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照進窗戶時,有些人需要花半小時才能從床上挪到輪椅;上樓梯時,有人明明看著臺階近在眼前,雙腿卻像灌了鉛一樣難以抬起……這些場景的背后,藏著一個“無聲的掠奪者”——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它像一條緩慢收緊的繩索,一點點剝奪患者的行動能力,卻又讓人在初期難以察覺。
雙下肢的無力感,往往從“不對勁”開始。有人發(fā)現(xiàn)走路時腳尖總是不自覺拖地,有人發(fā)覺蹲下后再站起來需要扶著墻借力。起初以為是勞累,直到某天發(fā)現(xiàn)小腿肌肉變得松軟,甚至出現(xiàn)肉眼可見的萎縮——原本結(jié)實的腿圍日漸消瘦,皮膚下凸起的骨骼輪廓越來越清晰。這種“萎縮”不是單純的消瘦,而是肌肉纖維被不可逆地破壞,就像被蛀空的樹干,外表尚在,內(nèi)里已然脆弱。
隨著病情發(fā)展,步態(tài)障礙成為生活的分水嶺?;颊咦呗窌r會不自覺地身體搖晃,像踩在棉花上一樣不穩(wěn)。為了保持平衡,有人會不自主地挺起肚子、張開雙臂,形成獨特的“鴨步”;也有人因足部肌肉退化,出現(xiàn)腳趾蜷曲、足弓塌陷,每走一步都像踩在碎玻璃上。更令人焦慮的是,這種衰退不會停下——今天是走不遠,明天可能就需要助行器,后天或許連站立都成了奢望。
但這場“無聲戰(zhàn)役”中最煎熬的,往往是心理的崩塌與重建??粗R子里日漸消瘦的雙腿,有人會在深夜反復(fù)揉捏肌肉,試圖喚醒它們的力量;有人害怕出門聚會時成為焦點,主動切斷社交;也有父母在孩子面前強裝鎮(zhèn)定,轉(zhuǎn)身卻因想到“未來孩子會不會坐輪椅”而淚流滿面。這種絕望,比身體的疼痛更噬人心魂。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