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教授帶學生來中國參觀,街頭“移動鐵盒”讓他們直呼:這是中國
當?shù)聡淌跐h斯·穆勒帶著一群建筑系學生踏上北京街頭時,他們本以為會看到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交織的經(jīng)典景觀——飛檐斗拱的古寺、鱗次櫛比的摩天樓,或是霓虹閃爍的商業(yè)街。
然而,真正讓他們集體駐足、瞪大眼睛的,卻是一個個穿梭于車流中的“移動鐵盒”。
北京三環(huán)路旁,漢斯教授突然拉住隊伍,指著前方瞪大了眼。
漢斯德語口音的英語,帶著驚嘆:“等等!你們看那些……會動的鐵盒子?它們怎么像魚群一樣在街道里穿梭?”
一學生翻著筆記本:“教授,這是中國的共享單車停放點吧?但您說的‘鐵盒’……”
漢斯搖頭打斷:“不,不是自行車!是那些——馬路銀灰色、四四方方、貼著二維碼的……電動滑板車?不,比滑板車大,像迷你汽車!”
令一個學生突然笑出聲:“您說的是共享電動車!中國街頭到處都是,掃碼就能騎,比地鐵還靈活!”
漢斯摘下眼鏡擦拭,喃喃自語:“上帝啊,這簡直是……移動的公共客廳!你們看,有人載著孩子,有人拖著快遞箱,還有人把它當臨時辦公桌——這哪里是交通工具?這是中國人在重新定義‘城市空間’!”
學生們面面相覷,隨即爆發(fā)出笑聲和討論聲。
漢斯教授卻掏出手機,對著路邊一排整齊的“鐵盒”連拍數(shù)張,嘴里念叨著:“這就是中國嗎……”
德國柏林的威廉·馮·洪堡中學里,一場激烈的爭論在歷史課教室中如暴風雨般驟然爆發(fā)。
58歲的歷史教授赫爾曼,那一頭白發(fā)在燈光下顯得格外醒目,可他精神矍鑠,此刻卻滿臉怒容,像一座即將噴發(fā)的火山,站在講臺上,胸膛劇烈地起伏著。
赫爾曼教授實在是受夠了學生們對中國根深蒂固的偏見。
在他的課堂上,學生們對中國印象的描述,總是圍繞著貧窮、封閉、落后這些詞匯。
而這些荒謬至極的印象,竟然全都來自那些片面失真的西方報道。
那些報道就像一層厚厚的迷霧,遮住了學生們探尋真相的雙眼。
赫爾曼教授再也忍不住內(nèi)心的憤怒,他猛地一拍桌子,“砰”的一聲巨響在教室里回蕩,驚得幾個正在交頭接耳的學生差點跳起來。
他大聲宣布:“我決定親自帶隊,參加‘華夏文明探尋’夏令營活動,前往中國!我要讓你們這群被誤導的學生親眼看看真相!”
然而,行程的敲定就像在荊棘叢中前行,困難重重。
質(zhì)疑聲如同洶涌的潮水般向赫爾曼教授涌來。
學生們交頭接耳,滿臉擔憂,各種問題像炮彈一樣發(fā)射出來。
“治安不好怎么辦?要是我們在外面遇到危險可怎么辦?”一個戴著眼鏡的男生皺著眉頭問道。
“食物會不會很奇怪?我聽說中國人吃很多奇怪的東西,像什么蟲子之類的,我可吃不下?!崩蚰刃÷暤剜洁熘樕蠞M是嫌棄。
“還有語言問題,我們都不會中文,到了那里怎么交流???”另一個學生也附和道。
赫爾曼教授看著這群被偏見蒙蔽雙眼的學生,只是淡淡回應:“用眼睛看,別用耳朵聽。到了中國,你們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發(fā)現(xiàn),不要總是聽信別人的片面之詞。”
時間回到幾周前,威廉·馮·洪堡中學的歷史課教室,氣氛沉悶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赫爾曼教授正指著投影幕布,上面是某西方媒體關于中國的新聞片段:畫面里是破舊的街道,路面坑坑洼洼,污水橫流;擁堵不堪的交通,汽車像蝸牛一樣緩慢移動,喇叭聲此起彼伏;人們臉上滿是疲憊與麻木,仿佛生活已經(jīng)磨平了他們所有的棱角。
“看這里,”赫爾曼教授聲音不高,但十分清晰,每一個字都像重錘一樣敲擊著學生們的心,“這就是你們印象中的中國?污染、混亂,似乎這就是全部?!?br/>學生堆里響起幾聲輕笑,那笑聲里充滿了不屑和輕蔑。
卡爾懶洋洋地靠在椅背上,身體幾乎要滑到桌子下面去了,他撇撇嘴說:“教授,這難道不是事實嗎?中國不就那樣?臟,亂,人多,東西便宜。我叔叔去過中國,他回來也是這么跟我說的?!?br/>他旁邊的棕色卷發(fā)女生莉娜,小聲補充:“聽說治安也不太好,晚上都不敢出門,要是遇到壞人可就糟了。”
赫爾曼教授沒立刻說話,他關掉投影儀,室內(nèi)瞬間安靜下來,仿佛時間都凝固了。
他走到講臺邊,拿起自己的平板電腦,手指快速劃動,眼睛緊緊盯著屏幕,似乎在尋找著什么重要的東西。
“事實?”他抬起頭,目光像利劍一樣掃過全班,最后停在卡爾臉上,“你們了解的事實,是別人強行灌輸給你們的,是片面的,甚至是扭曲的。你們有沒有自己去思考過,這些信息是不是真實的?”
