一起聽聽小佳的故事。
《蜉蝣直上》(節(jié)選)
“要是養(yǎng)我這么丟臉的話,當初我生下來就把我弄死算了啊!”
我沖著洗衣池邊上的母親吼道。母親背對著我沒有再說話,水龍頭下的水流聲好像更大了。母親什么也沒做,但她每次都要收拾我和父親“戰(zhàn)斗”的殘局。
有時候我會成功點燃母親的憤怒,把矛盾轉(zhuǎn)移到她和父親的夫妻關系上,不過多數(shù)時候她都像此刻這樣,在聽完我歇斯底里的發(fā)泄之后繼續(xù)當個沉默者。
我非常厭惡我的父親,我覺得他也不喜歡我,打我記事起,我們倆在家就一直是隨時向?qū)Ψ健伴_炮”的狀態(tài)。我從沒見過哪個父親會在教訓孩子時用盡侮辱性詞匯——“你是個殘廢你知道嗎?”“真不知道你將來會有什么出息!”
“我這樣還不是你喝酒害的。”“你就是條賤命,賤人自有天收的?!碑斎?,我也沒有見過哪個兒子回擊父親如此出言不遜。
圖片來自《勿言推理》
父親母親是同齡人,二十八歲結(jié)婚,二十九歲有了我。在那個鼓勵晚婚晚育的年代,可以說兩個人都是“楷?!薄?/p>
“我生你那天晚上肚子開始痛,我就喊你阿爸帶我去衛(wèi)生所,你阿爸非倔,喊了你兩個阿姑還有圩里那赤腳的老助產(chǎn)婦來家里,后來人家看情況怕不行,趕緊讓叫車送到縣醫(yī)院。”
很多年后母親回憶道,“那醫(yī)生說要剖,你阿爸堅持要順產(chǎn),在那里還跟人掰扯,后半夜你總算出來了。你這個仔出來大家都驚死了,什么聲都出不來,那醫(yī)生就往你的腳掌狂拍,你就是哭不出來,接著你阿爸也開始打啊,打了多久我也記不清,但你哇一聲哭出來那一下,我這輩子都忘不了?!?/p>
母親越說越激動,本來靠在沙發(fā)上突然端正坐起,“我以為哭出來就好了,那醫(yī)生說你在胎里缺氧太久了,命是保住了,人會怎么樣就另說了。我聽完很心酸,你阿爸在外面跟人家醫(yī)生干起來,整個走廊雞飛狗跳的。”
也是從那一刻起,我們這三口之家開始過上了不太平靜的日子。
別的小孩一歲就開始“媽、媽”往外蹦,我到了兩三歲嘴還是很嚴,按母親的話說就是“有時你突然‘啊’一下,我都阿彌陀佛,各種感恩。那些親戚過來看個個都說你應該是個啞巴,嘴臉表面看著是在可憐,我看背地里沒少說閑話”。
母親不信邪,去新華書店買了兩本《唐詩三百首》,天天把我放進外公專門做的竹椅子上就開始念,邊念邊拿著我的手摸著她的喉嚨,就這樣持續(xù)了三個多月。
母親說:“有一天我抱著你去菜市買菜,剛剛把錢拿給菜販,你這個仔突然喊了聲‘媽’。我還以為是聽錯了,然后你又喊了一遍,我當時在人家攤子上跟瘋了一樣,拿起菜就往家跑。我非常非常歡喜,但我沒辦法去跟菜市人斗陣分享,一個快四歲的小孩會叫‘媽媽’不應該嗎?我怕太癲會被笑死。”
我不清楚母親的復述里會不會有失真的成分,但那兩本皺巴巴的《唐詩三百首》一直被母親珍藏到我們搬出政府大院。
本以為攻克了啞巴,日子就會好起來,但天公不僅疼憨仔,天公也愛亂捉弄,我會講話,卻不會走路了。
是大姑最先發(fā)現(xiàn)我走路有問題,怎么步步都走得瘸瘸拐拐,身體搖搖晃晃。她和母親帶著我上衛(wèi)生所一看,那醫(yī)師說:“壞了,是鴨母蹄,這種是先天的,沒藥救?!?/p>
“先天的”三個字總有致命一擊的力量,它代表再怎么努力最后都是無果。消息一出,那些親戚又很快跑到家里,這次也沒有那可憐樣了,也不委婉了,直截了當?shù)貏衲赣H再生一個。
