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社會節(jié)奏飛快,壓力山大,很多人心里都悄悄藏著一個“歸隱夢”??粗朗總儍?yōu)游山水,仿佛不為世俗煩惱所困,便讓人心生向往。于是,不少人奔向名山大川,渴望得到高人指點,放下紅塵牽絆,皈依道門,成為一名清心寡欲的修道者。
可現(xiàn)實往往潑來一盆冷水。滿懷熱情去拜師,卻常常被道長婉拒。很多人想不通:我這么誠心求道,為什么就不行呢?
其實,并非道長們不近人情,不愿度人。關(guān)鍵在于,我們每個人生來都帶著各自的使命和責(zé)任。好好活著,承擔(dān)起自己該擔(dān)的事,把日子過踏實了,這本身就是在修行,而且是更實在的修行。
修行,絕不僅僅存在于深山古觀里。它更關(guān)乎一顆心——一顆能在紅塵中歷練、覺醒的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喜悅還是煩惱,都是我們打磨心性的好機會。修道的關(guān)鍵,不在于“用什么形式去修”,而在于“用心去領(lǐng)悟”。如果連生活這本大書都讀不懂、悟不透,又談何參悟那玄奧的大道呢?
我們常被世界的表象所迷惑。就像《道德經(jīng)》說的:“有和無互相依存,難和易互相成就,長和短互相顯現(xiàn),高和下互相襯托…”我們常常陷入一種對比的執(zhí)念:覺得此地喧囂煩擾,彼處(道觀山林)才清凈逍遙。這種強烈的反差感,反而讓人更想逃離當(dāng)下。
在真正的修行者看來,很多抱著“逃離”心態(tài)來求道的人,未必是真想修道,更像是想給自己疲憊的心靈放個假,找個避風(fēng)港。在山里清凈幾天,感覺身心舒暢,可一回到現(xiàn)實,面對柴米油鹽、工作壓力、人情世故,那顆渴望物質(zhì)、追求享受的心又蠢蠢欲動。既然向往方外仙道,覺得塵世是牢籠,那為何短暫的清凈后,又急著鉆回“牢籠”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道教的核心是“清靜”與“無為”。真正的清靜,是內(nèi)心不被外物和雜念所染污。要達到這種境界,就需要在“無為”上下功夫——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順應(yīng)自然,不強求,不妄為。外人只看到道士們表面上的與世無爭,卻很少了解他們內(nèi)心與欲望、煩惱、心魔抗?fàn)幍膾暝鷼v程。
從向往修道到真正走上這條路,中間充滿了反復(fù)和搖擺。一邊向往逍遙自在,一邊又割舍不下紅塵的熱鬧與牽絆,總想“魚和熊掌兼得”,結(jié)果往往是兩頭落空,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如果看不透這其中的糾纏,這一生豈不是活得稀里糊涂?
反觀那些真正得道的修行人,他們的心早已超越了“想要什么”或“不要什么”的層面。對他們來說,修行不再是需要整天掛在嘴邊討論的大道理,而是踏踏實實做好當(dāng)下該做的每一件事。修行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在修持過程中,煩躁、焦慮、糾結(jié)、退縮……這些負面情緒一樣會出現(xiàn)。但關(guān)鍵在于要明白:當(dāng)這些情緒升起,感到艱難想放棄時,恰恰是修行最該用功、最可能突破的契機。降伏自己的心魔,本就是修行人的日常功課。
我們都是凡夫俗子,誰沒點缺點和不如意?當(dāng)我們向往世外的美好時,第一步恰恰是回頭看清自己,正視自身的困惑和問題。唯有這樣,“修”才有了方向和著力點。道祖老子說,悟道之人要懂得“知白守黑”(明白光明,卻安守于暗昧)。這告訴我們,無論身處塵世鬧市還是山林靜處,大道面前,本無“入世”與“出世”的絕對界限。
真正的修行,既要打磨掉生命中的不良習(xí)氣,也要守護內(nèi)心的那份安寧。關(guān)鍵在于這顆心:
人在紅塵,心能安定,照樣能修出大境界;
身在山林,心若躁動不安、充滿貪執(zhí),也難體會歲月靜好的真味。
因此,修行不該是向外去尋找一種特定的生活方式(比如出家),而是通過內(nèi)在的調(diào)整和修持,讓我們現(xiàn)有的生活狀態(tài)、心態(tài),逐漸契合于“道”的本真?;畹妹靼着c否,不在于你擁有多少物質(zhì),住在哪里,而在于你的心是否足夠澄澈。心能沉靜下來,才能看清生命的實相。
很多人對修道生活充滿浪漫想象,卻不知道,這種對“另一種生活”的過度執(zhí)著和癡迷,反而會加深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抱怨——這恰恰與道教倡導(dǎo)的清靜無為背道而馳。
道長們常說“過好自己的生活”,首要之義就是打破對“修行形式”的迷戀。修行不是表演,不需要向世界展示你的“無欲無求”。無為的精髓在于心——放下對“必須如何”的執(zhí)著,放下那個總在分別、計較的“小我”。
當(dāng)你試著以一顆放空、無我的心態(tài)去生活,慢慢洗掉心中那些“好與壞”、“喜歡與討厭”的標簽,就會發(fā)現(xiàn),所有讓我們覺得好或不好的感受,其實都源于自己的心念。煩惱有它的根源,快樂也有它的歸處。對人生不滿,往往是因為我們還沒學(xué)會用修行的心,去反觀和轉(zhuǎn)化自己的困境。
對于我們普通人而言,活好這一生,活得明明白白、問心無愧,這就是在人間最實在、最有意義的修行。無論你是何種身份,身處何地,修行只關(guān)乎你自己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它不會在別人身上自動發(fā)生,也不必急于求成地非要達到某個玄妙的境地。
人生路長,每一步都有它該有的風(fēng)景和收獲。每個人的生命軌跡看似不同,其實都是大道運行的萬千展現(xiàn)之一。用一生的時間,透過眼前的人事物(外相),去參悟背后那個恒常不變的道理(真一之道),在看似虛幻的世事中修得真實的智慧——這樣的“借假修真”,正是我們活在人世間,最值得投入的修行。
閱讀到此,本文完畢。愿有緣讀到本文的朋友,吉祥富貴,諸事順意;
喜歡本篇文章的朋友,歡迎大家點贊,轉(zhuǎn)發(fā),收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