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一則震撼全球的消息從庫爾斯克戰(zhàn)場傳來——朝鮮宣布將派遣10萬人規(guī)模的“重建軍團”,協(xié)助俄羅斯掃雷和戰(zhàn)后重建。
這個消息讓不少人疑惑:明明中亞五國要兵有兵,要資源有資源,還和俄羅斯關(guān)系那么緊密。
可普京偏偏放著家門口的“兄弟”不用,非要越過整個西伯利亞,把朝鮮拉進烏克蘭的戰(zhàn)場。
這波操作到底圖啥?
俄后花園
有人說中亞是俄羅斯的“后院”,可如今這“后院”早就不是說進就能進、說用就能用的地方。
普京之所以對中亞“敬而遠之”,恰恰因為這里太重要 —— 重要到像俄羅斯經(jīng)濟的 "主動脈",碰一下可能就會大出血。
如果把俄羅斯的經(jīng)濟比作一輛汽車,那么能源出口就是經(jīng)濟的“發(fā)動機”,而中亞則是給發(fā)動機供油的“油管”。
2022年俄烏戰(zhàn)爭打響后,歐盟對俄天然氣的進口直接從21年的40%驟降到23年的8%,這讓俄羅斯能源經(jīng)濟差點“熄火”,是中亞硬生生把它從懸崖邊拉了回來。
穿過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的 "中亞 - 中國" 輸氣管道,2022 年還在每年輸送 400 億立方米天然氣,到 2024 年這個數(shù)字就飆到了 800 億立方米,增幅整整 25%。
這些天然氣不僅直接撐起了 "西伯利亞力量" 管道的穩(wěn)定運行,更讓俄羅斯能把自家氣田的產(chǎn)能轉(zhuǎn)向其他市場。
同樣通過這些管道,俄羅斯每年將天然氣轉(zhuǎn)輸至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填補了歐洲市場流失后的缺口;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通過俄控管道反向輸送至俄羅斯南部,緩解了當?shù)啬茉淳o張。
2023年數(shù)據(jù)顯示,俄羅斯經(jīng)中亞過境的油氣運輸量增長將近三成,這些管道就像給俄羅斯能源經(jīng)濟上了“保險繩”。
石油運輸更離不開中亞這條“黃金通道”。途經(jīng)哈薩克斯坦的“中哈原油管道”承擔著俄對中半數(shù)以上石油的運輸量;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則讓俄羅斯油氣得以繞過黑海封鎖,直達伊朗和印度市場。
要是中亞卷入戰(zhàn)爭,這些合作項目就得立馬停擺。俄羅斯不僅會失去能源運輸?shù)年P(guān)鍵通道,更會丟掉中國、印度這些大客戶的信任 —— 誰愿意把能源安全押在一個戰(zhàn)火紛飛的地區(qū)?
并且俄就算想讓中亞參與進去,中亞也不會同意。
因為中亞早就不想當俄羅斯的“后花園”了。
沙俄時期,當騎兵踏平哈薩克草原后,中亞就成了俄羅斯的“資源倉庫”——棉花、石油順著鐵路往莫斯科運,當?shù)厝诉B自己的糧食都不夠吃。
俄烏戰(zhàn)爭爆發(fā)后,俄羅斯在中亞的威信開始動搖,這些國家發(fā)現(xiàn)——俄羅斯并不是無可取代,于是他們?yōu)榱藬[脫對俄的單一依賴,開始尋求多方外交。
恰巧此時,美國、歐盟等西方國家向他們拋出了“橄欖枝”:拜登積極展開和中亞五國領(lǐng)導人的會晤,德法也承諾為中亞發(fā)展提供援助和支持,這些好處讓中亞嘗到了“甜頭”——那誰還愿意只當俄羅斯的“后院”?
于是,哈薩克斯坦敢把“中哈原油管道”繞開俄羅斯直達中國,烏茲別克斯坦也敢接下歐盟的援助,這哪是“后院”,分明是想自己開“前門”了。
普京心里跟明鏡似的:要是逼中亞參戰(zhàn),不僅能源命脈會被掐斷,還會把這些國家徹底推向西方。
所以普京在2024年集安組織峰會上直言:“中亞的穩(wěn)定比頓巴斯的土地更重要?!薄@條能源生命線,誰也動不得。
天然盟友
既然家門口的中亞不能動,普京的目光只能投向更遠的地方 —— 但為什么是朝鮮?這個被西方孤立了幾十年的國家,到底能給俄羅斯帶來什么?
