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好老人小孩,列車即將進站!”熱浪蒸騰,暑運如熾。株洲站站臺上,一個挺拔的身影在如潮的人流中格外醒目。只見他手舉小喇叭,正沿著站臺安全線快步前行,組織旅客有序乘降。他就是株洲站客運車間客運二班的站臺客運員陳冬生。
站臺熱浪中,他是移動的“安全哨”
陳冬生是一名退役海軍戰(zhàn)士,1999年從南海艦隊轉(zhuǎn)業(yè)后,他把站臺當成“甲板”,在株洲站一守就是26年。暑運期間,株洲站日均接發(fā)列車超百趟,他堅持“每趟列車必巡視、每個旅客必提醒”,用“趟趟清”的標準守住了零安全事故的底線。
13時52分,株洲站2-3站臺仿佛被罩進了巨大的蒸籠,連風都帶著灼人的熱氣。由烏魯木齊開往廣州白云的Z137次列車將于6分鐘后發(fā)車。候車室正在檢票放客,陳冬生站在電梯口做安全防護和宣傳,引導旅客有序上車。
他額角的汗水不停地滾落,深藍色制服后背早已浸出大片汗?jié)n。陳冬生一邊用手快速擦拭,一邊熟練地用手提小喇叭提醒旅客:“請勿越過站臺安全黃線,照看好老人和小孩。”他目光炯炯,巡視四周,不時吹哨警示旅客遠離安全黃線。
退伍不褪色,老水兵的鐵路“硬標準”
“陳師傅,到站臺陰涼處下歇會兒吧!”站臺同事勸他。陳冬生卻搖了搖手里的喇叭,轉(zhuǎn)身走向下一節(jié)車廂連接處。
“軍人的字典里沒有‘退縮’兩字?!边@句掛在嘴邊的話,是他從南海艦隊帶來的“傳家寶”。1999年剛轉(zhuǎn)業(yè)時,他對著鏡子一遍遍練習接車姿勢,像當年練隊列一樣一絲不茍。拿著規(guī)章學習客運知識,他把艦艇上“精準到秒”的作風,變成了鐵路崗位上“零誤差”的標準。
株洲站2-3站臺是晚班接發(fā)列車趟數(shù)最多的一個站臺,尤其在凌晨3時到6時這個時間段,幾乎沒有間休空檔。陳冬生卻主動請戰(zhàn)要求固定在2-3站臺接車,“我是黨員,又是老兵,這點累不算什么?!?/p>
在客運二班,陳冬生是出了名的“標桿”,不管何時,他都把手提喇叭、口笛、對講機、站臺區(qū)域廣播和攝錄儀帶在身上。每當接發(fā)列車時,他總能第一個站在站臺上,像當年在瞭望塔上觀察海況一樣,目光銳利如鷹,不錯過任何一個安全細節(jié)。旅客開始進站時,他挺直腰板,那股子精氣神,仿佛身上的“藏青藍”里,還跳動著當年“浪花白”的魂。
黨徽閃亮,他是旅客身邊的“暖心人”
陳冬生胸前的黨徽被汗水浸得發(fā)亮,37年的黨齡是他最珍視的“勛章”。
“陳師傅,2站臺有重點旅客需要幫助!”15時25分,電臺里突然傳來呼叫聲。陳冬生迅速往檢票口走去。原來是一位獨自出門的老奶奶準備坐K1191次列車去探望女兒。陳冬生接過老人的行李,一路陪伴著她到站臺。列車進站后,陳冬生小心地將老人扶上列車,與列車乘務員仔細交接。老人感動不已,緊緊握著陳冬生的手連聲道謝??粗熊嚲従忨傠x,陳冬生露出開心的笑容。
18時10分,當夕陽把站臺的影子拉長,看著白班最后一趟列車駛離,陳冬生終于能坐在臺階上喝口水。從“浪花白”到“藏青藍”,光陰在他兩鬢刻下霜色,卻沒改變那雙眼睛里的熱忱。他把軍人的脊梁、黨員的初心,都融進了日復一日的工作中。他用平凡的堅守,讓“退役不褪色”的誓言,在株洲站南來北往的列車里,愈發(fā)清晰響亮。
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融媒體中心出品
文圖:記者唐小平 通訊員 株洲車站 張智紅 姚雨婷 溫馨
編輯:廖斐茹 學習編輯 宋曉靜
審核:戴舒婷
監(jiān)制:曾佳梅
新生購票指南請查收!
旅客下車前,列車員收到了感謝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