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李志遠!你給我解釋清楚!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縣委書記王建華猛地拍桌而起,茶杯應聲倒地,瓷片四濺。整個會議室的空氣瞬間凝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坐在對面的李志遠臉色慘白如紙,雙手不受控制地顫抖著,嘴唇蠕動了半天才擠出幾個字:"王書記,我...我沒有..."
"沒有什么?你當了18年村支書,眼看著就要大功告成,結果給我出這檔子事!"王建華的聲音在會議室里回蕩,每一個字都像重錘砸在李志遠心上。
李志遠低著頭,額頭上豆大的汗珠不斷滾落。這個在村民眼中鐵骨錚錚的男人,此刻竟然像個做錯事的孩子一樣瑟瑟發(fā)抖。
到底發(fā)生了什么?這個全縣聞名的扶貧模范,為什么會坐在這里接受約談?
時間回到三天前,李志遠還沉浸在即將勝利的喜悅中。
"老李,明天驗收組就來了,你緊張嗎?"妻子劉美蘭端著一碗小米粥走進屋子,看著正在整理資料的丈夫。
李志遠抬起頭,眼中滿含著激動的淚水:"美蘭,你知道我等這一天等了多久嗎?18年啊!整整18年!"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遠處的村莊。夜色中,家家戶戶都亮著電燈,再也不是18年前那個連油燈都點不起的貧困村了。
"還記得當初我剛當上村支書的時候嗎?"李志遠的聲音有些哽咽,"全村80戶人家,沒有一條像樣的路,沒有一間像樣的房子。村民們吃了上頓沒下頓,孩子們光著腳丫上學..."
劉美蘭放下碗,走到丈夫身邊,輕撫著他的后背:"都過去了,你看現(xiàn)在多好。"
"是啊,現(xiàn)在好了。"李志遠轉過身,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79戶脫貧,只剩下最后一戶。明天驗收一過,咱們青山村就能徹底摘掉貧困帽子了!"
但是,此時的李志遠并不知道,這"最后一戶"將成為他18年扶貧路上最大的噩夢。
李志遠的扶貧之路,要從18年前說起。
2006年的春天,32歲的李志遠接任青山村村支書時,眼前的景象讓他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這還是人住的地方嗎?"李志遠站在村口,看著眼前破敗不堪的村莊,心如刀絞。
80戶人家,大部分住的都是土坯房,一下雨就漏水。村里沒有一條水泥路,一到雨季就泥濘不堪,村民們出門全靠兩條腿。更要命的是,村里沒有產(chǎn)業(yè),沒有收入來源,村民們只能靠種地勉強糊口。
"李支書,你是城里來的干部,見多識廣,一定能帶我們過上好日子吧?"村民趙大山拉著李志遠的手,眼中滿含期待。
李志遠握緊趙大山的手,鄭重承諾:"大山叔,我發(fā)誓,一定要讓咱們村的鄉(xiāng)親們都過上好日子!"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
第一個攔路虎就是修路。青山村地處偏僻,要想脫貧,首先得把路修通。但是修路需要錢,村里一分錢都拿不出來,縣里的資金遲遲不到位。
"不能等了!"李志遠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自己墊錢修路。
"志遠,你瘋了嗎?修路要幾十萬,咱家哪有那么多錢?"劉美蘭看著丈夫遞過來的借款合同,驚得目瞪口呆。
"房子抵押出去,再借點高利貸,應該夠了。"李志遠咬著牙說道。
"高利貸?你知道那利息有多高嗎?萬一還不上怎么辦?"劉美蘭的聲音都顫抖了。
李志遠握住妻子的手:"美蘭,相信我。路修通了,村里的農(nóng)產(chǎn)品就能運出去,大家有了收入,我們的錢也能還上。"
就這樣,李志遠把自己的房子抵押給銀行,又借了高利貸,湊夠了50萬元修路款。
修路的過程異常艱難。青山村地勢崎嶇,到處都是石頭,每前進一米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李志遠每天天不亮就到工地,直到深夜才回家,整個人瘦得脫了形。
"李支書又暈倒了!"一天下午,正在指揮施工的李志遠突然眼前一黑,倒在了工地上。
村民們七手八腳地把他送到衛(wèi)生院,醫(yī)生檢查后搖頭嘆息:"營養(yǎng)不良,過度勞累,再這樣下去身體會垮掉的。"
躺在病床上的李志遠聽到醫(yī)生的話,掙扎著要起來:"不行,路還沒修完,我不能躺在這里。"
"志遠,你命都不要了嗎?"劉美蘭哭著按住丈夫。
"我的命不重要,重要的是讓鄉(xiāng)親們過上好日子!"李志遠眼中燃燒著堅定的火焰。
半年后,青山村的第一條水泥路終于修通了??粗教箤掗煹牡缆罚迕駛兗拥脽釡I盈眶。
"李支書,您是我們的恩人?。?趙大山跪在地上,向李志遠磕頭。
"大山叔,快起來!"李志遠連忙扶起趙大山,"這只是第一步,我們還要修更多的路,建更好的房子!"
