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書桌前,我翻看著我的“戰(zhàn)利品”。未用完的港幣葡幣靜臥在入境小票旁,PICI餐館的拍立得和維港的夜景照在臺燈下泛著暖光。手機里的照片,那是我站在維港畔、倚著大三巴,那一刻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在香港、澳門的日子,仿佛將整個世界的精彩都攥在了手心。
五月至七月的時光,就像一段不愿醒來的夢,霓虹燈的光影在樓宇間織出流動的彩綢、穿梭在九龍的紅色的士劃出利落的弧線、維多利亞港的晚風裹著海的氣息掠過耳畔,地鐵里粵語報站聲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就溜進了腦海里。
前些日子收到了粵港澳青年灣區(qū)故事征集活動暨廣東省第八屆大學生寫作大賽獲獎證書,三個鮮紅的印章——香港作家聯(lián)會、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澳門中文寫作學會,像三顆火種,輕輕一碰,記憶的“關閘”便轟然打開,那些在港澳的點點滴滴,一股腦地涌了出來。
第一次邂逅香港,是在2023年高考結束后的那個盛夏。站在尖沙咀,看著天星小輪劃過海面,霓虹燈在夜色里明明滅滅,那時我便知道,這座城市往后肯定會成為心底繞不開的牽掛。香港可以很近,近到高鐵直達西九龍,也可以遠到像是夢里閃爍、卻又無法觸及的霓虹燈光。
這段時光如星辰般璀璨,直到2025年的春夏,港澳之旅續(xù)寫了這段關于青春與夢想的難忘旅程。陳奕迅的《Shall We Talk》、李國祥的《摘星的晚上》還有鄧麗君的《漫步人生路》,是這段旅程最特別的注腳。去港澳前,耳機里循環(huán)著這兩首歌,旋律和歌詞勾得心癢難耐,對那片土地滿是期待。歸來后,再聽這些歌,熟悉的旋律一響,藏在記憶里的畫面便有了具象的輪廓。
給自己一個最好的“生日禮物”
2025年5月9日,我一個人背著包,包里裝著的是對20歲生日的期待,獨自踏上了去香港的路。從西九龍站過關后,順著人流走進柯士甸站,再搭港鐵拐進旺角的街巷。這里熱鬧得像煮沸的火鍋,人潮裹挾著街市的煙火氣涌來,商鋪懸掛的招牌琳瑯滿目、在頭頂層層疊疊,霓虹燈管勾勒出“茶餐廳”“押”的字樣,街邊咖喱魚丸的香氣混著空調外機的嗡鳴,織成出最鮮活的街景。
作為錢幣愛好者,每到一個新地方,我總愛搜羅些有特色的錢幣。在旺角的一家小店的柜臺里,我一眼就相中了一枚1897年的“香港一毫”銀幣,銀幣表面的包漿泛著溫潤的光澤,上面的紋路似在講述獅子山下的那段百年歷史。小店東主是本地阿姨,聽我從廣州來,立馬打開了話匣子。我們從銀幣聊到中國健兒在國際賽場上的表現(xiàn),阿姨說起那些高光時刻,眼里泛著光?!斑@是我們華人的驕傲!”那一刻,哪里還有什么內地和香港的界限,同為中華兒女的驕傲,在心間涌動。
夜幕降臨,我找到了提前訂好的旅館。旅館藏在尖沙咀街巷,位置方便得很。房間不大卻溫馨,一轉身就能碰到墻壁。地圖上的新界、九龍、港島,那些地名在昏黃的燈光下,顯得格外親切。
晚上,我來到銅鑼灣的PICI意大利餐館。推開門,濃郁的披薩香氣混著悠揚的音樂飄出來,店里的裝飾透著典雅的意大利風情。我磕磕巴巴地用英語和服務員交流,心里緊張得直打鼓??伤麄兡樕系男θ?,比餐館里的燈光還溫暖。當我小聲說今天是我生日時,“Happy Birthday”的祝福聲突然在店里響起來,我一下子慌了神,都忘了該說“唔該”還是“Thank you”。龍蝦意面的勁道、肉醬的濃郁,還有用料扎實的肉丸,每一口都裹著幸福的味道。店員幫我拍下那張手捧提拉米蘇的拍立得照片,把我連同燭光跳動的光影都定格在了那張小小的相紙上?,F(xiàn)在每次翻看,都是化不開的“港味”。
“葡國濠鏡澳”和中英街之行
5月23日從關閘口岸進入澳門。抵澳第一刻就是用澳門通乘搭公交前往大三巴牌坊,車窗外的葡式建筑漸次展開,大三巴牌坊仰頭可見,巴洛克雕刻繁復如織,藤蔓花紋纏著天使雕像,葡國風情與東方神韻在石縫里共生。幾百年前,東西方文化在這里交匯碰撞,才有了如今獨特的澳門。
從大三巴下來,我晃悠在澳門的老街上。杏仁餅、豬肉脯的香氣,還有蛋撻的焦香,一股腦地往鼻子里鉆。我走進一家澳門抹茶蛋撻店,酥脆的外皮一咬便咔嚓一聲裂開,香甜嫩滑的抹茶內餡混著果仁的香氣瞬間在舌尖化開,此刻才懂澳門的葡撻為何“名不虛傳”。
在一家紀念品店里,似葡國女郎般熱情的老板娘舉著葡萄牙圍巾打趣:“靚仔買給女朋友啦?”“還沒有呢。”“那我介紹澳門女仔給你呀!”笑聲里,澳門的熱情像午后陽光般裹住周身。
