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中央軍委準備選派干部支援西藏建設。任榮聽說后,馬上回家和妻子黃琳商量,主動提出想去西藏工作。
黃琳忍不住勸道:"咱們剛安頓下來沒多久,你又要往那種偏遠艱苦的地方跑。你腿腳本來就不方便,那邊天氣又冷得要命,保暖設施也不夠,還是別去了吧。"
任榮把黃琳拉到身邊坐下,輕聲開導她:"毛主席教導我們,好同志就該迎難而上,黨員更要服從組織安排。我這么做是聽主席的話,你覺得應不應該去?"
黃琳輕輕握住任榮的手,語氣堅定地說:"確實該去,就是有點擔心。不過你說得在理,咱們都是黨員,得聽組織安排。"
說完,他倆相視一笑,臉上寫滿了開心。
任榮和黃琳相伴50載,但真正團聚的日子只有17年。剩下的33年里,任榮不是在戰(zhàn)場拼殺,就是在邊疆駐防。面對這樣的生活,黃琳從沒有半句怨言。每次丈夫離家時,她都會說:"家里的事都交給我,你只管專心在前線工作。"
任榮1917年出生在四川蒼溪縣一個貧苦農民家里。那時候苛捐雜稅把老百姓壓得抬不起頭。因為祖輩都不識字,地主耍了個花招就把他們家的地給霸占了。沒了土地的農民,日子過得有多艱難就不用說了。
任榮家境不好,但父母咬牙供他上學。老話說"讀書能改變命運",這是窮人翻身的唯一希望。11歲時,他終于進了學堂。在校期間,他勤奮用功,成績拔尖??上Ш髞硪驗閷嵲诮徊黄饘W費,不得不中途退學。
黃琳的日子比任榮還要苦。她1918年出生在四川通江縣一個窮得叮當響的農民家里。家里實在揭不開鍋,8歲就被賣到別人家當童養(yǎng)媳,后來又轉賣到另一戶。這丫頭脾氣犟,經常挨揍。
1932年年底,紅四方面軍進入四川。第二年春天,部隊開始招募新兵。當時才16歲的任榮報名參軍,被安排到紅三十軍八十八師政治部宣傳科工作。臨走時,他母親拉著他的手說:"現(xiàn)在你是紅軍戰(zhàn)士了,我們沒法再照顧你。到了部隊要勇敢作戰(zhàn),爭取立功!"
那年,黃琳借著出門割草的時機,在姑姑的協(xié)助下,一口氣跑了90多里地參加紅軍,被安排到紅四方面軍總醫(yī)院當護理員。臨走前,姑姑流著淚對她說:"去當兵吧,總比在別人家受苦受累強。"
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踏上了長征之路。在艱苦的行軍過程中,戰(zhàn)士們三次翻越雪山、穿越草地,任榮和黃琳差點在這段險途中犧牲。
8月,任榮所在的部隊從毛兒蓋開拔,向班佑方向挺進,途中要穿越松潘草地。行軍四五天后,任榮的腳被刺傷,傷口感染得很厲害。臨近班佑那天,他疼得幾乎只能在地上爬。正當他快要撐不住時,學員隊的班長和戰(zhàn)友們趕來幫忙,拉著他慢慢走出了那片沼澤地。
9月,任榮第二次攀登達古雪山,走到半路突然腹部劇痛,疼得蜷縮在路邊直叫喚。這時紅軍大學政治部主任王新亭正好經過,見狀立即把自己的馬讓給任榮騎。下山路上,王新亭還特意安排警衛(wèi)員攙扶著他。
黃琳的處境不比任榮輕松。長征路上,組織安排她去炊事班干活。和任榮相同,雪山草地她都經歷過,還得背著沉甸甸的銅鍋趕路。每到休息點,她就得忙著撿柴火、燒水做飯,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后來第三次穿過草地,她被調到野戰(zhàn)醫(yī)院當護士,這才離開了炊事班。
1936年年底,紅軍完成長征抵達甘肅慶陽時,任榮被任命為教導師的政治教員。在此期間,通過老戰(zhàn)友羅烈寶——當時擔任紅軍野戰(zhàn)醫(yī)院指導員的介紹,任榮與黃琳相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