按照當時的計生政策,每家每戶只能生一胎,但如果第一個子女患有先天非遺傳性殘疾,就具備生二胎的資格。換言之,只要給我上個殘疾證,母親是可以再生一個的。
也許大人們天生沒把小孩當回事,或者說沒把我當回事,那些話都是當著四歲的我的面說的,就連父親有天晚上都跑到床前跟母親說:“我看,上幼兒園的事情可以緩緩,這仔也不一定要讀書?!?/p>
我側(cè)臥在床邊,面對著那紙片隔斷墻,背后的一句一句都聽得清清楚楚。
“那時候啊,誰來說我都沒太大波瀾,但你阿嬤也來勸我是真的有些頂不住,我自小最聽你阿嬤我姨的話?!蹦赣H說道。我們家管阿嬤和外婆都叫阿嬤,母親和舅舅們也只用閩南語稱呼外婆為“姨”,我一直很困惑,明明是媽媽,卻得聽一輩子叫姨。
“那時你阿爸覺得丟臉,一天到晚出去找人喝酒,都是我自己在應付,人都麻了。還有些買體育彩票的人拿著一籮筐的號碼球讓你抓,說什么歹命仔身上都有玄機,我那時還笑笑相迎,現(xiàn)在想來實在晦氣?!?/p>
說起來,我的命運掌握在那個四十二天大的女孩手里。
千禧年前夕,計劃生育政策還在有條不紊地執(zhí)行著,在重男輕女思想比較嚴重的閩南,有些人家便投機取巧鉆空子。
就在那個所有人都勸父母再生一個的節(jié)骨眼兒上,有個剛生下四十二天的小女孩被放在了大院公廁的門口。小女孩被兩層被子裹著,小臉被正月的寒風吹得通紅,興許是凍僵了,連哭的力氣都沒有。
女孩身上放了張紅紙,上面寫著出生時間,旁邊有個白袋子,裝著女孩的幾件衣服。這下好了,都不用勸母親生了,有個現(xiàn)成的在那,可能是時間緊迫,那兩天家里總是一撥撥來人勸母親把她抱回來。
“這樣老了才有人能指望,說不定這仔以后還得靠那妹妹養(yǎng)呢?!闭f著說著自己便笑起來,笑聲真像電視里那些壞人,我當時心想。
記得那陣子的某個晚上,母親哄我睡覺時問道:“你想不想多個妹妹呀?”我愣愣地看了母親幾秒,投進她懷中,淚眼婆娑地回道:“阿媽,有妹妹你還會要我嗎,不要我我去哪里???”母親被我嚇到了,急忙拍拍我的背安撫我。最后她還是沒有把小女孩抱回來,
當時父親很心動,不管不顧就是要抱,母親沖他嚷道:“你要是敢抱回來,那我就帶著這仔走,你要再婚再生隨你去?!钡浆F(xiàn)在我都沒見過幾次母親那么生氣。父親只好作罷。
女孩第三天被人抱走了,就在隔壁鄉(xiāng)里一戶人家,有傳言是兒子兒媳不孕不育,二老才將就著抱回來。從那以后,再也沒有人跟母親說要二胎的事情。前些年,母親對我的說辭一直是當時父親工資不高,怎么可能再要一個孩子。
去年有媒體去采訪母親時,我才知道了母親的真實顧慮,她是這樣說的:“辦那什么證不就是打了個標簽……我打這個標簽,是關系到他一輩子的事情……說有補貼,社會對他有特殊的關照,我們都不需要這個,我不需要這個。要什么靠他自己去努力……我兒子再怎么樣,在我們的心中,他就是正常人?!?/p>
圖片來自《苦盡柑來遇見你》
20世紀90年代初,父親是鎮(zhèn)畜牧站的一名小職工,母親是縣服裝廠的女工,兩人是被做媒的介紹認識的。
那做媒的好像背著KPI一樣,使勁在外公外嬤耳邊吹風,說這種在政府工作的鐵飯碗可不多,錯過了就真的沒有了。于是兩人僅僅見了一面就被按頭定下親事,在那個只有一床雙喜四件套當彩禮的年代。
很多年后,我翻箱倒柜找到了當年母親一封信的草稿版,信是寫給遠在福州讀中專的小舅的。皺巴巴的紙上寫著:“光弟,我見到了那個男的了,阿爹很滿意,過不久也許我們就會成家,從沒有跟男的一起過,想來還是緊張……也不知道我們會不會幸福。”
