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印度前,沒人告訴我街角那股味能沖哭人。
回來三天,鼻腔還在回放。
背包客小K落地德里第一天,就被路邊垃圾山震撼。
手機鏡頭里,古城金廟閃閃發(fā)光,鏡頭外,污水橫流。
他在帖子里寫:我以為濾鏡能救一切,結果濾鏡先陣亡。
評論區(qū)炸了。
有人貼出自己踩到牛糞滑倒的淤青照。
有人曬出酒店陽臺外堆成小山的塑料餐盒。
為什么這么難?
人多地少,垃圾車跟不上扔的速度。
舊習慣難改,有人當街倒廢水,覺得雨會沖走一切。
城里小區(qū)交清潔費,錢被挪用,垃圾只能堆在巷口。
十年前去過的網友留言:那時更夸張,現(xiàn)在至少能看見垃圾桶。
進步像老牛拉車,慢,但確實在動。
小K臨走那晚,看到一群小孩拿鐵夾撿瓶子換錢。
他們笑著把空罐踩扁,碼得整整齊齊。
那一幕讓他把吐槽鍵改成了點贊鍵。
臟不是終點,是提醒。
下次出發(fā),帶的不止是胃藥,還有耐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