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今天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
值此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之際
人力資源報
聯(lián)合
成都市退役軍人事務(wù)局
建川博物館
策劃推出融媒體產(chǎn)品
《勝利日的回響!AI讓抗戰(zhàn)文物“活”了,那不屈的吶喊從未冷卻!》
聚焦4件抗戰(zhàn)文物
用AI技術(shù)讓靜態(tài)文物“鮮活”起來
一起回望那段抗戰(zhàn)烽火
歷史,從未走遠
珍貴的文物
是那段歷史最沉默也最有力的證物
讓我們跟隨這些“講述者”
觸摸那段屬于成都、屬于全民族的不屈史詩
1939年5月初
韓子重離開成都
原本打算去陜北的他
后因道路封鎖輾轉(zhuǎn)去了山西
前往八路軍抗大第一分校學(xué)習(xí)
這件文物
便是韓子重到達山西敵后
在抗大第一分校期間的作業(yè)
韓子重烈士在抗大的作業(yè)
當時
一批批熱血青年
懷著憂國憂民之心和拳拳報國之志
來到抗大第一分校學(xué)習(xí)
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抗大學(xué)員上軍事課
韓子重烈士手跡
韓子重的家書情真意切
一方面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和對家人的牽掛
另一方面真實地再現(xiàn)了時局的混亂
1931年
“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
四川大邑縣人劉文輝
安排24軍學(xué)友互助總社
編印了《反日宣傳大綱》
《反日宣傳大綱》
介紹了日本出兵東三省
以及侵略我國的史實
《反日宣傳大綱》
1937年
“成都各界救國聯(lián)合會”成立
鄉(xiāng)村抗日宣傳隊紛紛組建
奔赴各地宣傳抗日運動
1937年,“成都各界救國聯(lián)合會”成立。圖為該會組織的鄉(xiāng)村抗日宣
1937年7月7日
日本帝國主義挑起盧溝橋事變
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
為了反擊日寇的入侵
成都地區(qū)民眾積極參加
新建或擴建軍用機場
1938年至1944年
30余萬民眾使用石磙等簡陋設(shè)備和工具
對新津機場進行兩次擴建
使新津機場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機場
二戰(zhàn)時亞洲最大的轟炸機機場
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
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民眾拖拉石磙修建新津機場跑道
這些石磙大的重15噸
小的重5噸
四川民眾用這種最原始的工具
碾壓出一條機場跑道
也碾壓出了民族解放的“跑道”
石磙
為了進一步支援抗日前線
四川開展了獻金募捐、縫制寒衣等
各種捐獻運動
全川群眾竭盡全力出錢出物
支援前線
“前方抗戰(zhàn) 后方捐獻”木斗
成都紡織工業(yè)合作社的女工們
用自制改良的紡織機
為前線紡織紗布
為提供軍需產(chǎn)品日夜忙碌
成都紡織工業(yè)合作社女工用自制改良的紡織機為前線紡織紗布
這些文物
是歷史的刻度
更是深植于成都血脈
閃耀于巴蜀大地的精神豐碑
它們無聲地訴說著:
在民族至暗時刻
有成都知識青年的覺醒與奔赴
有成都市民的吶喊與擔(dān)當
有民眾用石磙鋪就的“民族解放跑道”
更有成都軍民
同心匯聚的智慧與力量
80年過去
硝煙早已散盡
但刻印在成都記憶中的溫度從未冷卻
石磙碾壓出的跑道痕跡
紡織機晝夜不停的嗡鳴
宣傳大綱上力透紙背的吶喊
80年的勝利回響
在蓉城大地上聲聲激蕩
銘記這段由成都人民共同寫就的
英雄篇章
傳承這份源自天府之國的
堅韌與奉獻
銘記歷史,吾輩自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