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鄭和船隊》《奇衙軼事》;網絡微短劇《大理寺畫師》;電影《民國探案1930》《臺島軼事》啟動儀式,近日在香港舉辦。中國香港青年導演王英德攜項目推薦官、香港演員黃榕,制片人王賽賽等人亮相,共同拉開這場橫跨古裝探案、民國懸疑、愛國抗日與航海史詩的多元創(chuàng)作序幕。
此次啟動的五部影視作品橫跨古今,在題材與表達上均做出突破性探索。其中古代傳奇劇《鄭和船隊》首次以電視劇形式全景呈現航海史詩,主創(chuàng)為此去云南晉寧縣,江蘇南京、蘇州、太倉等地挖掘史料,劇本創(chuàng)作歷時6年。據悉,電視劇《鄭和船隊》總投資30億元,其中15億元用于拍攝,15億元將在福建長樂打造鄭和主題公園,綜合打造鄭和文旅IP。目前,電視劇《鄭和船隊》已經啟動,將于11月18日在福建長樂舉辦新聞發(fā)布會。
古裝探案微短劇《大理寺畫師》以“畫技破案”為核心亮點,將現代美術專業(yè)知識與古代刑偵結合,講述穿越而來的美術生程憶青憑借人像復原技能破解“枯尸復活”“狐妖娶親”等奇案的故事,而單元案件與宰相權謀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更讓作品在懸疑之外兼具家國情懷。古裝喜劇《奇衙軼事》則以荒誕筆法解構官場生態(tài),商人謝時被迫接任“被詛咒”的縣令后,聯合江湖義士整頓吏治的逆襲敘事,既用單元案件揭露腐敗亂象,又以黑色幽默傳遞公平正義的內核,形成獨特的諷刺美學。電影《民國探案1930》則將推理舞臺置于1930年代的上海,圍繞剽竊指控引發(fā)的連環(huán)命案,通過偵探霍桑的抽絲剝繭,在縝密邏輯與多重反轉中剖開復雜人性與社會病灶,民國風情與硬核推理的結合凸顯時代質感。電影《臺島軼事》聚焦1895年臺灣軍民抗日史,以清軍將領陳清與民間藝人鐵虎的抗爭歷程為主線,用悲壯敘事還原“愿人人戰(zhàn)死而失臺,決不愿拱手而讓臺”的民族氣節(jié)。
五部作品雖題材迥異,但均在類型創(chuàng)新中融入文化深度,制片人王賽賽表示,之所以選擇香港作為項目啟動地,是因為香港作為中西交融的文化基因蘊藏著豐富創(chuàng)作素材,團隊計劃立足香港,挖掘城市記憶與人文故事,開發(fā)以香港社會為背景,兼具港味與國際視野的電視劇、電影及微短劇。在她看來,文化使命應體現在影視作品的表達中:“《鄭和船隊》的外交智慧、《臺島軼事》的民族精神,都是要讓觀眾在看故事時深刻感受文化力量?!?/p>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佳
編輯/張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