他把平板連上投影,新的圖片出現(xiàn)在屏幕上:蜿蜒的高架橋穿梭在摩天樓群之間,像一條巨龍在大地上蜿蜒前行;燈火璀璨的城市夜景比柏林不知耀眼多少倍,那五彩斑斕的燈光就像天上的星星灑落人間;一座宛如巨型飛鳥的機場航站樓,玻璃幕墻反射著五彩光芒,智能機器人在里面忙碌地穿梭著,為旅客提供著貼心服務。
“這是什么地方?”赫爾曼教授問。
“新加坡?或者東京?”莉娜猜測著,眼睛里滿是疑惑。
“廣州。中國廣州。2030年?!焙諣柭淌诘穆曇舳溉话胃?,像一聲炸雷在教室里響起,“這才是現(xiàn)實!不是你們媒體上看到的那些刻意挑選的、過時的畫面!你們想想,那些媒體為什么要只展示中國不好的一面,而不展示中國的發(fā)展和進步呢?”
卡爾嗤笑一聲,滿臉不信,他聳了聳肩膀說:“得了吧教授,網(wǎng)上的圖片誰知道真假?PS誰不會?那家媒體可是正規(guī)大媒體,總比網(wǎng)上那些強。我爸爸每天都看那家媒體的報道,他說那才是真實的情況?!?br/>“正規(guī)媒體?”赫爾曼教授猛地一巴掌拍在講臺上,“砰!”整個教室都震了一下,粉筆灰簌簌落下,像下起了一場小雪。
學生們嚇了一跳,全都坐直了身體,眼睛里充滿了驚恐。
“如果正規(guī)媒體只會選擇性失明,只會販賣偏見,那它和謠言有什么區(qū)別?!”赫爾曼教授的聲音帶著壓抑的怒火,他的臉漲得通紅,額頭上青筋暴起,“這座機場,它的吞吐量,它的科技應用,效率,都遠超柏林機場!這才是正在發(fā)生的世界!而你們,”他的手指劃過學生們,眼神里充滿了失望,“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子里,滿足于被灌輸?shù)目贪逵∠?!你們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偏見會讓你們錯過多少了解世界的機會?”
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自己的情緒,胸膛還在劇烈地起伏著。
“你們覺得中國落后?貧窮?臟亂差?好!我給你們一個機會,用你們自己的眼睛去看!”他點開一個鏈接,投影上出現(xiàn)“德國華夏文明探尋活動”的頁面,“今年暑假,我?guī)ш?,去中國。十二天。廣州、深圳、北京。沉浸式學習中文,體驗中國文化,更重要的是——看清真實的中國?!?br/>教室里一片嘩然,學生們像炸開了鍋一樣,議論紛紛。
“去中國?開什么玩笑!”卡爾第一個叫起來,他猛地站起來,椅子都被他撞得往后退了好幾步,“我才不去那種地方!聽說小偷滿街跑,要是我的東西被偷了怎么辦?還有那里的衛(wèi)生條件肯定很差,我可不想生病?!?br/>“食物……會不會很奇怪?衛(wèi)生有保障嗎?”莉娜臉上寫滿擔憂,她的手不自覺地揪著衣角,“我聽說中國人吃很多油膩的東西,吃了會發(fā)胖的?!?br/>“安靜!”赫爾曼教授的聲音不大,但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他目光銳利地看著卡爾和莉娜,然后掃視全班,眼神里充滿了堅定,“我知道你們在想什么??謶衷从跓o知。我要求你們,放下偏見。用你們的眼睛,你們的大腦,去親自驗證。如果十二天后,你們回來告訴我,中國真的像你們媒體描述的那樣不堪,像你們想象中那么落后,”他停頓了一下,一字一句地說,“我,立刻辭職?!?br/>教室里死一般的寂靜,連一根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得見。
學生們面面相覷,被教授的決絕震住了。
卡爾張了張嘴,想反駁什么,但在教授逼視的目光下,又把話咽了回去,他不服氣地哼了一聲,坐了下來。
赫爾曼教授環(huán)視一周,最后目光落在項目介紹上。
“報名自愿。但名額有限。想看清世界真相的,下課來找我?!?br/>他合上平板,下課鈴聲適時響起,仿佛是給這場激烈的爭論畫上了一個暫時的句號。
接下來的幾天,赫爾曼教授辦公室的門幾乎沒關過。
學生來了又走,有的滿臉好奇,有的還是滿臉懷疑,但都在教授耐心的講解下,漸漸有了一些期待。
家長的電話也一個接一個地打來,像潮水一般洶涌。
