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博雅湖畔波光瀲滟;青衿列陣,七中校園氣貫長虹。8月19日,鄭州市第七高級中學2025級高一新生迎來第三日軍訓,“博雅小樹”們身著“博雅藍”定制校服,以晨跑喚醒意志,以訓練磨礪筋骨,以文化浸潤心靈,在“軍事技能+學科思維+品格養(yǎng)成”賦能的軍訓課堂中,書寫青春的壯美詩篇。
01、晨光破曉:青衿方陣踏歌行,腳步鏗鏘震九霄
晨曦時分,運動場已響起整齊的腳步聲。學子們身著藏青與白色交織的“博雅藍”校服,以班級為方陣,在教官的口令聲中立正站好,以前進之姿迎接新的一天?!傲⒄∠蛴铱待R!向前跑!”指令如金石相擊,漸漸地,腳步聲由凌亂邁至整齊,口號聲從怯懦轉(zhuǎn)為嘹亮。
02、日間淬火:鐵骨錚錚磨利刃,文心灼灼育英才
烈日當空,學??紤]到近期高溫,日曬強烈,軍訓場地遵循昨日安排,統(tǒng)一在學校東西環(huán)道的林蔭之下。今日教官們化身“細節(jié)導師”,目光如炬,對學子的動作做進一步的規(guī)范要求:“手臂貼緊!腳跟并攏!目視前方!身體微傾!”學生們雖著校服,卻以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從最初的松垮到逐漸挺拔如松,完成“定臂訓練”“蹲下起立”等要求動作。
03、博雅課堂:思維與品格的雙重賦能
下午2點30分,室內(nèi)課程打破“純體能”模式,開啟“軍事+學科+德育”的融合課堂,由各班班主任組織學生在教室學習《谷底翻身的60個富人思維》第一章。同學們或低頭沉思,或積極交流,讓思想訴諸筆端,形成自己的見解。本次課程學習如一把鑰匙,打開少年們對 “逆境成長” 的思考——“原來真正的強大,是在困頓中依然保持向上的力量”。
04、校史館與雷鋒館參觀:了解學校歷史 傳承雷鋒精神
各班按順序列隊,由班主任與教官帶隊,靜默有序參觀校史館與雷鋒事跡展覽館。
走進校史館,有關(guān)鄭州七中的老照片,在柔光中訴說著自己的故事;獎狀與文獻次第鋪陳,像一條時光長廊,把學校的肇始、跋涉與今日的成就一一勾連。同學們駐足其間,對未來的求學歲月生出無限憧憬。
移步雷鋒事跡展館,展柜里一件舊軍衣、一本日記,都在低聲講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的誓言。講解員聲情并茂,將雷鋒的點點滴滴化作涓涓細流,浸潤每一顆年輕的心——原來,無私奉獻與助人為樂并非高懸的標語,而是舉手投足即可踐行的溫暖日常。
05、內(nèi)務整理訓練 方寸間的規(guī)范
暮色四合時,操場又熱鬧起來。晚上7點的內(nèi)務訓練,是與“豆腐塊”的較量。生活老師捏著被角示范“三分疊,七分修”,教官蹲在地上講解“棱角要直如刀削”。起初軟塌塌的被子,在反復抻拉、折疊中漸漸有了模樣。當?shù)谝粋€標準的“豆腐塊”出現(xiàn)時,掌聲混著晚風飄向星空。
06、夜間訓練與唱響軍歌
夜空綴滿星辰,軍訓的腳步聲與軍歌聲在夜色里交融?!皥F結(jié)就是力量” 的合唱震得月色微微搖晃,少年們的臉龐在燈光與月光下閃爍——那是汗水的反光,更是信念的光芒。
8月19日的軍訓,是體能與意志的雙重淬煉,更是“博雅教育”與“家國情懷”的深度交融。從晨跑到夜訓,從書本到校史,從個人到集體,學生們在汗水中完成“新面孔”到“七中人”的身份蛻變。鄭州市第七高級中學以“五育并舉”為理念,將軍訓打造為立德樹人的“移動課堂”,讓每一滴汗水都成為滋養(yǎng)精神的甘露,讓每一次堅持都化作成長的基石。
供 稿 |陳嘉璽
編 輯 | 校 辦
審 核 | 劉 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