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于不聽中方勸阻,執(zhí)意和逃往印度的那位老和尚見面,捷克總統(tǒng)遭受中方制裁。中國外交部8月12日宣布,接下來不再同捷克總統(tǒng)接觸。24小時還沒到,一旁看熱鬧的立陶宛后方失火。8月13日,中國商務部簽令,制裁兩家歐盟銀行,具體措施為,禁止這兩家銀行機構同我境內任何人或組織進行交易,也就是說,不能從中國人身上賺到一分錢。
即便中方給立陶宛留了面子,通告中只提了銀行的名字,但外媒的報道中仍舊是打上了立陶宛的國名,以此試圖挑起國與國之間的矛盾。可是要知道,中方制裁這兩家銀行的由頭是,歐盟以涉俄為借口,把中國兩家金融機構列入制裁名單,中方才依據(jù)反制裁法還手的。
涉俄,那就是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買俄油就要受制這件事。日前美方表示,將對購買俄油的中印施以制裁,甚至有五角大樓官員叫囂,要加征500%的關稅。對這兩家銀行的這波反制不僅合規(guī),而且明確表明了中方底線。
捷克總統(tǒng)的行為,挑戰(zhàn)了中國在臺灣問題和達賴問題上的核心紅線。類似事件并非沒有先例:2021年,美國多名官員因涉臺事務被中國制裁;2023年,中國對部分歐盟官員采取反制措施,明確傳遞“不觸紅線”的信號。中方的做法有法可依:《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反制裁法、外交部及商務部的規(guī)定,都為行動提供了充分法理基礎。
更重要的是,這類制裁是有力的外交信號。捷克總統(tǒng)被制裁,立陶宛金融機構受波及,給看熱鬧的敲響警鐘:不要試圖在中國核心利益上“插手”。過去的經驗也顯示,越線必受懲罰。2020年,中國就對美國部分企業(yè)采取出口管制,以應對其“非法制裁”,讓所有潛在挑釁者心里打起算盤。
短期來看,立陶宛相關銀行的國際交易和對華業(yè)務必會大大受限,歐盟內部也會產生微妙緊張情緒。中期來看,其他國家和企業(yè)在處理涉華事務時會更加謹慎,避免成為下一個“捷克總統(tǒng)”。2022年歐洲多國在臺海議題上謹慎發(fā)聲,就是一個現(xiàn)實寫照:懂規(guī)矩的會安全,挑戰(zhàn)底線的自擔風險。
外媒嘗試把制裁與立陶宛掛鉤,制造國與國矛盾。但中方通過官方通告明確事實,不僅回應外部炒作,也讓國際社會看到:中國在核心利益問題上寸土不讓,守規(guī)矩者安全、越線者必有代價。正如近日我們在南海、西太平洋的行動,中方快速反應、精準施壓、底線清晰,誰也不敢越線一步。
通過捷克、立陶宛事件,中方向外界再次釋放信號:核心利益觸碰不得,尤其是涉及邊境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的事情上。對想要和我們國家談合作的外部國家和國際企業(yè)而言,務必提前評估風險。對內,則樹立了明確信號:在中國周邊、在核心利益問題上,無論是政治家還是金融機構,都必須學會衡量后果。
捷克總統(tǒng)和立陶宛事件再次提醒世界,任何試圖越線、挑戰(zhàn)底線的行為,都將付出真實代價。中方的制裁不僅是法律依據(jù)下的反制,更是戰(zhàn)略上的示范:別以為距離遙遠就可以隨意試探,不論是政治家、金融機構還是盟友集團,每一次挑釁都可能被精準回應。
放眼全球,中方在維護自身核心利益上,已形成一套可以復制的戰(zhàn)略組合拳,讓所有潛在對手心里有桿秤——觸碰中方底線,絕沒好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