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9月28日20點30分,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的燈剛亮起——’周首相,明天咱們用什么筆?’田中角榮壓低聲音問。”這句不起眼的試探,成了第二天聯(lián)合聲明簽字現(xiàn)場的小插曲,也讓兩位老練的政治家彼此心照不宣。周恩來并未立即回答,他只是微微一笑,舉起茶杯示意:“明天再說?!睔夥蛰p松,卻暗藏機關。
時間往前撥回三十年。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盟軍占領、美國援助、冷戰(zhàn)格局,一層層繩索把東京牢牢拴在華盛頓腰間。中國這邊,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對外政策“向蘇聯(lián)一邊倒”,北京與東京幾乎沒有正式往來。國家之間雖隔著東海,但民間往來并未完全枯竭。日本勞工團體、學術界人士頻頻組織“友好訪華團”,船票、簽證和口號里都透著一句話:不想再打仗,想做生意。
1954年,鳩山一郎取代吉田茂。新首相對赴華持開放態(tài)度,周恩來隨即拋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給了日方一個可以轉身的臺階。中國寬大處理在押日軍戰(zhàn)犯,更像一劑強心針,東京市民從報紙上看到一行小字:“戰(zhàn)犯回家?!焙芏嗳说谝淮斡X得,和中國重新握手或許并不遙遠。
政治風向說變就變。1957年岸信介上臺,高調跟隨美國遠東戰(zhàn)略,拒簽貿(mào)易備忘錄、禁止文化交流。彼時的北京對此并不驚慌,周恩來在一次內(nèi)部談話中提醒工作人員:“日本的對華態(tài)度是鐘擺,總有回擺的時候?!惫黄淙?,1960年岸信介因安保條約引發(fā)的大規(guī)模示威黯然下野。接替者池田勇人放低姿態(tài),中日貿(mào)易額從幾千萬美元升至數(shù)億美元,民間往來更是翻倍增長。
進入六十年代末,國際舞臺瞬息萬變。1969年尼克松登上白宮的同時,中國的聯(lián)合國席位問題加速發(fā)酵。1971年10月,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2758號決議,北京代表團取代臺北代表團,這一票不僅改變了中美,也震動了日本。外交圈流傳一句玩笑:“聯(lián)合國那一錘,東京先聽見了回音?!?/p>
佐藤榮作仍舊選擇觀望??删驮谒q豫時,田中角榮迅速崛起。田中出身農(nóng)家,渾身帶著“泥腿子敢闖勁”。他敏銳察覺到,如果讓美國在北京搶占先機,日本將被動太久。1972年7月,田中角榮就任首相,三個星期后就對外放出風聲:“東海的風,變了。”緊接著,他讓外相大平正芳秘密擬草一份對華關系正?;桨?,要求用語“簡潔、務實、不拐彎”。這份文件后來演變?yōu)椤吨腥章?lián)合聲明》的雛形。
中國方面同樣保持節(jié)奏。周恩來會見多批訪華的日本政界、工商界人士時,總在茶幾上擺三本簿子:貿(mào)易統(tǒng)計、往來名單、新聞剪報。周恩來隨手翻頁,向客人點數(shù)兩國間“人流、貨流、信息流”每年的變化曲線,“數(shù)據(jù)不會說謊”,這句激將法常常讓對方面露尷尬,隨即開誠布公。
9月25日傍晚,田中的專機落地北京南苑機場。走下舷梯的一瞬間,他清楚自己肩負的,是戰(zhàn)后27年來中日關系的第一張“復原處方”。周恩來親自到機坪迎接,兩人握手時間長達57秒,媒體捕捉到田中略顯緊張地抖了一下肩。當天夜里,雙方工作人員馬拉松式地核對措辭,“殖民侵略”“戰(zhàn)爭責任”“臺灣歸屬”三處最難啃的字眼在文件上圈圈劃劃,折返三次才敲定。
9月28日下午第三輪首腦會談中,田中忽然提出:次日簽字能否使用毛筆?他聲稱:“毛筆才體現(xiàn)東方傳統(tǒng),傳給后世留紀念。”此言一出,日本記者團大感欣慰,以為首相抓住了禮儀高地。周恩來沉吟幾秒,表面平靜,心里卻敏銳意識到一個細節(jié)——自己因延安摔馬留下的右臂舊傷,提筆寫大字已十分吃力。一旦現(xiàn)場使用毛筆,勢必暴露行動不便,影響儀式流暢,更給外媒制造話題空間。他當即笑答:“被將一軍”,話鋒一轉,提出雙方各自保留習慣,“我用鋼筆,你隨意”。田中見好就收,沒有堅持。
29日上午十時,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紅地毯延伸到簽字桌前,兩國國旗并列。周恩來穩(wěn)坐左側,姬鵬飛、大平正芳分列兩端。田中角榮選擇了粗桿毛筆;周恩來則拿起黑色鋼筆,墨水裝得滿滿當當。文件兩端的簽名一橫一豎,對比強烈,卻又相映成趣。按攝影記者后來的回憶:“鋼筆劃過紙面輕響,毛筆擦過宣紙沙沙作答,仿佛兩個時代在同一張紙上對話?!?/p>
文件簽完的瞬間,現(xiàn)場雖未奏樂,但長時間的掌聲足以掩蓋所有語言。聯(lián)合聲明的關鍵條款清晰寫明:日本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充分理解并尊重中方關于臺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立場;兩國放棄對戰(zhàn)爭賠償?shù)囊?;雙方建立和平友好關系。條文不多,卻為此后五十年的中日交往畫出根本坐標。
簽字儀式結束,周恩來略帶調侃地對田中說:“首相的字寫得很好,看來年輕時下過功夫?!碧镏兄t遜回禮:“鋼筆也不差,周首相的行書一氣呵成,后生佩服?!币痪渫嫘ψ尵o繃三天的神經(jīng)瞬間松弛,雙方在會見廳里共進午宴,隨口聊到各自故鄉(xiāng)的稻田、茶園。那頓飯沒有排場菜,只是四道川菜、兩道日式小食,簡單卻象征新的起點。
至此,中日邦交正常化塵埃落定。此后兩國貿(mào)易額在短短三年內(nèi)沖破百億美元大關,日本企業(yè)掀起“對華建設元年”,中國也獲得了急需的資金、技術與市場。盡管之后波折不斷,但1972年的那支鋼筆與那桿毛筆,仍被視為戰(zhàn)后東亞格局的一次精密校準。
回看整個過程,一個小細節(jié)透露出周恩來和田中角榮截然不同卻又互補的政治手腕:一方借禮儀試探底線,一方以幽默化解難題;一支筆表面微不足道,背后卻是國家利益與個人能力的同步博弈。正因如此,這段插曲才格外耐人尋味,也讓歷史在嚴肅的硬殼里多了幾分人情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