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算寫點平時覓食的餐館合集,正好在廣州和深圳吃到了四家有趣小館,且人均價格都在150元左右。從融合菜到法式bistro和印尼娘惹菜,總有一家適合你。
01
RUI?!ず团Ec果汁冰
吃到滿腦子都是九層塔的膠己人bistro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qū)廣州大道中293號外商新天地2樓201
中式bistro去得多了,潮汕bistro這還是第一次。
周末約朋友吃飯,抱著好奇的心態(tài)找來了這家新店。幾道菜過去之后,腦袋上突然亮起一個燈泡,九層塔果然就是膠己人bistro的靈魂啊。
先說幾道有意思的小菜:普寧豆醬菜脯炒黃貝,個頭碩大得像是丹東黃蜆子,汁水本就鮮甜,再加上豆醬、菜脯、九層塔提味;潮陽熏鴨芝士手工春卷,對半切開露出滾燙內(nèi)餡,四人分剛剛好,潮式熏制鴨肉和芝士搭配還真挺適合。
本港鸚哥魚佐頭水紫菜豆醬,鸚哥魚皮脆肉嫩,搭配底下的蘆筍和荷蘭醬,頭水紫菜應該是醋漬過,帶來清新的酸度;汕頭甘草水果沙拉佐布拉塔奶酪,潮汕街頭常見的甘草水果爆改成西式沙拉,布拉塔芝士配上話梅粉也是未曾想過的有趣搭配;店家早前經(jīng)營和牛燒肉,熟成牛排水準也不錯,甚至還能拿到maruya巧克力和牛。
除了春卷之外,其他的油炸菜式也不錯:帕馬森芝士薯條,薯條切得較細,外層裹漿稍厚一些,但可以保持較長時間不會受潮變得濕軟;金不換魚露雞翅是意外之喜,外皮十分酥脆,肉質(zhì)也腌制入味,墊著的炸九層塔還可以當成云南炸薄荷葉來吃。
至于飲品,如果不喝酒的話,那自然就是果汁冰了。小黑板上寫著青提、蓮霧、水蜜桃等各色水果可選,還有更貴價的山竹果汁冰。后來問了老板,一瓶山竹果汁冰等拆上15-20個左右的山竹才能做成。此外,果汁冰會還會加入檸檬,讓口感更清爽一些。
當然,也有不那么理想的:青檸潮汕薄殼米燴飯,薄殼的味道有些被奶油蓋住,凸顯不出食材特色;油潑辣子黑虎蝦,蝦的品質(zhì)較為一般,但醬汁好吃到讓人又要了一碟稻庭烏冬拿來拌面。
沒隔幾天又來了一次,菜單上又多了幾道新菜?,F(xiàn)在做餐飲真是太卷了。
02
MOOMOO法式小酒館
氛圍輕松愉快的法式小酒館
地址:廣州天河區(qū)珠江西路21號粵海天地L113鋪
從凱華的漫活堂追到美林天地的泰國菜,又從粵海天地的Food Lab追到這家樓下新開的MOOMOO法式小酒館。新店面積不大,主打的是輕松愉快的小酒館氛圍。和樓上Food Lab相比,這家店由于菜單中高價海鮮較少,人均價格大概只有樓上的一半左右,但味道水平依然在線。
當天最喜歡的一道是細膩絲滑的鵝肝醬,配上口感香酥的布里歐修,還有莓果醬的酸度平衡鵝肝的肥膩。酥炸蛙腿,外層裹著一圈脆絲,用手捏著骨頭即可拿起,一口咬下,先是感受到外層的酥脆口感,然后是里面的蛙腿肉香。
菜單中唯一需要預定的是澳洲M7和牛酥皮惠靈頓牛排,由于過于耗費人工,每天只能限量供應。一刀切開酥皮,露出粉色的漂亮橫剖面,肉質(zhì)口感細嫩得很。
甜品部分,一口巴斯克蛋糕加上一小塊微微發(fā)酵過的菠蘿,在濃郁奶香之上又增添了果味的酸甜感,是我之前沒想到過的有趣搭配。另外,榛子焦糖巧克力撻是不會出錯的選擇。
光是為了這道鵝肝醬配布里歐修,我都還能再來幾次。
03
福順小館Fusionality
主打國內(nèi)菜系大融合的fusion小館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qū)招商街道荔園路9號G&G創(chuàng)意社區(qū)102-3
早些年前,不少餐廳喜歡對外聲稱自己是fusion菜(融合菜)。如今,這么做的餐廳已經(jīng)越來越少了。
少并不代表融合菜消失,而是因為,判斷一道菜屬于哪個菜系的邊界已經(jīng)逐漸模糊,甚至界限已經(jīng)消失了。但凡你想做一家年輕人愛去的小酒館類餐廳,菜系之間互相擦擦邊是必然的。