路通了,但問題遠沒有解決。青山村的村民們大多數(shù)沒有技術,沒有資金,想要發(fā)展產(chǎn)業(yè)談何容易?
李志遠開始挨家挨戶走訪,了解每家每戶的具體情況。
"大山叔,您家?guī)卓谌??有什么特長?"李志遠坐在趙大山家的破舊沙發(fā)上,認真記錄著。
"三口人,我和老伴,還有一個兒子在外面打工。特長?"趙大山苦笑著搖頭,"我就是個老農(nóng)民,除了種地什么都不會。"
"種地也是特長啊!"李志遠眼睛一亮,"大山叔,我聽說您種的玉米特別好,能不能擴大種植規(guī)模?"
"想是想,可是沒有啟動資金啊。"趙大山嘆了口氣。
"資金的事我來想辦法!"李志遠拍著胸脯保證。
為了幫村民們籌集啟動資金,李志遠又開始四處奔走。銀行不肯貸款給農(nóng)民,李志遠就用自己的名義擔保;政府的扶貧資金申請程序復雜,李志遠就一趟趟跑縣里、市里,磨破了嘴皮子。
"李支書,求求您幫幫我們家吧!"村民李桂花拉著李志遠的衣袖,眼淚如雨下,"我老公生病了,家里欠了一屁股債,孩子都快上不起學了。"
李志遠看著李桂花一家的慘狀,心如刀割。當天晚上,他就把自己僅有的3000元積蓄送了過去。
"李支書,這錢我們不能要!"李桂花的丈夫掙扎著要起床還錢。
"別說了,先把病治好,把孩子的學費交了,其他的以后再說。"李志遠按住他的肩膀。
這樣的事情在青山村數(shù)不勝數(shù)。每當村民遇到困難,李志遠總是第一個伸出援手。幾年下來,他不僅花光了自己的積蓄,還欠下了一大筆外債。
"志遠,咱們家已經(jīng)山窮水盡了,你還要這樣下去嗎?"劉美蘭看著家里的欠條,忍不住哭了出來。
"美蘭,再堅持一下,等村民們富起來了,我們的日子也會好過的。"李志遠抱住妻子,但他的聲音也有些顫抖。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2010年,劉美蘭懷孕了,但由于營養(yǎng)不良和過度勞累,孩子還沒出生就流產(chǎn)了。
"都是我的錯!"李志遠跪在醫(yī)院的走廊里,痛哭失聲,"我對不起你,對不起孩子!"
劉美蘭虛弱地躺在病床上,淚水無聲地流淌:"志遠,我不怪你,我知道你是為了村民們好??墒?..可是我們的孩子..."
