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來到地府后,判官崔玨來接,玨乃翠玉,為陰物,故崔玨主接亡送鬼;
唐太宗還陽時,是由朱太尉來送行的,朱為紅,乃陽物,故朱太尉主引魄招魂。
太宗返回陽間后,讓劉全頂南瓜送至地府,劉全為六全,南在卦相上是純陽,所以劉全送完南瓜后,不但救了自己,還救了妻子還魂,都登了仙般。
幽冥界的背陰山,在道家也稱為虛危山,所以山不生草,峰不插天,嶺不行客,洞不納云,澗不流水。
過了背陰山,有三座橋,也叫三岔骨,也就是金橋、銀橋、奈河橋,也分別對應(yīng)了道家學(xué)說里的牛車、鹿車和羊車,這三車又名河車,牛為金色,鹿為銀色,太宗屬人皇,故走金橋過,其它忠孝賢良則走銀橋過。
所謂奈河橋,便是從天河流入地獄之水,故為來河的音譯,里面沒有渡人船,盡是作業(yè)鬼。
那所指的“奈河惡水”指男性陽物,“血盆苦界”指女性陽道,枉死城為魄門,魄字是一個白一個鬼字,指白白做了鬼,豈不是枉死!
崔判官說,要給枉死城里的鬼燒些金銀錢財,才好超度他們,因為金銀為陽,那在陰司里存有13座財庫的相良,便是“相梁”,乃助其渡河的津梁。
那13座金銀庫,與貞觀13年相對應(yīng),都為陽。
唐太宗最后來到了六道輪回之所,有仙、貴、福、人、富、鬼六道,仙道升天,鬼道入地,中間的貴福人富四道則入人間。
唐太宗是人皇,當走貴道,他騎了一匹海騮馬來到渭水河邊,里面有一對金色鯉魚在翻騰。
那海騮馬便是水中金,為坎中陽;渭水即是違水,是來河相對,屬逆流;鯉魚跳動便是由坎變?yōu)榍?,正是還陽的好時候,所以朱太尉大呼一聲,將唐太宗推下馬,頓時便脫了陰司,還本還陽。
以上有關(guān)唐太宗游地府里的解釋,來自于李安綱精心研究《西游記》后所著的《苦海與極樂》中的一個小節(jié),他從道家丹道學(xué)說入門來解說,其實就是指的我們身體這個小宇宙,是道家的修煉過程。
對于這樣的解讀,你是否覺得打開了對《西游記》不一樣的觀感呢?你認可這樣解讀方法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