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的外交辭令,聽聽就得了,千萬別當真。你看會晤結束后的官宣,“取得巨大價值,在很多問題上達成一致”,漂亮話誰不會說?但后面緊跟著一句,“但幾個很重要的問題有待解決”,這才是關鍵。翻譯過來就是四個字:壓根沒談攏。
那到底啥“很重要的問題”談不攏呢?
說白了,就卡在烏克蘭這事兒的先后順序上。普京的意思很明確:咱先按現(xiàn)在的戰(zhàn)線凍結,誰占了哪兒就是哪兒,然后?;稹_@等于讓美國和西方默認俄羅斯對烏東四州的實際控制。而特朗普呢,他也得給國內(nèi)和歐洲那幫盟友一個交代,所以他的要求是:俄羅斯你先?;?,咱再坐下來慢慢聊。至于怎么聊,特朗普之前嘴漏過什么“領土交換”,但真到會談前,他又改口說不談領土劃分。
你看,一個要先“領證”再“停戰(zhàn)”,一個要先“停戰(zhàn)”再“談婚論嫁”,這核心訴求擰著勁兒,能談出個花來才怪。
既然談不攏,那這次會晤的意義在哪?對特朗普來說,意義就在于“過程”。他把這場會晤變成了一場精心策劃的“肌肉秀”,秀給普京看,也秀給全世界看。
特朗普這人,你懂的,搞房地產(chǎn)出身,最懂怎么包裝和造勢。這次阿拉斯加會晤,從頭到腳都是他導演的一出好萊塢式威懾大片。
會面地點選在埃爾門多夫空軍基地,這地方可不是隨便挑的。它是美軍在北極方向的核心樞紐,部署了超過40架F-22“猛禽”戰(zhàn)斗機。
普京的專機一落地,紅地毯兩邊,四架F-22就跟門神一樣杵在那兒。這玩意兒是冷戰(zhàn)末期專門為了干掉蘇聯(lián)空軍設計的,至今都是制空權的巔峰?;乩锏腇-22能在兩小時內(nèi)覆蓋整個北極圈,直接威脅俄羅斯在北極的命根子——那些核潛艇基地和核動力破冰船。要知道,俄羅斯在北極的巨大優(yōu)勢,就靠那36艘破冰船開路,而美國只有可憐的2艘。特朗普把會談地點放這兒,潛臺詞就是:在你最引以為傲的后院,我隨時能進來溜達。
這還只是開胃菜。重頭戲是普京和特朗普并排站著,準備合影留念的時候。突然,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一架B-2“幽靈”隱形戰(zhàn)略轟炸機,在四架F-22和幾架F-35的護航下,從他們頭頂上低空掠過。
哥幾個,這畫面想想都刺激?,F(xiàn)場的里,普京的反應極快,幾乎是第一時間就抬頭,眼神銳利地盯著那架黑色的龐然大物,臉上沒什么表情,但那種克格勃特工出身的警惕性是藏不住的。旁邊的特朗普呢,則是一臉標志性的微笑,甚至有點得意,啥話也不說,但一切盡在不言中。
這架B-2也不是隨便從哪個基地飛過來的,而是從數(shù)千公里外的密蘇里州本土專程趕來捧場。這玩意兒最近一次上,是執(zhí)行了對伊朗核設施的模擬轟炸,用的是那種能鉆透幾十米鋼筋混凝土的巨型鉆地炸彈。但它最核心的身份,是可以攜帶核彈的隱形轟炸機。它當初設計的核心目標,就是突破蘇聯(lián)密不透風的防空網(wǎng),去敲掉你的洲際導彈發(fā)射井和最高指揮中樞。
所以,當這架B-2在普京頭頂盤旋時,傳遞的信號就極其粗暴和清晰了:我的打擊能力可以覆蓋你俄羅斯全境,你的戰(zhàn)略安全,其實只在我的一念之間。這就是最典型的美式邏輯:想跟我談,可以,但你得先看清楚我手里的牌。這就是所謂的“基于實力的外交”。
光秀肌肉還不夠,特朗普還準備了一系列盤外招,惡心人是一絕。
俄方這次除了代表團,還跟來了一大批記者。按理說,這種級別的會晤,媒體安排都是重中之重。但美國人硬是拖到會談前兩天,才開放媒體證件申請通道,然后一臉無辜地說:“哎呀,時間太倉促了,安排不過來。” 于是,美國記者們被安排住進了舒適的酒店,而俄羅斯記者團,則被一股腦塞進了基地的一個體育館,睡的是用簾子隔開的硬板床大通鋪。
這事兒說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特朗普這是在用行動告訴普京:不僅是你,連你的喉舌,在我這兒都上不了臺面。