這件事給李志遠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但他并沒有放棄。他把對孩子的愧疚轉化為對扶貧事業(yè)的更大動力。
"既然我們沒有孩子,那就把全村的人都當成我們的孩子吧。"李志遠握著妻子的手,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在李志遠的努力下,青山村開始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2年,村里建起了第一個養(yǎng)雞場,趙大山一家率先脫貧。
2014年,村里引進了果樹種植技術,20戶人家靠種蘋果走上了致富路。
2016年,村里辦起了農(nóng)家樂,吸引了大批城里人來旅游消費。
2018年,村里建起了小型加工廠,解決了剩余勞動力的就業(yè)問題。
一戶接一戶,青山村的貧困戶越來越少。但李志遠的身體卻越來越差,頭發(fā)花白了,腰也彎了,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了十幾歲。
"李支書,您辛苦了!"每當有村民這樣對他說,李志遠總是擺擺手:"不辛苦,看到大家過上好日子,我心里比什么都高興。"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脫貧攻堅工作帶來了巨大沖擊。村里的農(nóng)產(chǎn)品滯銷,農(nóng)家樂停業(yè),許多已經(jīng)脫貧的家庭又面臨返貧的風險。
"不能讓鄉(xiāng)親們再回到從前!"李志遠連夜召開村委會議,制定應對方案。
他聯(lián)系電商平臺,幫村民們開網(wǎng)店賣農(nóng)產(chǎn)品;他協(xié)調(diào)銀行,為受疫情影響的農(nóng)戶提供貸款;他組織村民們學習直播帶貨,拓寬銷售渠道...
"李支書,您這是要累死自己??!"村民們看著日夜操勞的李志遠,心疼不已。
"累死也值得!只要能保住大家的脫貧成果,我死而無憾!"李志遠的話語中透著無比的堅決。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李志遠的努力下,青山村不僅挺過了疫情,還實現(xiàn)了逆勢增長。到2023年底,全村80戶人家,已經(jīng)有79戶成功脫貧。
"馬上就要勝利了!"李志遠站在村委會門前,望著遠處的青山綠水,心中充滿了自豪和激動。
18年的風風雨雨,18年的艱苦奮斗,青山村終于要徹底告別貧困了。村民們也對李志遠充滿了感激和敬佩。
"李支書是我們的恩人?。?
"要不是李支書,我們哪能過上今天的好日子?"
"李支書把自己的命都搭進去了,就為了讓我們脫貧!"
村民們的話傳到李志遠耳中,他總是淡淡一笑:"這是我應該做的。"
但是,在這一片贊揚聲中,李志遠的心里卻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一個讓他夜不能寐的秘密。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李志遠總是會走到村子的另一頭,遠遠地望著那棟破舊的土坯房。房子里微弱的燈光時明時暗,就像他內(nèi)心的煎熬一樣,從未停止過。
"為什么...為什么偏偏是..."李志遠握緊雙拳,牙齒咬得咯咯作響。
18年來,他幫助了村里的每一戶人家,唯獨對那一戶,他始終沒有伸出援手。
這究竟是為什么?那戶人家到底有什么特殊之處?
2024年3月15日,脫貧攻堅驗收的日子終于到了。
一大早,李志遠就穿上了他最好的衣服——一套已經(jīng)洗得發(fā)白的中山裝,這是他結婚時買的,18年來舍不得扔掉。
"志遠,你今天看起來特別精神。"劉美蘭幫丈夫整理著衣領,眼中滿含著驕傲。
"今天是個好日子,我們村要徹底脫貧了!"李志遠的聲音有些顫抖,不知道是激動還是緊張。
驗收組一行五人,由縣扶貧辦主任陳建軍帶隊。他們的臉上都帶著嚴肅的表情,手里拿著厚厚的資料夾。
"李支書,聽說你們村的脫貧工作做得很好,今天我們就來實地驗收一下。"陳建軍握著李志遠的手說道。
"請各位領導放心,我們一定經(jīng)得起檢驗!"李志遠挺直胸膛,聲音洪亮。
驗收工作從上午九點開始,驗收組按照名單逐戶走訪。每到一家,他們都要仔細查看住房條件、收入來源、醫(yī)療保障等各項指標。
第一戶是趙大山家。
"大山叔,這是您家去年的收入證明嗎?"驗收組成員仔細查看著材料。
"是的,我家去年養(yǎng)雞收入3萬多,種蘋果收入2萬多,總共有5萬多呢!"趙大山滿臉笑容,"這都多虧了李支書??!"
"房子也挺不錯的,什么時候蓋的?"
"2015年蓋的,李支書幫我申請了危房改造補助,還自己掏錢給我買建材。"
驗收組成員在表格上打了個勾,表示通過驗收。
李志遠站在一旁,心中暗暗松了口氣。
第二戶、第三戶、第四戶...一戶接一戶,驗收工作進展順利。每一戶都符合脫貧標準,每一戶都對李志遠感激不盡。
"李支書,您真是我們的大恩人啊!"