“赫爾曼教授?我是卡爾的父親?!彪娫捘穷^的聲音帶著明顯的不悅,仿佛帶著一股火藥味,“卡爾說你要帶他們?nèi)ブ袊磕莻€地方……安全嗎?我看了很多報道,人權問題,環(huán)境污染,還有那個……病毒什么的……我可不想讓我的孩子去冒險?!?br/>赫爾曼教授握著電話,語氣平靜但堅定,他的聲音就像一座沉穩(wěn)的大山:“施耐德先生,我理解您的擔憂。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的,這是人之常情。但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您看到的很多報道,是片面的,甚至是嚴重過時的。這次項目是德國教育部和文化委員會支持的正規(guī)交流項目,有嚴格的安全保障。我們?nèi)サ氖侵袊畎l(fā)達、最安全的城市,這些城市在安全管理和衛(wèi)生保障方面都有著非常完善的體系?!?br/>“可卡爾說那里很亂……”
“施耐德先生,”赫爾曼教授打斷他,語氣依舊平穩(wěn),但多了一絲耐心,“卡爾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他接觸到的有限信息?,F(xiàn)在的媒體報道往往只展示一方面的情況,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片面的認識。作為教育者,我認為有責任拓寬他們的視野,而非讓他們固步自封。我向您保證,全程有中方合作院校的專業(yè)團隊負責安保和行程,我也會全程陪同。我們會住在安全可靠的酒店,吃的也是經(jīng)過嚴格檢驗的食物。如果回來后,卡爾或者您本人,認為這次旅行是危險或毫無價值的,我愿意承擔一切后果。”
另一邊,莉娜的母親坐在赫爾曼教授對面,臉上寫滿了擔憂,眉頭緊緊皺著,仿佛能夾住一支筆。
“教授,莉娜身體一直不太好,我實在擔心她適應不了那邊的飲食和環(huán)境。我聽說,他們那兒什么都吃……”她頓了頓,似乎在斟酌措辭,“這讓我心里很不踏實?!?br/>赫爾曼教授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耐心與理解。
“穆勒夫人,您先別著急。這次項目,食宿都是安排在中德合作院校內(nèi)的。餐飲標準很高,不僅考慮到了中西方不同的口味,衛(wèi)生方面更是絕對有保障。而且,您可能對中國城市的現(xiàn)代化程度有些誤解?,F(xiàn)在的中國,很多城市的醫(yī)療設施都非常完善,完全能應對各種突發(fā)情況。這次體驗,對莉娜來說,不僅是一次了解不同文化的機會,更是鍛煉她適應能力的好時機。對她未來的發(fā)展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幫助。如果總是封閉在已知的舒適圈里,人永遠無法真正成長?!?br/>說著,赫爾曼教授從桌上拿起平板,輕輕滑動著屏幕,調(diào)出了一系列合作院校的照片。
有干凈整潔的宿舍,設施齊全;有寬敞明亮的食堂,菜品豐富多樣;還有校園里綠樹成蔭的小道,環(huán)境宜人。
“您看看這些照片,這和您想象的‘落后’景象一樣嗎?”
莉娜的母親接過平板,仔細地看著每一張照片,臉上的疑慮稍稍減輕了一些,但眼神中依然透露出一絲猶豫。
“話雖這么說,但我還是有些不放心……”
就在這時,辦公室的門被猛地推開,卡爾一臉桀驁地走了進來,直接堵在了門口。
“教授,我不想去那個項目。我覺得那就是浪費時間。有那功夫,我不如去法國曬太陽,享受享受生活?!?br/>赫爾曼教授看著卡爾,沒有生氣,反而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卡爾,你一直標榜自己獨立思考,不隨波逐流。但這次,你對中國的看法,和那些被媒體誤導的普通人有什么區(qū)別呢?你連親自去看一眼的勇氣都沒有,就敢斷言那里一無是處?這真的是獨立思考嗎?”
卡爾的臉色微微一變,但隨即又恢復了桀驁不馴的神情。
“我……我才不怕呢!我只是覺得沒必要去?!?br/>赫爾曼教授逼近一步,目光炯炯地看著卡爾。
“還是說,你其實在害怕?害怕自己堅信的東西,被親眼所見的事實推翻?”
卡爾的臉瞬間漲紅了,他大聲反駁道:“我……我怕什么?!我卡爾什么時候怕過!”
“那就證明給我看?!焙諣柭淌趶淖郎夏闷鹨环輬竺?,遞給卡爾,“用你的眼睛去看,用你的大腦去判斷。如果事實證明我是錯的,你回來可以盡情嘲笑我。但如果證明你錯了呢?你敢不敢面對?”
卡爾瞪著報名表,又看了看教授堅定的眼神,心中有些動搖。
他一把抓過表格,狠狠地說:“行!我就去看看!看你能變出什么花樣來!我才不信呢!”
