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之間的關稅戰(zhàn),又出現(xiàn)了一個關鍵轉折。中國方面已經(jīng)正式宣布,中美雙方同意再次暫停實施 24% 的關稅,為期 90 天。
這份聲明,其實源于此前的日內瓦會談和斯德哥爾摩會談。早在那之后,這件事在中國這邊就已經(jīng)基本定下來了。但美國那邊,卻一直拖到最后一刻,才由特朗普親口確認。很明顯,他是不情愿的,但同時又不得不接受。
為什么會這樣?原因之一,就是中國在稀土出口上的全球控制力,依然是中美貿易戰(zhàn)里的一張“王牌”,中國反制的手段并不弱。
而且,美國國內的經(jīng)濟形勢正在惡化。就在幾天前,特朗普甚至宣布華盛頓進入“公共安全緊急狀態(tài)”。他的理由是,要讓首都的流浪人員“立即搬走”。但實際上,這背后暴露的,是美國社會的深層問題:經(jīng)濟下行、貧富差距拉大、基層怨氣上升。
在這種背景下,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又放出一句話,希望中國“盡快將美國大豆訂單增加四倍”。這就是典型的商人思維:哪怕談判已經(jīng)緩和,也要在過程中榨取更多利益。
不過,從目前的形勢看,中美還是進入了一個暫時的“休戰(zhàn)期”。
美國媒體已經(jīng)提前放風,說特朗普可能會在 10 月到 11 月,利用韓國舉辦的亞太經(jīng)合組織峰會的機會,順道訪問北京。如果成行,這很可能是一次重磅的中美元首會晤。這次暫停關稅,很大程度上就是為這個峰會打前站,營造一個相對緩和的氛圍。
但以特朗普的性格來看,這 90 天的休戰(zhàn)期,美國絕不可能閑著。
他大概率會采取“雙軌策略”:一方面保持對中國技術領域的高壓,比如繼續(xù)限制先進芯片、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等核心技術出口;另一方面,則會調整對其他國家的關稅政策,確保在中美暫時停戰(zhàn)的這段時間,美國能從其他國家“吸血”補血。
那么,哪些國家會被特朗普盯上?
很明顯,就是歐盟、日本、韓國和印度,也就是美國的傳統(tǒng)盟友和準盟友。
特朗普的算盤是很清楚的:對中國暫時松一口氣,同時把壓力轉移到這些國家身上,讓他們在市場準入、關稅減免、投資開放等方面,做出更多的讓步。這樣,即便和中國的關稅戰(zhàn)停下來,美國的財政收入和貿易利益也不會受太大影響。
這就意味著,此前和美國達成各種“口頭協(xié)議”的歐日韓印,很可能全都被特朗普“溜”了一圈。比如,特朗普可以先口頭承諾不加稅,等到中美暫時休戰(zhàn),他就找各種借口,繼續(xù)施壓這些國家,讓他們再做出新讓步。
不過,這一次叫停關稅,也說明一個事實。特朗普再強硬,也不得不承認,美國不能承受和中國全面對抗的代價。無論是稀土、能源、農(nóng)產(chǎn)品,還是整個供應鏈體系,中國的分量都在那里擺著。貿然全面開戰(zhàn),只會讓美國自己付出更大代價。
所以,這 90 天的休戰(zhàn),其實是雙方都需要的緩沖期。中國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繼續(xù)穩(wěn)住出口市場,拓展多元貿易伙伴,鞏固稀土等關鍵資源的話語權;而美國則會試圖用這段時間,去修復和其他盟友的關系,從他們身上榨取更多利益。
真正的關鍵,是 90 天之后會發(fā)生什么。是雙方繼續(xù)延長休戰(zhàn),還是重新進入加稅對抗?這不僅取決于中美談判的進展,也取決于美國國內經(jīng)濟和政治局勢的變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場博弈,不會在短期內結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