"要不是李支書,我們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李支書為了我們,把自己都搭進去了!"
村民們的話讓驗收組成員們也感動不已。
"李支書,你確實是個好干部。"陳建軍拍著李志遠的肩膀說道。
李志遠謙虛地笑了笑:"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驗收工作接近尾聲。78戶已經(jīng)驗收完畢,全部符合脫貧標準。李志遠的心情越來越激動,勝利就在眼前了!
"還有最后一戶。"陳建軍翻著手中的名單,抬頭看向李志遠,"李志強戶,在哪里?"
聽到這個名字,李志遠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他的身體微微顫抖,額頭上開始冒出冷汗。
"李...李志強..."李志遠的聲音有些發(fā)抖。
"怎么了?李支書,你沒事吧?"陳建軍關切地問道。
"沒...沒事。"李志遠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就在前面,我...我?guī)銈內(nèi)ァ?
一行人朝著村子的另一頭走去。李志遠走在前面,每一步都顯得那么沉重,仿佛腳上綁著千斤重的鐵塊。
18年了,他無數(shù)次從這條路經(jīng)過,但從未像今天這樣害怕。
村子的最東頭,有一棟破舊的土坯房,在周圍嶄新的樓房映襯下顯得格外刺眼。房頂?shù)耐咂嵬崤づぃ瑝ι系耐疗ひ呀?jīng)剝落了大半,木門的油漆早已脫落,露出斑駁的木紋。
"就是這里。"李志遠停在門前,聲音低得幾乎聽不見。
驗收組成員們看著眼前的破房子,臉上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這樣的房子,在其他地方早就該拆除了,怎么還有人住?
"咚咚咚。"陳建軍敲了敲門。
"誰???"里面?zhèn)鱽硪粋€蒼老的聲音。
"扶貧驗收組的,請開門配合檢查。"
吱呀一聲,破舊的木門緩緩打開。一個頭發(fā)花白、身材瘦削的老人出現(xiàn)在門口,他的眼神有些躲閃,看到李志遠時,臉上閃過一絲復雜的表情。
"你們進來吧。"老人側身讓路。
屋內(nèi)的景象讓驗收組成員們倒吸了一口冷氣?;璋档姆块g里,幾乎沒有像樣的家具,墻壁上到處都是裂痕,地面坑坑洼洼,角落里還在滴水。
"這...這是李志強的家?"陳建軍難以置信地問道。
李志遠站在門口,沒有進屋,只是緊握著雙拳,渾身顫抖。
"請問您叫李志強嗎?"驗收組成員詢問老人。
"是...是的。"老人點了點頭,目光不敢看向門口的李志遠。
"您家的經(jīng)濟狀況怎么樣?去年的收入有多少?"
老人低著頭,聲音如蚊子般細?。?沒...沒什么收入,就靠低保過日子。"
驗收組成員們面面相覷,這明顯不符合脫貧標準。他們翻開材料,仔細核對著各項數(shù)據(jù)。
房屋:不達標,仍是危房。
收入:不達標,僅靠低保維持基本生活。
醫(yī)療:老人患有多種慢性病,醫(yī)療費用是沉重負擔。
教育:孫子因為家庭困難,初中畢業(yè)就輟學打工。
"這戶明顯沒有達到脫貧標準。"驗收組成員小聲議論著。
陳建軍神情嚴肅地走到李志遠面前:"李支書,你能解釋一下這是怎么回事嗎?為什么這戶的情況和其他79戶差別這么大?"
李志遠張了張嘴,卻發(fā)不出聲音。他的臉色已經(jīng)白得如同白紙,額頭上的汗珠如雨點般滴落。
"李支書?"陳建軍又問了一遍。
屋內(nèi)突然傳來一陣壓抑的哭泣聲,老人蹲在墻角,雙手捂著臉,肩膀不停地抖動著。
驗收組成員們的表情越來越嚴肅,他們意識到這里面一定有什么不為人知的故事。
"李支書,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陳建軍的聲音變得嚴厲起來。
李志遠終于抬起頭,他的眼中充滿了痛苦和掙扎,嘴唇蠕動了幾下,卻始終說不出話來。
空氣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在等待著李志遠的解釋。
良久,李志遠才擠出幾個字:"他...他是..."
這句話如同晴天霹靂,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震驚得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