說完,他氣沖沖地走了。
莉娜看著卡爾的背影,又看了看母親,輕聲說:“媽媽,我也想去試試。我覺得這對我來說是個很好的機會?!?br/>莉娜的母親看著女兒堅定的眼神,心中雖然依然有些擔憂,但還是點了點頭。
“好吧,既然你這么想去,媽媽就支持你。但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有什么不舒服一定要及時告訴老師?!?br/>莉娜開心地點了點頭,緊緊抱住了母親。
除了莉娜和卡爾,還有六名學生也加入了這個項目。
他們有的是出于好奇,想看看中國到底是什么樣的;有的是為了學習中文,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還有的則是單純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拓寬自己的視野。
就這樣,一個八人的學生小隊組成了。
赫爾曼教授看著最終名單,長長地舒了口氣。
他知道,這第一步總算邁出去了。
但真正的挑戰(zhàn),才剛剛開始。
幾天后,巨大的空客A380客機緩緩降落在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的跑道上。
舷窗外,午后的陽光灑在廣闊的停機坪上,一片金黃。
遠處,造型獨特、氣勢恢宏的現(xiàn)代化航站樓群矗立著,玻璃幕墻反射著耀眼的金光,仿佛一座座金色的城堡。
飛機滑行時,莉娜貼著窗戶,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外面的景象。
她輕聲對旁邊的印度裔學生拉吉說:“拉吉,你看這機場……好大,好新啊。跟柏林機場完全不一樣?!?/p>
拉吉也點點頭,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
“是啊,看起來好先進。我之前也去過一些機場,但都沒這個這么壯觀?!?/p>
卡爾坐在靠過道的位置,故意把頭扭向一邊,不看窗外。
他嘴里嘟囔著:“機場好看有什么用,里面肯定一團糟。媒體上都說了,中國很多地方都很落后。”
艙門打開,一股溫暖濕潤的空氣涌進來,帶著一絲淡淡的花香。
學生們跟著人流走下廊橋,踏上連接航站樓的寬敞明亮的通道。
所有人都下意識地停住了腳步,仿佛被眼前的景象定住了一般。
眼前的一切,完全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高聳的穹頂下,光線充足而柔和,仿佛置身于一個巨大的透明玻璃罩中。
地面光潔如鏡,能清晰地映出人的倒影。
頭頂上,縱橫交錯的鋼結構支撐著整個建筑,顯得既堅固又美觀。
巨大的電子指示牌懸浮在空中,清晰地顯示著中英文航班信息和方向,讓人一目了然。
幾臺圓滾滾的白色機器人沿著固定路線滑行,用清晰甜美的中英文播報著:“請前往行李提取廳的旅客,請跟我來……”
“哇……”莉娜忍不住低呼出聲,眼中滿是震撼。
卡爾也愣住了,他下意識地揉了揉眼睛,懷疑自己看錯了。
這和他想象中的“落后”、“臟亂”的景象完全不沾邊。
這比他見過的任何一個歐洲機場都要現(xiàn)代化,都要整潔有序。
“這……這是廣州?中國?”卡爾的聲音帶著難以置信的干澀,像是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質(zhì)問誰。
走在前面的莉娜聽到他的話,指著遠處窗外一條架在高架上的軌道,興奮地說:“卡爾,看!那是什么車?好快!那家媒體不是說中國連像樣的火車都沒有嗎?這明明就很先進??!”
卡爾順著莉娜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見一列流線型的銀白色列車正無聲地高速駛過,速度快得讓人眼花繚亂。
他張了張嘴,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Welcome to the real China, kids.”赫爾曼教授的聲音在身后響起,平靜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他拍了拍卡爾的肩膀,“跟上,別掉隊。真正的旅程才剛剛開始?!?/p>
學生們?nèi)鐗舫跣?,趕緊跟上教授的步伐,但目光依舊貪婪地四處張望,充滿了新奇和震撼。
他們一邊走,一邊小聲議論著。
“這機場也太大了,我都快迷路了。”一個叫漢斯的學生說。
“是啊,而且指示牌這么清楚,完全不用擔心找不到路?!绷硪粋€學生回應道。
“你們看那些機器人,好可愛?。∵€能播報信息,真是太神奇了?!崩蚰扰d奮地說。
卡爾雖然表面上依然裝出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但心里卻不得不承認,這個機場確實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開始懷疑自己之前的看法是否正確,但又不愿意輕易承認。
行李轉盤區(qū)同樣讓他們感到驚嘆。
巨大的屏幕上清晰地顯示著行李信息,每個旅客都能輕松找到自己的行李。
轉盤啟動沒多久,他們的行李就一件件被準確地輸送出來,沒有絲毫差錯。
幾個造型不同的機器人手臂在輔助工作人員進行分揀,動作精準流暢,仿佛是一個個訓練有素的士兵。
“這效率……也太高了?!睗h斯看著手表,驚訝地說,“從下飛機到拿到行李,才用了不到四十分鐘。這在柏林機場簡直不敢想象?!?/p>
“是啊,我之前在別的機場等行李都等了好久,這里卻這么快。”另一個學生附和道。
卡爾雖然不想承認,但也不得不點頭表示贊同。
他心里開始有些動搖,難道自己真的錯了嗎?
走向海關的路上,通道寬敞明亮,指示牌清晰明確,讓人一目了然。
卡爾還在試圖給自己看到的景象找個“合理”的解釋,他小聲對身邊的同伴馬克斯說:“馬克斯,你說會不會……我們其實在韓國?或者日本?只是教授騙我們是廣州?”
馬克斯聽了,忍不住笑了起來。
“卡爾,你怎么會有這種想法?我們明明坐的是直飛廣州的航班,而且你看那些指示牌上都是中文,怎么可能是韓國或日本呢?”
