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進尋王教頭,到底尋不見,吾讀之胸前彌月不快;又見張青店中麻殺一頭陀,竟不知何人,吾又胸前彌月不快;至此忽然又失一欒廷玉下落,吾胸前又將不快彌月也!
金圣嘆是明末清初的大才子,是個大怪杰。
提起金圣嘆,必然過不了的一本書就是《水滸傳》。金圣嘆對《水滸傳》極為推崇,將它與《莊子》、《離騷》、《史記》、《杜工部集》、《西廂記》并列為六才子書,并評價為:“別一部書,看過一遍即休,獨有水滸傳,只是看不厭”。
《水滸傳》雖然看不厭,金圣嘆讀之時卻有三大不快之事,每一件都足以讓他郁悶個一月。
史進尋不到王教頭
王進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都軍教頭王升的兒子。
在高俅未發(fā)跡之前,王升曾一棒打翻他,讓他三四個月下不了床。高俅當(dāng)了殿帥府太尉后,正是王進的上司,當(dāng)即就要報當(dāng)年一棒之仇。
王進為了躲避高俅的報復(fù),就帶著母親離開了京師,要去延安府投奔老種經(jīng)略相公。
路過華陰史家村之時,王進收下了史進為徒弟。前后半年的時間,王進已經(jīng)將史進培養(yǎng)成一個一流好手,十八般武藝重新學(xué)得十分精熟。
半年之后,王進還是決意要去延安府。史進自然不肯,苦留王進在這里,要為他養(yǎng)老。王進還是沒有留下,告辭史進,帶著母親取關(guān)西路去了延安府。
在王進離去之后,史家村發(fā)生了不少事。史進因與少華山三寨主結(jié)交,被獵戶揭發(fā)給了官府,華陰縣縣令派兵包圍了史家村。
史進勇猛,又有少華山三寨主相助,一起殺退了官兵。不過,史進是清白人家出身,無意上少華山落草為寇,就告別了朱武等人,前去延安府尋找?guī)煾?,在軍中討個出身。
當(dāng)時種家有兩大名將,分別是延安府老種經(jīng)略和小種經(jīng)略。史進走到了渭州,而王進去投了延安府。直到遇到提轄魯智深后,史進才知道真情,又去了延安府。不過,到最后史進也沒有尋到師父王進,而王進之名再不現(xiàn)于《水滸傳》。
史進為何尋找不到王進?這是水滸世界的謎團。先前魯智深分明說過,他是聽說了王進在延安府老種經(jīng)略相公處的。這就說明王進在延安府不是秘密,也沒有改名。怪異的是史進去了延安府卻沒有尋找到王進,這也導(dǎo)致了史進終于走上了落草之路。
對于這個謎團,我覺得王進還是就在延安府老種經(jīng)略處的。王進之所以去延安府,是因為老種手下軍官多有曾到京師的,愛他的槍棒,所以他與這些軍官交情是深厚的。而另一方面,王進離開京師之后,高俅發(fā)下文書,要諸州各府捉拿逃軍。因此,史進去延安府打聽王進消息的時候,可能被人誤以為是捉拿王進的,沒人告訴他。
在《水滸后傳》中,王進就是投了老種經(jīng)略。后續(xù)之時,王進憑著一身好武藝屢立戰(zhàn)功,擔(dān)任兵馬指揮使,曾為反抗金軍而戰(zhàn)。
不知頭陀是何人
頭陀無名,是個謎一樣的人,他只存在于回憶中。不過,頭陀的一身裝備成就了打虎英雄武松。
第一次提起頭陀,是武松初次路過十字坡。大樹十字坡下有酒店,是張青、孫二娘開的酒店,客人但凡路過一律麻倒,肥的切做饅頭餡,瘦的卻把去填河。
張青有三不殺,一是云游僧道,二是青樓女子,三是犯罪流配的囚徒。不過,孫二娘卻是不顧,曾放翻過魯智深,幸虧張青來的及時才救下了他。而無名頭陀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張青回來時已經(jīng)被卸掉了四肢,讓張青很是可惜。
據(jù)張青所回憶,頭陀是個七八尺的大漢。到武松來時,頭陀的肉餡都早沒了,只留下了箍頭的鐵界尺、一身衣服、一領(lǐng)皂布直裰、一條雜色短穗絳、一張度牒。最難得的還是頭陀的兩寶,一是一百單八顆數(shù)珠,而且是人頂骨做成的數(shù)珠;再一件是兩把沙魚皮作鞘的雪花鑌鐵戒刀,或許因頭陀殺戮太多,戒刀還經(jīng)常在半夜嘯響。
到武松血濺鴛鴦樓后,二到十字坡。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孫二娘就讓武松穿了頭陀的衣服,帶了他的數(shù)珠、戒刀、度牒。
巧的是,武松穿上頭陀衣服,箍上鐵界尺,竟然完全合身。張青和孫二娘看了武松的裝扮,都不由得喝彩道:“卻不是前生注定!”