紙上字跡寫寫又涂涂,溢著母親那顆悸動的少女心。我一邊看一邊露出“姨母笑”,母親在旁說道:“當初有多期盼,日后就有多后悔?!?/p>
也許是因為我的出現(xiàn)破壞了這段感情,從小我就感受到父母的關系也如同我走路一般搖搖晃晃。他們倆只要一吵架,我就會是那個被丟來丟去的“炸藥”。
母親責怪父親在她孕期不顧家,天天酗酒;父親則揶揄母親沒本事,產(chǎn)不出好卵。要是放在今天,遇到這樣的男人不得有多遠走多遠,但是在那個年代,忍忍就過去了。
有幾次父親甚至動手把母親的腦袋往衣柜上砸,腥風血雨過后,父親摔門而出,母親抱著我坐在臥室花磚地上痛哭,一滴滴血落在母親僅有的那雙白色高跟鞋上,我用紙巾給母親擦拭額頭上的傷口。
第二天放學回來,母親不見了,父親說:“你阿媽回你外嬤家,不回來了,不要你了……”我被嚇得哇哇大哭,我覺得就是因為我才讓這個家變成這樣的。我躺在地上任由父親怎么揍怎么罵,死活都不肯上學,父親只好撥通外嬤家的電話,讓我跟母親說話。電話那頭母親聲音一出來,我又繃不住狂哭,父親就把電話掛掉了。
大姑來家里把父親責罵了一頓,父親只回道:“咱爹不也是這樣對咱娘的嗎?”我們父子倆就這樣單獨相處了四五天,幾乎零交流,他看電視,我自個兒玩自個兒的。
要是家里剩我一個人,我就害怕地躲進衣柜里偷偷地哭,后來很多年我在難過時都喜歡躲進衣柜里,不用面對外界,也不用面對自己。
圖片來自《俗女養(yǎng)成記》
父親家暴沒有持續(xù)太久。我們搬到縣城之后,母親變成了一個新興職場女性。有次挨了巴掌立馬打電話給兩條街外的大舅,大舅騎著摩托唰一下趕到我家,兩百斤的大塊頭,進門就把父親按倒,給了兩拳,還嫌不夠,又來了兩腳。
我拿了條熱毛巾讓他擦一擦傷口。家里后來集結(jié)了好多親戚,大家輪番批斗父親。從那之后,夫妻倆還是會吵架,但再也不動手了。也不能說我大舅有多正義,因為他也經(jīng)常打老婆。
有很多年里幾乎都是母親一個人在管我,按現(xiàn)在的流行語來說就是“喪偶式育兒”。付出更多的一方,往往更容易出差錯。我們住在政府大院時,上廁所得走到三四百米外的公共廁所。
有一年冬天下著大雨,母親圖省事,便抱著我越過家后窗外的下水道想直接解決,不料泡沫拖鞋踩在石板路的青苔上,重重滑倒。我的后腦勺猛烈地撞上一塊板磚,母親顧不上自己額頭上不斷流血的傷口,抱起號啕大哭的我,騎著摩托車就往鎮(zhèn)上衛(wèi)生院趕。
等我軟趴趴地躺在手術床上進行消毒縫針時,母親這才開始非常克制地默默抽泣。上著班的父親和大姑前后腳趕到,都責怪母親怎么照顧孩子這么不小心,母親繃不住又哭了起來,這次哭出了聲。
針線一次次穿過頭皮,特別特別疼,但我知道我不能再哭了。我望著母親說:“阿媽,別哭,我沒事了?!薄鞍專闾鄄惶郯。俊?br/>
回頭看,生活總在試探母親的底線。有次母親發(fā)著燒,她怎么說我我都不聽。母親忽然沉默不語,靠近我,一把抓住我的頭發(fā),往廚房水池里那桶洗衣服遺留的肥皂水里摁。
肥皂水沒有味道,我的鼻腔瞬間被灌滿。我嗆得直咳嗽,母親才松了手。我驚恐地望向她,她已轉(zhuǎn)身離去。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會夢到自己被淹沒,多年后我問母親還記得這件事嗎,母親卻說忘了。
圖片來自《年少日記》
