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本美和這次加盟四川乒超俱樂部,說實話,算盤打得是真的響,明明嘴上說是“來賺錢”,可真正了解乒超情況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她壓根就不是沖錢來的,背后的核心目的只有一個——練技術(shù)、漲球。
為什么這么說?咱們來看實際狀況,四川隊在乒超里邊一直不算強隊,甚至好幾年都是排倒數(shù),乒超是有獎金,冠軍聽說能拿兩三百萬,可四川隊離冠軍差得可不是一星半點。
要是真為了賺錢,她干嘛不選山東魯能、深圳大學這種傳統(tǒng)強隊?那邊獎金高、曝光多,還能常贏球,深圳大學那邊不還有平野美宇嗎?都是日本人,也有個照應。
但她偏偏選了四川,家鄉(xiāng)隊是一方面,但說到底,還是機會和訓練質(zhì)量更符合她現(xiàn)在的需求。
其實不止她,任何一個外國高水平選手來中國打球,主要目標都非常一致——就是來提高的,中國乒超的整體水平擺在那兒,世界上找不出第二個聯(lián)賽能集中這么多頂尖球員。天天跟最強的人打,強度、節(jié)奏、戰(zhàn)術(shù)應變,每一樣都能逼著你進步,這種環(huán)境,回日本或者去歐洲打聯(lián)賽根本比不了。
張本美和從13歲開始就打國際比賽,到現(xiàn)在17歲,正處在技術(shù)成型和上升的關(guān)鍵階段,她需要的是實戰(zhàn)、是高質(zhì)量對抗,而不是單純追求短期收入。
在四川隊,她大概率會有更多上場機會,甚至承擔更核心的角色,這一點如果是在山東、深圳那種明星云集的隊伍,反而不一定能實現(xiàn),強隊中外援不少,但真正能放開打、全面鍛煉的位置其實有限。
她這個選擇,其實挺像當年日本足球球員的選擇——早些年不少人寧愿低薪也要去歐洲二三線聯(lián)賽踢球,根本不在乎一開始掙多少,關(guān)鍵是能練級、學東西,等實力夠了再回國家隊或者跳槽到更好的平臺,這是一種中長期的自我投資,非常理性。
對我們中國選手來說,這其實也是一個提醒,別看咱們整體實力占優(yōu),人家可是一直在找辦法追,尤其是這幾年,日本、韓國甚至歐洲一批年輕選手都在快速成長,打法越來越先進,比賽也越來越難打。咱們自己的小將,比如蒯曼、陳熠、石洵瑤,也真得加把勁,只有平時練得扎實、比賽中敢于突破,才能真正站穩(wěn)腳跟。
現(xiàn)在中國女乒雖然整體厚度還是夠的,但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一點不能放松,我們要的不僅是某幾個人強,而是整個梯隊都有競爭力,只有這樣,大賽中包攬四強、鎖定冠亞軍才更穩(wěn)。
說回張本美和,她這次來中國,本質(zhì)上就是一次“技術(shù)充電”,不打折扣地打一個賽季乒超,跟她平時在國際比賽中偶爾碰我們主力幾回,完全是兩碼事,這里的每一場球都可能暴露問題、也都可能帶來新的啟發(fā),等她再回國際賽場,或者代表日本出戰(zhàn)的時候,肯定會不一樣。
所以,真不用把她這次加盟看得太復雜或者多“劇情化”,這就是一名職業(yè)運動員做出的、非常清醒的決定,不在乎一時賺多少,而要真正提升自己——這才是核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