卡爾撓了撓頭,有些尷尬地說:“我……我就是覺得這一切太不可思議了,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p>
就在這時,旁邊一個通道傳來爽朗的笑聲。
他們轉頭看去,只見一個身材高大的金發(fā)碧眼外國男人正用流利的普通話對著手機說:“李總,我落地了!對,廣州白云!這機場太棒了!比上次來又升級了!好的好的,見面聊!”
卡爾和馬克斯把每個字都聽得明明白白,兩人下意識地互相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驚訝。
緊接著,他們路過一個超大的廣告屏,屏幕上正播放著華為最新款手機的廣告。
那廣告科技感滿滿,模特長著典型的亞洲面孔,背景是繁華熱鬧的廣州珠江新城,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燈光璀璨奪目。
廣告語用清晰的中文和英文交替播放著。
這時,莉娜指著旁邊一個毫不起眼的紅色柜子,柜子上印著兩個特別醒目的漢字:“消防”。
她一臉疑惑地看向卡爾和馬克斯,問道:“卡爾,馬克斯,你們看那個……那上面寫的是啥字?。俊?/p>
拉吉聽到動靜,也湊過來看了一眼,然后說道:“是‘Fire Hydrant’,就是消防栓的意思,這是中文?!?/p>
莉娜的目光先是從消防栓上的漢字移開,接著又落在了剛剛說出中文的外國人拉吉身上,然后她又轉頭看向那個巨大的、全是中文的廣告屏,最后目光停留在了那些正在高效工作的機器人身上。
她的表情十分復雜,最初是滿臉的震撼和新奇,就好像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大門,可慢慢地,這種表情變成了一種茫然,仿佛自己之前的認知都被徹底顛覆了,甚至有一種世界觀崩塌的感覺。
她下意識地用手捂住了嘴,眼神里滿是困惑和自我懷疑,聲音帶著一絲顫抖,雖然很小,但周圍的同學都能聽見:“他們……這里……真的是中國嗎?這和我印象里的中國完全不一樣啊?!?/p>
卡爾的臉色也變得十分難看,他嘴唇緊閉,不再說話,只是默默地拉著自己的行李箱,腳步變得有些沉重,每一步都好像帶著對眼前這一切的質(zhì)疑和不解。
赫爾曼教授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他沒有回頭看這些學生,只是語氣平淡地說了一句:“記住你們此刻的感受,孩子們。這才是認知重構的第一步。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繼續(xù)觀察,你們會發(fā)現(xiàn)更多不一樣的東西。”
很快,大巴車就把他們一行人送到了位于廣州市區(qū)的合作學校——廣東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走進學校,學生們都有些意外,這里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花草繁茂。
教學樓和宿舍樓都是現(xiàn)代化的建筑風格,設施也很先進。
宿舍里干凈整潔,床鋪柔軟舒適,各種生活設施一應俱全。
安頓好行李后,天色已經(jīng)漸漸暗了下來。
赫爾曼教授看著饑腸轆轆的學生們,笑著說:“走,我?guī)銈內(nèi)W校附近一條熱鬧的美食街解決晚餐?!?/p>
來到美食街,這里香氣四溢,各種小吃攤檔燈火通明,人群熙熙攘攘,但卻井然有序。
攤主們熱情地招呼著顧客,學生們既興奮又有點忐忑,畢竟這是他們第一次來到這樣一個充滿異域風情又如此熱鬧的地方。
赫爾曼教授笑著對學生們說:“想吃什么自己選,選好了然后付錢就行。好好感受一下這里的煙火氣?!?/p>
莉娜和拉吉一眼就看中了一個賣腸粉的攤位,只見那腸粉雪白細膩,在燈光下散發(fā)著誘人的香氣,讓人忍不住直咽口水。
莉娜趕緊掏出錢包,從里面抽出一張十歐元的鈔票,禮貌地遞給攤主阿姨,說道:“我要一份,請問這個……錢能用嗎?”
攤主阿姨愣了一下,顯然沒聽懂她的話,隨即笑著擺了擺手,指了指攤位玻璃上貼著的幾個方形的、印著不同圖案的彩色方塊,說道:“”
說完,她又指了指自己掛在脖子上的手機。
莉娜和拉吉完全懵了,他們一臉茫然地看著攤主阿姨,又看了看彼此,莉娜問道:“掃?掃什么呀?我們沒帶掃帚啊?!?/p>
赫爾曼教授看到他們的窘態(tài),笑著走過來,掏出自己的手機,點開一個綠色圖標的應用,對著其中一個二維碼“滴”的一聲掃了一下。
緊接著,他手機屏幕亮了一下,顯示支付成功。
他對攤主阿姨點點頭,然后對莉娜和拉吉說:“在中國,現(xiàn)在主要用手機支付,現(xiàn)金很少用了?!?/p>
莉娜還是有些不明白,問道:“手機支付?就像我們德國的Apple Pay嗎?”
