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九三大閱兵的日子越來越近,今年大家討論有點特別,除了關注閱兵本身,更盯著觀禮席上那幾個“空座位”:美國、英國、法國的高層代表,又一次選擇“缺席”。
這事兒說起來不算新鮮,但每次都能激起不少猜測:是真沒空,還是故意不給面子?最近外交部在記者會上回應這事兒,幾句話說得挺實在,也透著大國格局。
一、“缺席”不是簡單的“沒空”,背后藏著歷史話語權的爭奪
要說清楚英美法為啥不來,得先明白九三大閱兵的意義。對咱們中國人來說,這不僅是展示先進武器、紀念抗戰(zhàn)勝利,更是想讓世界記?。憾?zhàn)不是只有諾曼底登陸,東方戰(zhàn)場的十四年抗戰(zhàn)同樣慘烈,同樣改變了歷史走向??蓢H輿論場里,這事兒被提得太少了。長期以來,西方媒體總愛把諾曼底登陸捧得高高的,好像二戰(zhàn)勝利全靠他們;中國軍民付出的3500萬傷亡、蘇聯(lián)在東線抗擊德國主力的犧牲,常常被輕描淡寫地帶過。
這下問題就來了:如果中國把“十四年抗戰(zhàn)”的故事講好了,讓全世界都知道東方戰(zhàn)場的重要性,那西方一直以來的“歷史主導權”不就動搖了?畢竟,誰掌握了歷史解釋權,誰就掌握了道德制高點。所以英美法的“缺席”,表面看是外交姿態(tài),實際上更像是一種“軟抵制”——我不來,就能少給你一個傳播歷史敘事的機會,甚至還能在輿論上帶節(jié)奏:“你看,他們搞閱兵就是秀肌肉,我們不去是為了‘和平’?!?/p>
這種小心思,從西方媒體的報道里就能看出來。去年有場類似活動,他們鏡頭對著DF-41導彈猛拍,抗戰(zhàn)老兵方陣卻給個遠景模糊帶過。這不就是故意的嗎?想把閱兵往“軍事威脅”上引,卻對“銘記歷史、捍衛(wèi)和平”的主題裝看不見。其實咱們老百姓心里門兒清:先進武器和老兵方陣放一起,一點不矛盾——老兵代表“從苦難中站起來”,武器代表“再也不讓苦難重演”,這是一個國家從弱到強的真實寫照。西方媒體越這么報道,越顯得他們不敢正視中國變強的事實。
二、中俄為啥“必須來”?盟友的支持,是對歷史的尊重
和英美法形成對比的是俄羅斯——普京不僅親自來,還安排了四天行程,足見重視。為啥?因為蘇聯(lián)在二戰(zhàn)中的貢獻,和中國一樣,也是被西方“邊緣化”的。現(xiàn)在兩國一起紀念歷史,就是想告訴世界:東方戰(zhàn)場的犧牲不能被遺忘。除了俄羅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這些國家的領導人也來了,還帶著合作文件談核能、談基建。這說明啥?公道自在人心。不是所有國家都愿意跟著西方的節(jié)奏走,那些真正尊重歷史、想搞務實合作的,自然會站出來。
其實西方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就拿波蘭來說,最近修改歷史教材,把蘇聯(lián)軍隊解放波蘭說成“占領”;波羅的海國家更是拆蘇聯(lián)紀念碑,說是“去殖民”。表面看是“去俄化”,實際是配合西方削弱東方戰(zhàn)場的歷史地位。這種“改寫歷史”的操作,本質上是怕自己的“敘事霸權”保不住。但歷史哪是隨便能改的?檔案、影像、老兵回憶都在那兒擺著,3500萬中國人的犧牲,600萬蘇聯(lián)紅軍在斯大林格勒的鮮血……這些數(shù)字不是誰能抹掉的數(shù)據(jù)。
三、外交部回應為啥讓人點贊?大國格局不是喊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面對“缺席”和西方媒體帶節(jié)奏外交部的回應挺有意思沒有指責誰,也沒搞情緒化表態(tài),就一句話:“紀念活動是為了銘記歷史、珍愛和平,我們歡迎所有尊重歷史的國家參與?!边@話聽著平淡,其實分量很重。
第一層意思是“不糾結”。你來不來是你的自由,我不會因為幾個國家缺席就亂了陣腳?,F(xiàn)在國際上支持中國的聲音越來越多,亞洲、非洲很多發(fā)展中國家主動來參加,還談成不少合作項目。就像去年閱兵后,中俄天然氣管道通氣、塞爾維亞鋼廠用上中國技術升級,這些實打實的合作,比空座位有說服力多了。
第二層意思是“有底氣”。咱們紀念歷史,不是為了跟誰吵架,而是為了讓更多人明白“和平來之不易”。中國越強大,越有能力保護自己,也越有責任維護世界和平。DF-41導彈亮相,不是要嚇唬誰,而是告訴那些想搞事的國家:“別惹我,我能保護自己?!边@種“戰(zhàn)略威懾”,本質上是為了遏制沖突,跟老兵方陣的意義一脈相承。
第三層意思是“看長遠”?,F(xiàn)在國際話語權確實還在西方手里,但咱們不著急。歷史真相總有一天會被更多人知道。就像最近有個紀錄片《東方主戰(zhàn)場》,在國外視頻平臺火了,好多年輕人看完才知道:“原來中國抗戰(zhàn)打了十四年?”“蘇聯(lián)軍隊在庫爾斯克戰(zhàn)役那么慘烈?” 只要咱們把故事講好、把史實擺出來,不怕沒人聽。西方現(xiàn)在越抵制,越顯得心虛;等越來越多國家主動加入紀念活動,那些“空座位”遲早會被坐滿。
四、歷史不是“橡皮泥”,誰也別想隨便捏
最后想說的是,歷史這東西,不是誰想怎么說就怎么說的。英美法可以缺席,可以讓媒體抹黑,但中國軍民十四年抗戰(zhàn)的犧牲、東方戰(zhàn)場對二戰(zhàn)勝利的貢獻,是鐵打的事實。就像波蘭格但斯克港用了中國的智能物流系統(tǒng),效率立馬上去了;隔壁克萊佩達港因為限制和中國合作,吞吐量掉了一大截。市場不會說謊,歷史也不會。
現(xiàn)在國際上已經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反思:為啥西方總躲著談東方戰(zhàn)場?為啥中國一提歷史,他們就緊張?這種反思本身,就是話語權松動的開始。未來的九三大閱兵,咱們可能還會看到空座位,但重要的不是誰沒來,而是來了的人能不能一起把“銘記歷史、捍衛(wèi)和平”的故事講下去。
說不定哪天,聯(lián)合國五常的老兵能并肩站在觀禮臺上,一起敬個禮。到那時,空座位就真的不重要了——因為大家終于明白:紀念歷史不是為了爭高低,而是為了讓戰(zhàn)爭悲劇再也別上演。這,才是九三大閱兵真正的意義,也是外交部那句“歡迎尊重歷史的國家參與”背后,最實在的大國擔當。
至于那些還在糾結“來不來”的國家,咱們也不用太在意。畢竟,歷史會記得誰在真心捍衛(wèi)和平,誰在忙著搞小動作。時間,才是最公正的裁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