糟糕的家庭關系深深地影響了我的性格。八九歲時我性格特別暴躁、偏執(zhí)、敏感。
有一次我阿叔說了我兩句,我就覺得他在針對我,直接坐上他那沒上鎖的摩托車,踩動油門往他家門上撞。車是沒啥事,我的膝蓋破了一大塊皮。回家后我被父親要求下跪,還挨了他好幾個巴掌。我知道這下玩大了,自覺理虧,不敢說話。
還有一次,我表叔在影樓里拍婚紗照,影樓工作人員非讓我在門外等著,我以為他就是把我當異類,直接堵在門口,誰來都不讓進。后來表叔把父親喊來,我一邊被拉走一邊朝著那工作人員臭罵。如今表叔都離婚了,我想來仍然愧疚。
我至今還會不自覺地觀察別人投來的眼光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
我特別怕理頭發(fā),因為小時候理頭發(fā)時身體總會不由自主地晃動。那個理發(fā)先生就會和我母親輕輕地怨嘆一聲,那一聲到我耳朵里如同水波般炸開,我就晃得更加厲害。
長大之后,我寧愿把頭發(fā)留到流浪漢的長度,也不想去巷子口理發(fā)店修剪一下,我太害怕那種被上下打量的目光了,但是從未和誰提起過,所有人都只會告訴你該去剪頭發(fā)了。
從小到大,我最喜歡的季節(jié)是冬天,厚大衣、棉褲、棉鞋,加上雙手插兜,我的四肢被蓋得嚴嚴實實。被蓋住的還有我的羞恥......
(完整內(nèi)容見原書)
小佳與《蜉蝣直上》
風沒有方向,不能決定往哪吹,而你就是個追風的男孩,跑到哪里都是對的。
小佳在《蜉蝣直上》里用他的視角記錄了他、身邊人和這個世界的各種故事,每個故事都帶著小佳身上特有的黑色幽默,笑與淚一起飆。
他說我們每個人都像蜉蝣,凝望每一個人的某一個時刻,都會定格下某種形態(tài)的蜉蝣:或向上沖破天光,或搖晃著下墜。當然也會記錄蜉蝣與蜉蝣間深切又生動的羈絆,比如友情、親情,以及陌生人之間的善意。
在他的文字里,很難不看到我們自己。
「我們說一定要考上同一所初中、同一所大學,要永遠做好朋友,只是后來漸漸都失聯(lián)了。我很想他們。」
「上班當狗被客戶追,下班被狗追,我是接受不了的。」
「我時常在想何為故鄉(xiāng),故鄉(xiāng)大抵是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化,它都會晚到幾步的地方。童年時不會有故鄉(xiāng)的概念,三十歲時慢慢讀故鄉(xiāng)時,故鄉(xiāng)已經(jīng)被甩在馳騁的高鐵后面,我的故鄉(xiāng)還沒有高鐵,我的故鄉(xiāng)永遠在蒼老。」
像萍這么酷的朋友,小佳的書里還有很多。像小佳這么酷的朋友,看看書了解他,你就多了一個。
最后,借用小佳老朋友萍的話,送給小佳的新朋友們吧:
人生搖搖晃晃,勇敢愛,勇敢活著。
《蜉蝣直上》
小佳 著
果麥文化 出品
太白文藝出版社 出版
小佳,脫口秀演員,《脫口秀大會》《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喜劇之王單口季》卡司,真人秀《種地吧》節(jié)目嘉賓,喜劇戀綜《佳貝愛》主持人,擅長“地獄笑話”,人稱“脫口秀小惡魔” 。
這本書是小佳首本散文集,積攢在小小少年心頭的話,終于在長大成人后和盤托出,關于故鄉(xiāng)的人、青春的隱痛、漂泊的生活,也關于一個人如何超越自己,真正地誕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