赫爾曼教授解釋道:“類似,但在中國更普及,幾乎無處不在,不管是大商場還是小攤販,都能用手機支付。”
說著,他又補充道:“你們需要先綁定銀行卡,不過今晚先用我的。”
然后,他幫幾個學生買了他們選的食物。
學生們發(fā)現(xiàn),每個攤位,無論大小,都貼著二維碼。
付錢的時候,只要“滴”的一聲,幾秒鐘就能完成交易,干凈利落。
卡爾站在一個賣燒烤的攤子前,手里緊緊捏著幾枚歐元硬幣,心里還是有些不信邪。
他挑了幾串烤肉,然后把硬幣遞過去,說道:“我用錢付?!?/p>
攤主大叔是個爽快人,哈哈一笑,放下手里的烤串,在油膩的圍裙口袋里摸索了半天,又彎腰在裝食材的泡沫箱里翻找,好一會兒才湊夠一把皺巴巴的零錢——人民幣,塞給卡爾,說道:“找你的錢!小伙子,下次用手機支付嘛,方便!”
大叔用帶著口音的英語說道。
卡爾看著手里那一小把陌生的紙幣和硬幣,又看看攤主大叔脖子上掛著的收款二維碼牌子,再看看旁邊同學輕松“滴”一下手機就搞定了支付,心里第一次感到一種說不出的別扭和尷尬。
他默默地把烤串塞進嘴里,味道確實不錯,但他心里卻有點不是滋味,感覺自己好像和這個環(huán)境格格不入。
回學校的路上,他們看到了更多“移動支付”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xiàn)。
一個街頭賣唱的年輕人,吉他盒上貼著二維碼,過往的行人如果喜歡他的表演,就可以掃碼給他打賞;
一個推著三輪車賣水果的老奶奶,車把手上掛著收款碼,方便顧客支付;
甚至在一個小小的土地廟門口,香火錢的箱子上,也印著一個大大的二維碼,供人們掃碼捐款。
莉娜忍不住感嘆道:“在德國,不用現(xiàn)金支付的都是跟不上時代的老人;在這里,用現(xiàn)金的好像成了……麻煩制造者?”
她一邊說,一邊看向卡爾手里還攥著的那把零錢。
卡爾悶悶不樂地把零錢塞進口袋,沒有說話,但心里卻五味雜陳。
赫爾曼教授適時插話道:“這是一種社會運行方式的變革。高效,便捷,減少了大量交易成本。它背后是整個社會基礎設施和信用體系的支撐。記住這種‘無現(xiàn)金’的體驗,卡爾,”他特意點了卡爾的名字,“它和你行前想象的中國,差距有多大?”
卡爾抬頭看了看四周,只見高樓林立,燈火通明,街道干凈整潔,行人步履匆匆但秩序井然,空氣中彌漫著食物的香氣和活力。
他看到的這一切,和他出發(fā)前堅信的“貧窮”“臟亂”“落后”的中國,找不到一絲重合點。
他第一次對自己堅信的東西產(chǎn)生了巨大的動搖,心里充滿了困惑和迷茫。
他低下頭,默默地踢了踢路上的一個小石子,沒有回答教授的問題。
他口袋里的硬幣,硌得他手心有點疼,就像他此刻糾結的心情。
第二天,沉浸式中文學習正式開始。
中方合作學校安排了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課程生動有趣,結合了語言和文化的學習。
上午是基礎中文課,老師姓陳,年輕又有活力。
她拿著一些圖片,一邊做著動作,一邊用簡單的英文解釋著基礎詞匯。
“你好,就是打招呼的意思,就像你們說Hello;謝謝,是表達感謝,就像Thank you;再見,就是分別的時候說的,就像Goodbye?!?/p>
學生們學得很認真,特別是莉娜,她全神貫注地聽著老師的講解,發(fā)音模仿得有模有樣,還時不時舉手向老師確認自己的發(fā)音是否準確。
卡爾雖然心里還有點別扭,覺得學中文有些奇怪,但也跟著念了起來,只是聲音有點小。
課間休息的時候,陳老師端來了幾套茶具,笑著對學生們說:“今天下午,我們體驗中國茶文化。”
下午的教室變成了茶藝室,長桌上鋪著素雅的茶席,擺放著紫砂壺、品茗杯、茶則、茶針等器具。
陳老師動作優(yōu)雅,一邊操作一邊用中英文講解:“這是鐵觀音,產(chǎn)自福建。第一步,溫杯潔具,就是用熱水把茶具清洗一遍,這樣既可以清潔茶具,又能提高茶具的溫度,讓茶葉的香氣更好地散發(fā)出來。”
說著,她拿起熱水壺,將熱水緩緩注入茶壺和品茗杯中,然后輕輕晃動了一下,再把水倒掉。
學生們圍坐著,好奇地看著陳老師的一舉一動。
接著,陳老師用茶則從茶葉罐里取出適量的茶葉,放入茶壺中,說道:“放茶葉的量也很重要,太多了茶湯會太濃,太少了又喝不出茶的味道?!?/p>
然后,她再次拿起熱水壺,將滾水注入茶壺,熱水與茶葉接觸的瞬間,茶香瞬間彌漫開來,充滿了整個教室。
陳老師將清澈嫩綠的茶湯分入小巧的品茗杯中,然后示意大家品嘗。
莉娜小心地端起杯子,先放在鼻子前聞了聞,一股清新的蘭花香沁入心脾,她閉上眼睛,享受著這股香氣,然后小啜一口,微苦的味道在口中散開,隨即回甘,滿口生津。
她睜開眼睛,驚喜地說:“Oh, it’s…refreshing!(噢,真…清爽?。?/p>
拉吉也點點頭,說道:“和紅茶味道很不一樣,但很好喝,有一種獨特的韻味?!?/p>
卡爾猶豫了一下,也端起杯子喝了一口。
他皺了皺眉,似乎不太習慣這種清苦的味道,心里想著:這茶怎么這么苦啊,哪有咖啡好喝。
但他沒有說什么,只是默默地把杯子放在桌子上。
“茶,不僅僅是一種飲料,”陳老師緩緩說道,她的聲音溫柔而平和,“它代表了中國的待客之道,一種禮儀。在中國,當有客人來訪時,主人會泡上一壺好茶來招待客人,這體現(xiàn)了對客人的尊重和歡迎。同時,茶也代表了一種對自然的感悟,茶葉來自大自然,經(jīng)過采摘、加工等多道工序,才成為了我們手中的這杯茶。而且,喝茶也是一種‘慢下來’的生活哲學。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人們常常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而喝茶可以讓我們靜下心來,感受生活的點滴?!?/p>