2024年6月的平壤,順安機場的紅地毯上,普京和金正恩握手時眼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這是半年內(nèi)兩國領(lǐng)導人的第三次會面。
頻繁的高層互動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國際輿論圈激起層層漣漪:這兩個長期被西方圍堵的國家越走越近,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要聯(lián)手破局了。
烏克蘭戰(zhàn)場的炮火,成了這場合作最直接的催化劑。
2024年春,俄軍在頓巴斯打得特別憋屈。
前線傳來的戰(zhàn)報顯示,精確制導炮彈庫存僅剩戰(zhàn)前的三成,而西方的制裁讓俄羅斯軍工企業(yè)的生產(chǎn)線停了一半。
就在這時,朝鮮的援助就像雪中送炭。
據(jù)西方衛(wèi)星影像顯示,2024年4到6月,俄羅斯遠東港口納霍德卡的貨運列車夜里忙得不停,密閉車廂一趟接一趟卸貨。
美國五角大樓隨后披露的情報報告稱,朝鮮向俄羅斯輸送了數(shù)百萬發(fā)大口徑炮彈、千余架“飛燕-9”自殺式無人機,以及一批便攜式防空導彈的核心部件。
這些裝備雖不算尖端,卻精準填補了俄軍的彈藥缺口。
頓巴斯前線的炮兵火力密度在6月后顯著回升,俄軍一掃頹勢,正是這批彈藥到位后的直接效果。
而對常年被制裁的朝鮮來說,俄羅斯的能源同樣也是“救命稻草”。
這個能源短缺的國家,每年原油缺口達200萬噸,加油站里的汽油經(jīng)常限量供應(yīng),連化肥廠都因為缺原料開不了工。而俄羅斯西伯利亞的油田正愁沒市場。
2024年雙方一拍即合:俄羅斯通過遠東管道每年給朝鮮供150萬噸原油,不但價格打折,還順便幫著修朝東北的儲油設(shè)施。
這下不僅緩解了朝鮮的能源焦慮,化肥廠和農(nóng)機站的開工率因此提升40%,老百姓都覺得日子松快了點,俄羅斯更是找到了能源出口的新通道。
糧食合作同樣是關(guān)鍵紐帶。朝鮮農(nóng)業(yè)受自然災害和制裁影響,每年糧食缺口約100萬噸,口糧都得精打細算。
俄羅斯作為全球最大小麥出口國,2024年通過遠東港口向朝鮮輸送了50萬噸小麥和玉米,其中30%還是易貨貿(mào)易—— 朝鮮用炮彈換糧食,誰也不用掏美元,正好繞開西方制裁。
俄羅斯還承諾幫朝鮮升級灌溉系統(tǒng),推廣耐寒作物。要知道,朝鮮多山少田,冬天又冷,這些技術(shù)能讓糧食產(chǎn)量提高不少。
這種合作本質(zhì)是“各取所需”的務(wù)實選擇:俄羅斯用能源、糧食和技術(shù)換來了戰(zhàn)場急需的彈藥支持,以及東北亞方向?qū)ξ鞣降臓恐疲?/p>
朝鮮則通過合作緩解了制裁壓力,獲得了發(fā)展急需的資源和技術(shù)。
國際上有人質(zhì)疑他們“越界”,俄朝都說是正常貿(mào)易。
可當前線的俄軍用上帶著朝鮮工廠印記的炮彈時,誰都明白這 "正常貿(mào)易" 背后的深意。
同病相憐
俄朝能如此“默契”,根源還在于“同病相憐”。
朝鮮常年被聯(lián)合國制裁和西方封鎖,俄羅斯則因這次的俄烏戰(zhàn)爭,遭遇史上最嚴厲的制裁,兩個被西方“圍堵”的國家,早就有了“抱團取暖”的默契。
金正恩在兩國會晤時表明愿無條件支持和聲援俄羅斯解決烏克蘭問題;
普京也承諾“建一套不被西方控制的貿(mào)易結(jié)算系統(tǒng),來捍衛(wèi)我們自身的利益”。
這種話不是客套——過去十年,當美國推動對俄制裁決議時,朝鮮總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當西方炒作朝鮮"人權(quán)問題"時,俄羅斯的否決票也從不缺席。
這種“背靠背”的支持,在被孤立時比金子還珍貴。
更妙的是朝鮮的地理位置,簡直是牽制美國的“神來之筆”。
朝鮮半島上駐著2.8萬美軍,首爾離朝邊境才40公里,這局勢就像拉滿的弓。
只要朝鮮試射個導彈、邊境搞點動作,美國就得把注意力從歐洲挪到東北亞,駐日第七艦隊也得緊張起來。
更別說朝鮮和中國接壤,美國真敢在半島動武,中國也絕不會坐視不理,這層顧慮讓美國投鼠忌器。
俄羅斯在歐洲的壓力,自然就輕了不少。
這種基于現(xiàn)實需求的綁定,遠比虛無縹緲的“盟友承諾”更牢固,也讓普京在俄烏戰(zhàn)爭的膠著期,找到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支撐”。
但說到底,這不是在比誰更重要,而是誰更適合當下的棋局。
朝鮮這枚棋子,雖不耀眼,卻精準下在了美國的"戰(zhàn)略痛點"上,讓俄羅斯在頭疼的博弈中,多了一分喘息的余地。
那么俄朝合作會不會引來西方更嚴厲的制裁?
隨著雙普會的開展,制裁或許會稍微放開一點,以此來表示美和談的誠意。
參考文獻:
[1] 趙華勝。俄羅斯與中亞:歷史、現(xiàn)狀與前景 [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
[2] 李勇慧。俄烏沖突中的中亞:中立背后的戰(zhàn)略考量 [J]. 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24 (1).
[3] 董向榮。俄朝關(guān)系升溫:背景、動力與影響 [J]. 當代亞太,2024 (2).
[4] 中亞國家發(fā)展報告 (2023)[R].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
[5] 普京訪朝與俄朝合作新動向 [J]. 國際問題研究,2024 (3)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