比如這家在名字里加入融合元素,但又要有個鄉(xiāng)土氣息中文名來對沖的小館子。
中餐和西餐的融合見得多了,而這家店融合的主要是國內(nèi)各種菜系。怎么說呢,吃起來就像是有人面前擺滿了國內(nèi)各種調(diào)味香料,每道菜都是隨手抓幾把塞進去,隨機性極大。抓得巧的,菜就好吃,萬一抓歪了,就充滿了一股食堂阿姨要整蠱你的不詳氣息。
抓得巧的:蔥油淋東山島海釣鮮魷魚,本場最佳,蔥油香度夠,還有些檸檬草之類的香料增加復合香味。雙椒炒牛肝菌,這種組合不太會出錯的,牛肝菌夠鮮嫩,配點臘肉增鮮,就是炒得稍微油了一點點。
抓得中規(guī)中矩的:辣醋溫拌黃喉蒙古沙蔥,沖著沙蔥來點的,沒想到沙蔥抓少了,放在碗里像中年阿叔頭頂毛發(fā)一樣稀疏??傮w調(diào)味偏酸辣,配著黃喉這種食材,讓人覺得有點像在吃缽缽雞或者火鍋。部分食材在底部浸泡太久,辣度就有些沖了。
純屬抓歪了的:怪味羅氏蝦,這里的怪味是字面意思,和川菜的怪味沒有半毛錢的關系。主打一個齁甜,甜到其他味道基本都被蓋住。
總體味道其實還可以,菜的分量略小,推薦不走尋常路的食客和賭徒來訪。
04
小桌宴·印尼娘惹私房菜館
過于小眾又有趣的印尼娘惹菜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qū)華僑城錦繡北街2號建僑文化創(chuàng)意園201棟東2樓201號
早前去過幾次馬來西亞,根據(jù)我的粗略覓食經(jīng)驗,純馬來菜大多不如土生華人菜好吃。在熱浪島潛水的那幾天,海灘邊上幾家燒烤檔口烤出來的肉比我老家村口的柴火還硬。換到華人聚集的檳城,胃口一下就好了很多。我那時嗜甜,每天在檳城閑逛時都要吃上幾份煎蕊,舒服得很。
從那之后,我再也沒吃過這道甜品。而最近一次吃到,是在深圳華僑城里一家主營印尼娘惹菜的小店里,而且還是以另一種形態(tài)出現(xiàn)的。
店面在華僑城內(nèi)一處商業(yè)樓的二樓,老板是潮州人,掌廚的丈母娘是印尼娘惹。在華人與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一帶的當?shù)厝送ɑ榈暮蟠?,男性稱為峇峇,女性即稱為娘惹。娘惹菜擅于使用香料,咸、酸、甜、辣混合在一起,味型復合,非常過癮。店里還有另一名印尼廚師,據(jù)說早前曾在印尼駐廣州總領事館工作。
在我的印象中,印尼菜總體稍辣,馬來娘惹菜則相對偏甜。為了適應本地客人口味,店里也作出了相應調(diào)整。比如印尼菜中的明星菜巴東牛肉,早前在廣州某家印尼餐館吃過,又硬又辣,難以下口。這里選用了更好入口的牛肉部位,燉至軟爛,加入檸檬草、南姜、酸角等香料,單吃下飯都合適。
還有我的最愛煎蕊,也叫珍多冰(cendol)。在馬來西亞的版本主要是以椰奶混合椰糖,加入碎冰、紅豆,以及一種用斑斕葉制作的綠色條狀食物,一看就是適合夏季消暑的甜品。這里改成了飲料形態(tài),甜度相對降低,綠條做得更軟,方便以吸管食用,適合配菜時用來解辣。
黃姜飯是印尼節(jié)日慶賀時常吃的菜品,以黃姜、椰奶煮過的米飯堆高成塔狀,圍上一圈油炸小食。索多雞湯對我來說是新菜,湯底以多種香料熬制,因為加入了檸檬的緣故,口感會稍微偏酸。
椰絲斑斕卷,綠色外層用到了斑斕葉汁,內(nèi)部是椰絲和椰糖。老板說一般的內(nèi)餡椰絲是買來干的再泡發(fā),但他為了做好內(nèi)餡,特意買來刨椰子的機器,做出更好的口感。口感好了多少無從比較,我只知道我們吃完之后又打包了三條。
去的那天正是臺風天,老板又極其能聊。他說之后會在海上世界開個印尼甜品店,放眼深圳乃至廣東甚至國內(nèi),估計也沒有幾家店能走這個賽道。
寫到這里,又想來一杯cendol了。
-End-
旅行美食專欄作者,不定期寫些旅行覓食日記和酒后胡言亂語。半路癡,在拉丁美洲不會迷路在廣州卻會迷路。喜美食,吃過一百多家米其林餐廳但(基本)不長胖。
原創(chuàng)文章分類標簽
| |
所有文章索引鏈接(不定期更新)
祝胃口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