她看著學生們,認真地說:“就像你們來到這里,學習語言,體驗文化,也需要‘慢下來’,用心去感受,而不是急于下結論。不要一開始就帶著偏見去看待一個國家和它的文化,要用心去了解,才能真正體會到它的魅力?!?/p>
卡爾看著杯子里清澈的茶湯,又想起昨天口袋里硌手的硬幣,還有機場里那些科幻般的場景,心里有些觸動。
他第一次沒有立刻反駁老師的話,而是沉默地又喝了一口茶,這一次,他似乎品出了一點不同的滋味,不再只是覺得苦,還有一種淡淡的回甘,就像他此刻對中國文化的感受,雖然還有些陌生,但已經(jīng)開始有了一些不一樣的認識。
課程結束后,陳老師還教大家用紅紙剪簡單的窗花。
她拿起一張紅紙,對折了幾下,然后拿起剪刀,剪刀在紅紙上靈巧地轉動,不一會兒,一個漂亮的對稱圖案就出現(xiàn)了。
陳老師笑著說:“這是‘?!郑谥袊!砗眠\和幸福。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貼上‘福’字,希望新的一年能夠幸福美滿?!?/p>
莉娜學得很認真,她拿著剪刀,小心翼翼地剪著,雖然剪出來的“?!弊钟悬c歪,但很完整。
她看著自己的作品,開心地笑了,說道:“這是我第一次剪窗花,感覺好有意思啊。”
卡爾笨手笨腳地拿起剪刀和紅紙,剛剪了沒幾下,就差點把紙剪破,引來旁邊同學善意的笑聲。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臉也微微紅了。
但他沒有放棄,繼續(xù)認真地剪著,在同學們的幫助下,終于剪出了一個不太完美但也能看出形狀的“?!弊?。
他自己也忍不住咧嘴笑了笑,那點別扭勁兒似乎消散了一些,心里對中國的文化也多了幾分親近感。
赫爾曼教授靜靜地站在教室后面,目光緩緩掃過每一個學生。
教室里,紙張的沙沙聲和剪刀的咔嚓聲交織在一起,學生們正全神貫注地剪著紙。
有的學生眉頭緊鎖,小心翼翼地轉動著手中的剪刀,生怕一不小心就把紙剪壞了;
有的學生則稍微放松些,但眼神里也滿是專注,時不時停下手中的動作,端詳一下自己的作品。
除了剪紙,還有幾個學生圍坐在小桌旁,桌上放著幾個古樸的茶杯和一個小巧的茶壺。
他們正有模有樣地品著茶,有的輕輕端起茶杯,放在鼻子下聞了聞,然后抿了一小口,閉上眼睛,似乎在細細品味茶的韻味;有的則直接大口喝下,隨后咧咧嘴,露出不太適應的表情。
偶爾,他們會壓低聲音,用剛學了沒幾天的中文詞匯交流著。
“你好”“謝謝”這樣的簡單詞匯,在他們口中說得還有些生硬,但每個人都努力讓自己的發(fā)音更標準。
赫爾曼教授看著這一切,臉上沒有什么明顯的表情變化,但他的眼神里卻透著一絲欣慰。
他心里明白,對于這些來自異國他鄉(xiāng)的學生來說,文化就像是一道無形的墻,橫亙在他們和中國之間。
而現(xiàn)在,通過這些具體的、可以親手觸摸到的體驗,那道墻正在一點點地被打破。
語言的障礙,也在這簡單的互動中開始慢慢消融。
這種親身感受和體驗,遠比在課堂上的說教要有力量得多。
他仿佛看到一顆顆文化的種子,正在學生們的心中悄然播下,等待著生根發(fā)芽。
在上海的日子過得緊湊而充實。
學生們跟著赫爾曼教授的安排,開啟了一場探索中國文化的奇妙之旅。
他們首先來到了外灘。
站在江邊,望著對岸那一片風格各異的建筑,學生們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那些建筑有的高大雄偉,有的精致典雅,每一棟都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歷史。
卡爾瞪大了眼睛,不停地四處張望,嘴里嘟囔著:“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和我們國家的歷史建筑完全不一樣。”
旁邊的艾米麗也連連點頭,說:“我能感受到這里歷史的厚重,就像一本翻開的史書,每一頁都寫滿了故事。”
他們靜靜地站在那里,感受著歷史與現(xiàn)代的交融,仿佛能聽到時光的腳步聲。
接著,他們登上了上海中心大廈。
當電梯飛速上升,窗外的景色迅速變化時,學生們都興奮地叫了起來。
到達頂層后,站在觀景臺上,黃浦江兩岸的壯麗畫卷盡收眼底。
江面上,船只來來往往,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浪花;
岸邊,高樓大廈林立,燈火輝煌。
拉吉激動地拉著身邊的同學,說:“快看,這視野太棒了!我從沒見過這么美的城市全景。”
同學們紛紛拿出手機,不停地拍照,想要把這壯麗的景色永遠留住。
走進豫園,又是另一番景象。
古色古香的建筑,曲折幽深的小巷,還有那熱鬧的集市,讓學生們仿佛穿越回了老上海。
他們在小巷里穿梭,好奇地看著周圍的一切。
有的學生在小攤前停下,挑選著具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紀念品;
有的學生則被街頭藝人的表演吸引,站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
艾米麗在一個賣手工藝品的小攤前停了下來,她拿起一個精美的刺繡手帕,仔細地端詳著,然后問攤主:“這個多少錢?”
