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春官·大宗伯》中有云:“以兇禮哀邦國之憂: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兇札,以吊禮哀禍災,以禬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p>
這句話中提到的“兇禮”,就是西周時期形成的“五禮”之一,指的是跟兇喪有關(guān)的禮節(jié)。
但由于“兇禮”并非一般的吊唁哀悼,主要針對的是國家所遭遇的一些災難。而“以喪禮哀死亡”中的“喪禮”才是大家熟知的有關(guān)喪事的禮儀、禮制。
民間喪葬習俗中,有棺材在下葬途中不能落地的說法,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是迷信,但專家卻說其中有一定的科學依據(jù)。
第一、古代喪禮習俗,“事死如事生”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就占了一半。新生兒出生之時全家人都皆大歡喜,這是對生命的敬畏和祝福。家中有老人過世時,全家人則愁容滿面、涕淚連連,哀痛之情已無法用語言去形容。
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傳統(tǒng)習俗,所為為了讓逝者體面地離開人世,在他們?nèi)ナ篮筮€要舉行莊嚴而又肅穆的喪禮。
《荀子·禮論》中曾云:“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庇捎诠湃说乃枷敕浅j惻f,所以對封建迷信深信不疑。
他們相信人死之后會在陰間,過著類似陽間的生活。所以古代帝王、達官顯貴,一般都會生前建造陵寢,可以說地宮中的隨葬品,甚至建筑風格都與陽間毫無二致。
根據(jù)《周禮》中“喪禮”的傳統(tǒng)習俗來看,人死之后都要入土為安,這樣才能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