在大三巴附近逛著,我被一家名為“中國古錢公司”的店鋪吸引。店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錢幣,從古代的銅錢到現(xiàn)代的紀念幣。一位90多歲的阿公戴著老花鏡,讓助手遞給我一枚開元通寶,笑著說:“后生仔,外國人都稀罕咱們的錢幣文化,你瞧瞧這‘開元’二字,多有氣勢!”“知道為什么我們中國人叫‘唐人’嗎?那是因為在唐朝時中華文化就非常鼎盛了,像美國、泰國那邊都有唐人街啊?!蔽抑两穸加浀媚莻€阿公特別健談,從他1962年開始收集錢幣的故事,一直聊到中國的錢幣文化,當我離開時,我跟他約定:“下次來澳門我還來拜訪您,還來聽您講故事!”阿公揮揮手的身影,嵌在了澳門的慢時光里。
官也街是澳門的美食天堂。安德魯?shù)皳榭诟屑毮?,奶香濃郁,和之前吃的葡式蛋撻又是不一樣的風味;葡國雞的椰香咖喱,椒鹽蝦的鮮辣,每一樣都讓我吃得停不下來,每一口都是澳門的味道。
次日我從珠海赴深圳中英街,走在這條特別的街道上,左側深圳新樓拔地而起,右側香港民房爬滿綠藤。腳下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時光的交界點上。拐進街道右邊的一個小巷子里,我在菜園角的一家茶檔飲了杯奶茶,抬頭看到菜單下的地址:香港新界北區(qū)。忽然懂了這方水土的牽連。
“七一”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回到內地后,學校旁的港式茶檔成了我常去的“據(jù)點”。老板娘是香港元朗人,我熱情地跟她分享在香港和澳門的趣事,她也會跟我嘮香港的家長里短。在粵語和普通話的你來我往中,“港味”仿佛就藏在奶茶的絲滑回甘里,不再遙遠。
2025年7月1日,這天是香港回歸28周年??荚団徛晞偮洌_步便已奔向香港,耳機里放著《漫步人生路》,“目標推遠,讓理想永遠在前面”的歌詞伴一路向南。香港于我而言,早已不只是一座城市,它是夢想開始的地方。
彌敦道已被紅色點亮——五星紅旗與紫荊花紅旗在風里并肩舒展,公交車身貼著 “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成立28周年”的標語。旅館的阿姨一眼就認出了我,她穿著印有“中國,我為你加油!”的衣服,還給我指了指:“你上次來港就住的是這個房間嘞!”
晚上七點,“龍城冰室”的暖黃燈管圈出煙火氣,我穿梭在油尖旺區(qū)的大街小巷,追著那些閃爍的燈光跑。馬路旁的霓虹燈閃爍,車燈劃出一道道流光溢彩。
從尖沙咀到佐敦、從旺角到太子,像星光閃爍般的霓虹招牌曾為香港添上了無窮的色彩、生機和個性,這些燈牌有的邊角磨出歲月痕跡,玻璃管里的氖氣仍熱烈燃燒;有的換了LED新芯,卻仍守著老香港的魂。
在冰冷的高樓之間,它們就像溫暖的人間煙火,點亮了每一個夜晚,顯得格外親切。霓虹闌珊、五彩斑斕,它不再局限于一種獨特的視覺語言,我快門按得停不下來,想把這些紅的熱烈、綠的沉靜、黃的溫暖,永遠封存在鏡頭里——正如歌詞所唱,“愿摘下千束星光,將夢兒圓在你窗”。
次日清晨,我漫步在尖沙咀的海濱長廊,任由維多利亞港的海風輕輕拂過發(fā)絲,遠處的高樓在陽光下閃著光,像一個精神爽朗的香港人笑著道:“早晨!”
中環(huán)的高樓一棟接著一棟,金融機構的玻璃幕墻映著藍天,五星紅旗和紫荊花紅旗迎風飄揚,車水馬龍里盡是國際都市的朝氣。中環(huán)的老巷飄來茶香,蘭芳園的絲襪奶茶正從銅壺傾瀉。老師傅將紅茶在棉布袋中反復沖撞,茶湯撞入淡奶的瞬間,濃香伴著綿密的泡沫似琥珀流動。“這叫‘撞茶’,茶水交融才有靈魂?!彼χ梁?。我嘬一口冰奶茶,入口的瞬間,茶澀與奶甜在舌尖搏斗又和解,濃郁的茶香和奶香經(jīng)過博弈之后又緩緩散開,微微的苦澀后是悠長的回甘,那一刻,終于懂了為什么蘭芳園奶茶能成為香港的味覺符號。
在元朗區(qū),手寫繁體的店鋪保留著老香港的味道,不似九龍匆忙的生活節(jié)奏。當天下午過羅湖口岸時,恍惚間,看著夕陽把樓宇染成暖橘色,突然鼻子一酸。原來夢想從來不是遙不可及的星,它藏在香港的霓虹里,在澳門的蛋撻香里,藏在每一步勇敢邁出的腳步里。
香港和澳門的旅程,是我永遠厚藏在青春記憶里的寶藏。在這里,我能跟不同的文化打成一片,也讓我更加堅定地追逐夢想。每一段經(jīng)歷,每一次相遇,都串成了屬于我的青春故事。
我知道,和這兩座城市的緣分,才剛剛開始。未來的日子里,熱烈的青春與執(zhí)著的夢想,還將在這片土地上,續(xù)寫更多未完的故事。
圖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程詩弘,中共預備黨員,湘籍粵人,廣州市青年作家協(xié)會會員,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珠江學院學生,愛好文學,偶有文字在刊物發(fā)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