攤主熱情地回答:“姑娘,這個二十塊?!?br/>艾米麗雖然不太懂人民幣的換算,但她能感覺到價格很實惠,于是開心地買下了手帕。
幾天下來,學生們對中國的印象每天都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
他們看到了上海的高樓大廈,那些建筑高聳入云,仿佛要觸摸到天空;
體驗到了便捷的交通,地鐵干凈又快速,而且標識清晰,即使不會中文,也能輕松找到方向;
感受到了市民的友善,雖然語言不通,但很多人都會努力用肢體語言或者翻譯軟件幫忙。
有一次,拉吉在街上迷路了,他焦急地向一位路人求助。
那位路人雖然不太會說英語,但他一邊比劃著,一邊用手機翻譯軟件和拉吉交流,最后成功地把拉吉帶到了目的地。
拉吉心里充滿了感激,他覺得中國人真的太熱情了。
還有豐富的美食,從鮮美的小籠包到香辣的火鍋,從酥脆的烤鴨到軟糯的湯圓,每一種都讓他們的味蕾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這一切都和他們行前的想象天差地別。
最初的震撼和世界觀崩塌逐漸沉淀為一種更深的思考和好奇。
連平時總是喜歡發(fā)表負面評論的卡爾也變得沉默了許多。
他不再像剛來時那樣,一看到和自己國家不一樣的東西就抱怨,而是更多地觀察和提問。
有一次,在參觀一個傳統(tǒng)的手工藝作坊時,卡爾看到工匠師傅熟練地制作著一件精美的木雕,他靜靜地站在一旁,眼睛緊緊地盯著師傅的手,心里充滿了疑惑。
等師傅完成后,他走上前去,認真地問道:“師傅,您是怎么做到這么精細的?這需要練習多久???”
師傅笑著回答:“小伙子,這可得練上好幾年呢,做手工藝活,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和細心?!?br/>卡爾聽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他似乎從師傅的話中明白了一些道理。
這天下午,學生們參觀完一所知名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校園里,現(xiàn)代化的教學樓、先進的實驗室和濃厚的學術氛圍讓他們驚嘆不已。
他們走進圖書館,看到那一排排整齊的書架和安靜學習的學生,都自覺地放輕了腳步。
卡爾看著周圍的一切,小聲地對身邊的拉吉說:“這里的學術氛圍太濃厚了,和我們學校完全不一樣。我覺得我們真的應該好好學習這里的優(yōu)點。”
拉吉也點頭表示贊同。
參觀結束后,學生們帶著對校園先進設施和濃厚學術氛圍的驚嘆,乘坐大巴車返回合作學校。
夕陽的余暉灑在大地上,給這座摩天都市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邊。
大巴車行駛在浦東新區(qū)寬闊整潔的馬路上,車窗外是不斷掠過的現(xiàn)代化寫字樓、購物中心和綠化帶。
寫字樓的外墻在夕陽的照耀下閃閃發(fā)光,購物中心里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綠化帶里的花草樹木郁郁蔥蔥,生機勃勃。
車廂里,氣氛輕松而愉快。
學生們有的在翻看手機里的照片,回憶著這一天的美好瞬間;
有的在低聲討論著白天的見聞,分享著自己的感受。
艾米麗拿著手機,興奮地對旁邊的同學說:“你們看,我拍的這張外灘的照片,是不是特別美?”
同學湊過去看了看,說:“哇,真的很好看!你拍得太棒了。”
拉吉則和卡爾討論著在上海交通大學看到的新奇事物,卡爾說:“我覺得他們的實驗室設備太先進了,我們學校根本比不上?!?br/>拉吉回應道:“是啊,不過我們也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回去后我們可以和老師交流一下,看看能不能改進我們學校的實驗室。”
突然,靠窗坐著的拉吉猛地直起身,眼睛死死盯著窗外,嘴巴張得老大,像是看到了什么極其不可思議的東西。
他伸出手指,用力戳著車窗玻璃,聲音因為激動和震驚而拔高,甚至有些變調(diào):“Oh my God, look!... what's that?!”(我的天,快看!那是什么鬼東西??。?/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