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 年 8 月,平靜的日子被一紙診斷打破。李宗仁因大便出血過多前往醫(yī)院檢查,結果猶如晴天霹靂 —— 他被確診為直腸癌。
消息傳出,眾人揪心。周恩來總理聽聞后,第一時間便著手安排。很快,國內數位聲名卓著的腫瘤專家迅速集結,組成一支精銳的醫(yī)療小組。他們針對李宗仁的病情,日夜研討,精心擬定治療方案。好在手術進行得十分順利,暫時穩(wěn)住了病情,眾人懸著的心才稍稍放下。
9 月下旬,李宗仁順利出院。然而,命運并未就此放過他。多年來,他飽受肺氣腫的折磨,心臟功能也早已衰竭,身體狀況依舊不容樂觀。
9 月 30 日,正值國慶前夕,李宗仁懷著激動的心情,應邀出席慶祝祖國成立 19 周年的國宴。那一天,他身著整齊,精神矍鑠,臉上洋溢著喜悅。可誰能想到,國宴結束,剛一回到家中,他便體力不支,癱倒在地。次日,病情急劇惡化的他,不得不再次入院治療。
提及此事,周恩來總理曾滿懷愧疚地對李宗仁的舊友程思遠說:“當時給李先生發(fā)了兩張請柬,一張是出席宴會的,另一張是上天安門的。我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建議他只在天安門城樓上露個面,便回家休息。可他一心想要參與這場盛會,堅持出席了宴會…… 要是我當初再堅持勸勸他,或許結果會截然不同?!?言語間,滿是對李宗仁健康的關切與自責。
1969 年 1 月,寒冬的凜冽似乎也侵襲著李宗仁的身體,他又不幸患上肺炎。由于長期用藥,身體產生了抗藥性,盡管醫(yī)護人員全力搶救,卻依舊回天乏術。
1 月 26 日,李宗仁的身體每況愈下,他自己也隱隱察覺到生命即將走到盡頭。彼時,他氣息微弱,卻強撐著精神,對守在床邊的妻子胡友松緩緩說道:“我恐怕時日無多了,但能在有生之年回到祖國,我已心滿意足?!?/p>
頓了頓,他繼續(xù)說道,聲音中滿是遺憾:“回國后,我本想著能為國家出份力,推動兩岸統(tǒng)一。只是那些想法,還未來得及向總理細細訴說…… 如今,怕是沒機會了。我堅信臺灣統(tǒng)一是大勢所趨,可我卻看不到那一天了……”
胡友松聽著丈夫的話,淚水奪眶而出,哽咽著說不出話。李宗仁看著傷心的妻子,扯了扯嘴角,試圖安慰,卻最終無奈地繼續(xù)交代后事:“我?guī)Щ貋淼哪切缃裼谖乙褵o用,等我走后,你就把它們送給廣西圖書館吧。還有那些書畫,一并交給政府。至于那幾瓶酒,就代我送給毛主席、周總理?!?/p>
說到此處,他望著年輕的胡友松,眼中滿是不舍,淚水潸然而下:“我知道你與我結婚,是為了照顧我。咱們相處的時間雖短,但你永遠是我李宗仁的夫人?!?隨后,他看向一旁的尹冰彥等人,囑咐道:“你們一定要好好照顧她?!?/p>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李宗仁口授了一封信,托人轉交給毛主席和周恩來總理,信中滿是對兩位領導人的感激之情。其中有一句話,令人動容:“1965 年,我選擇回國,這條路我走對了。能在祖國的土地上離世,我毫無遺憾…… 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自豪!只是放心不下留在臺灣和海外的同胞,盼著他們也能像我一樣,回到祖國的懷抱。”
1969 年 1 月 30 日,李宗仁帶著對祖國的眷戀,永遠地閉上了雙眼,享年 78 歲。所幸,他最終實現(xiàn)了落葉歸根的心愿,在祖國的土地上畫上了人生的句號。
李宗仁逝世的消息一經傳出,相關部門迅速行動,緊鑼密鼓地籌備追悼會。初步擬定的方案中,追悼會主持人選定為傅作義。
傅作義,這位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同樣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人物。解放戰(zhàn)爭后期,他深明大義,率部起義,讓千年古都北平得以和平解放,免遭戰(zhàn)火涂炭。此后,他積極投身新中國建設,擔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等重要職務。從資歷和職位來看,由他主持追悼會,看似合情合理。
然而,當籌備方案呈送至周恩來總理案頭時,周總理陷入了長時間的沉思。彼時,中國正處于 “文化大革命” 的特殊時期,國內局勢錯綜復雜,國際形勢亦是波譎云詭。
周總理深知,李宗仁身份特殊。他曾是國民黨的核心人物,在國民黨內地位尊崇。但 1965 年,李宗仁沖破重重阻礙,偕夫人郭德潔從美國輾轉回國,這一愛國壯舉在國內外引起軒然大波。毛主席、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自接見,對其回歸表示熱烈歡迎。李宗仁的歸來,對彰顯新中國的向心力、推動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意義非凡,是當時極為重要的政治事件。
在這敏感而關鍵的時期,追悼會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可能產生深遠影響。周總理反復權衡,從國家長遠利益、統(tǒng)戰(zhàn)工作大局出發(fā),最終果斷地在報告上批示:由全國政協(xié)主席主持。
而當時的全國政協(xié)主席,正是周恩來自己。這一決定,盡顯周總理高瞻遠矚的政治智慧。一方面,周總理憑借卓越的外交才能和親和形象,在國內外享有極高威望。由他親自主持追悼會,清晰地向外界傳達出中國共產黨對李宗仁回歸祖國這一愛國行為的高度認可與尊重,體現(xiàn)了黨對為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大義作出貢獻者的重視,有利于在復雜形勢下鞏固和拓展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向世界傳遞積極信號。
另一方面,在李宗仁回國的全過程中,周總理全程親自關注、精心策劃,做了大量細致入微的工作。在此期間,周總理與李宗仁頻繁接觸,二人建立了深厚情誼。周總理對李宗仁的生平、思想了如指掌,由他主持追悼會,能夠精準把控現(xiàn)場氛圍和節(jié)奏,為李宗仁舉辦一場莊重、恰當的告別儀式。
1969 年 2 月 1 日,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莊嚴肅穆,李宗仁的追悼會在這里舉行。周恩來總理神情凝重地站在主持位置上,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飽含著對李宗仁的深切緬懷。
出席追悼會的各界人士,無論是李宗仁的親屬、生前好友,還是眾多關心此事的群眾,都被周總理的舉動深深打動。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持公正客觀的態(tài)度,對于為國家和民族作出貢獻的人,不論其過往身份如何,都給予應有的尊重和評價。
李宗仁的追悼會,因周總理的這一關鍵決策,成為一次具有非凡意義的活動。它不僅是對李宗仁個人一生的總結與追思,更是在特殊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向外界展示其包容、團結精神的重要契機。通過這場追悼會,更多人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為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和展現(xiàn)出的堅定誠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