可惜的是,關(guān)于這個頭陀的來歷卻是沒有表明。武松雖然帶了頭陀的度牒,但也沒有表明過頭陀的法號,又出自于哪所寺廟,這就讓武松假冒也有些糊涂。
對于這個頭陀,只有單田芳的《水滸外傳》中交待了一番。據(jù)評書中所說,頭陀是少林寺平鳳嶺分院的僧人,法號為廣惠,與監(jiān)寺廣恩都是老方丈的徒弟,路過十字坡時調(diào)戲?qū)O二娘而被放倒。后來,武松路過平鳳嶺時,被認出了一身行頭,惹出了少林和梁山的一場大戰(zhàn)。
不過,這部評書實質(zhì)上只是借了水滸人物的名字。至于內(nèi)容和設(shè)定,與水滸基本沒有關(guān)聯(lián),還是《白眉大俠》那套俠客比武的路子。
欒廷玉下落不明
欒廷玉是祝家莊的教師,綽號為鐵棒,有萬夫不當(dāng)之勇。
在梁山一打祝家莊時,欒廷玉稍有表現(xiàn)。當(dāng)時秦明和祝龍交手,祝龍不敵,欒廷玉帶上鐵錘策馬持槍而出。歐鵬看見后,也是策馬迎上欒廷玉。欒廷玉卻不與歐鵬交戰(zhàn),刺斜里而走,一記飛錘打落了追來的歐鵬。鄧飛連忙沖上前去救歐鵬,與欒廷玉交戰(zhàn)了一番。
就在此時,祝龍已經(jīng)擋不住秦明而敗走。欒廷玉連忙舍棄了鄧飛,上前擋住秦明,交戰(zhàn)一二十回合不分勝負。其后,欒廷玉又是賣個破綻而去,引誘秦明、鄧飛而來,以絆馬索擒拿了兩人。
這一戰(zhàn)之中,欒廷玉表現(xiàn)很是出色,讓梁山失利。不過,欒廷玉的師弟孫立歸順梁山后,以里應(yīng)外合之計破了祝家莊。到最終,關(guān)于欒廷玉的結(jié)局只有宋江說的一句:只可惜殺了欒廷玉那個好漢。
欒廷玉到底是誰殺的呢?這又是一個謎團。
在進攻祝家莊之時,梁山是分四面進攻的。林沖帶李俊、阮小二攻打正東,花榮帶張橫、張順攻打正西,穆弘、楊雄、李逵攻打正南。不過,北方的頭領(lǐng)是誰卻沒有交待,而欒廷玉卻偏偏帶人去攻打正西北的人馬了。
梁山攻打正北的人到底是誰?金圣嘆認為之所以不寫正北領(lǐng)軍的頭領(lǐng),是因為寫了那個將領(lǐng)殺了欒廷玉,會讓讀者厭惡他。
其實,推敲一下,可以看出梁山有可能派的是誰。宋江三打祝家莊時,梁山還不興盛,當(dāng)時下梁山之時,分了兩撥人馬:
第一撥人馬是宋江、花榮、李俊、穆弘、李逵、楊雄、石秀、黃信、歐鵬、楊林;
第二撥便是林沖、秦明、戴宗、張橫、張順、馬麟、鄧飛、王矮虎、白勝。
后來,因為宋江失利,吳用再下山了。這次吳用再帶領(lǐng)了五員頭領(lǐng),分別是三阮、呂方、郭盛。
依照這些頭領(lǐng)來看,不缺乏能征善戰(zhàn)的人。不過,秦明、鄧飛、楊林、王英、黃信、時遷先前已經(jīng)被擒拿了,歐鵬被欒廷玉以錘打傷了。再加上配合孫立,又讓他捉拿了石秀。而林沖、李俊、阮小二、花榮、張橫、張順、穆弘、楊雄、李逵,又被派去了其余三方。因此,他們是不可能殺欒廷玉的。
最后剩下的頭領(lǐng),只有宋江、吳用、戴宗、馬麟、阮小五、阮小七、呂方、郭盛、白勝。
最后九人,又有三人明確表示沒有去。第一人自然是宋江,他是主帥在陣前指揮,呂方和郭盛在他兩邊當(dāng)保鏢,還聯(lián)手刺死了要來殺宋江的?;?。其余人中,吳用、戴宗、白勝不可能,只可能是阮小五、阮小七、馬麟三人了,但三人實力并不算一流。
很明顯的是,北方?jīng)]有猛將。但是,欒廷玉看了一圈后,偏偏選擇了北方而去。因此,也有人認為欒廷玉并沒死,只是走丟了。
《水滸后傳》、《蕩寇志》中,都是說欒廷玉沖殺了出來。不過,兩本書中是兩種不同的選擇,后傳中欒廷玉與孫立化干戈為玉帛,一起去了暹羅投靠李俊,被封侯;蕩寇志中欒廷玉則是雷將,殘忍的處死了孫立,最后當(dāng)了山東兗州鎮(zhèn)總管,封爵襄武子。
至于電視劇中,欒廷玉被孫立給射殺了。這個是不合理的,因為當(dāng)時孫立在莊中,也明確交待了大戰(zhàn)時他攔過?;?,還迎接了宋江進入祝家莊。
這就是金圣嘆的三大不快,也是水滸世界的三大謎團,讓人遺憾。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