更絕的還在會談本身。就在普京還在飛越白令海峽的萬米高空上,特朗普團隊突然通知俄方:原定的一對一閉門會談,臨時改成三對三。美國這邊,除了特朗普,國務卿和剛任命的中東特使也上桌了。這一下,徹底打亂了俄方的部署。俄方代表團里的外長和總統(tǒng)助理,本來是來當參謀的,結果被臨時推上談判桌,根本沒有做對等的準備。
這就導致,名義上是三對三,實際上普京幾乎是以一對三。面對的是有備而來的特朗普團隊,而自己的左膀右臂卻準備不足。結果可想而知,原本計劃長達7個小時的馬拉松式會談,最后被硬生生壓縮到了2小時45分鐘,草草收場。很多俄羅斯方面準備深入探討的議題,比如軍控、網(wǎng)絡安全等,連提都沒機會提。
面對特朗普這套“威懾+羞辱+突襲”的組合拳,普京要是沒點反應,那他就不是普京了。
普京什么人?在國際政治的牌桌上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什么大風大浪沒見過。你給我來硬的,我就在別處把場子找回來。
會談一結束,俄方的反制措施幾乎是無縫銜接。
首先,俄軍立即對烏克蘭西部的一處大型彈藥庫發(fā)動了高精度空襲,火光沖天。這是在用最直接的方式回應特朗普的B-2:你的戰(zhàn)略威懾是表演,我的戰(zhàn)場打擊是現(xiàn)在進行時。
其次,俄羅斯加強了在頓涅茨克方向的地面夏季攻勢。就在會談前后那幾天,俄軍頂著烏軍的防御,又向前推進了將近10公里。西方的軍事分析家評估,按照這種“絞肉機”式的推進速度,烏軍的防線最多還能撐3到6個月。特朗普的邏輯是“基于實力的外交”,普京的回應就是“基于實力的戰(zhàn)場推進”。你秀你的F-22,我用我的坦克和大炮說話。
而在外交層面上,普京當場打出了一張巧牌。他公開邀請?zhí)乩势?,下一輪會談到莫斯科來舉行。
這個邀請就很有意思了。第一,地點換了。這次你在阿拉斯加用戰(zhàn)斗機和轟炸機給我“接風”,下次到了我的主場莫斯科,我能拿出來展示的東西,只會多不會少,到時候誰威懾誰,還不好說。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普京死死咬住了“排除澤連斯基”的談判模式。他反復強調(diào),這是俄美兩個大國之間解決問題,跟基輔沒關系。特朗普只要答應去莫斯科,就等于在事實上承認了俄美共治烏克蘭問題的權力。
這一招,直接打在了七寸上。它一方面能分化美國和北約,讓歐洲那幫國家看著美國繞開他們直接跟俄羅斯談,心里是什么滋味?另一方面,也把澤連斯基逼到了墻角,要么接受領土永久損失以換取?;?,要么就繼續(xù)打下去,直到防線徹底崩潰。
所以你看,這次看似“白跑一趟”的阿拉斯加之行,真的是白跑嗎?
從表面看,特朗普贏麻了。他得到了所有他想要的照片和:B-2從頭頂飛過,普京抬頭仰望,他自己則在一旁云淡風輕。這些畫面會傳遍美國和全世界,塑造他強硬、不妥協(xié)的“懂王”形象,為他的連任之路鋪上厚厚的政治資本。
但從里子看,普京也并非一無所獲。他雖然受了點氣,但成功地把和美國的“排他性雙邊談判”這個形式給固定下來了。這才是他最想要的戰(zhàn)略成果。只要這個談判渠道在,烏克蘭和北約就被邊緣化了,俄羅斯就爭取到了最大的戰(zhàn)略主動權。
大國博弈,從來不是一錘子買賣,更像是一場漫長的圍棋。你占一塊地,我做一個眼,都是在為最終的“勢”做鋪墊。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阿拉斯加的會晤沒有達成任何協(xié)議,但這本身就是一種結果。它告訴我們,俄烏戰(zhàn)場的僵局,靠一次會談是解決不了的。真正的轉機,要么出現(xiàn)在戰(zhàn)場上,一方被徹底打服;要么出現(xiàn)在大國力量的重新洗牌中。
下一站,莫斯科。到時候,普京會拿出怎樣的“待客之道”來回應特朗普的“轟炸機外交”,這才是真正的好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