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凌晨三點,張?zhí)N鈺壓低嗓音提醒值班員:‘起爆前,主席像務必先撤,不許忘?!边@一句悄聲叮囑,成了我國第一次核試驗前最緊張也最莊重的瞬間。對外,它只是核爆準備流程里不值一提的細節(jié);對內,卻映射著那支隊伍對政治規(guī)矩的絕對服從。
然而,把鏡頭僅停留在當日并不足夠。要理解那句“務必先撤”的分量,就得把時針撥回六年前。1958年盛夏,陳賡大將從北醫(yī)三院的病房里走出來,直接把電話打到四川成都軍區(qū):“讓張?zhí)N鈺即刻來京?!辈〈策叺膬扇苏劻瞬坏蕉昼?,任務只一句:去建設中國自己的核試驗場?!爸袊仨氂性訌??!标愘s的語氣像在發(fā)布戰(zhàn)斗口令。張?zhí)N鈺沒多問,抬手敬禮。
所謂“建設”,可不只是挖坑立塔那么簡單。當時蘇聯已決定撤專家,能力、資料、經費三重缺口一起撲面而來。蘇方臨走前留下張紙地圖,說敦煌最合適。張?zhí)N鈺帶隊抵達后發(fā)現,水源枯竭、文物密集,更要命的是地下水走向指向青海和陜北——一旦做地下爆炸,污染無法封堵。他看著干裂的河道,扔下望遠鏡,“換地方”三個字幾乎是吼出來的。
轉場不能拖。12月中旬,四輛吉普、四輛物資車從玉門關開出,目標羅布泊。車窗外,胡楊林像被刀子削過,風把零下二十度的沙粒打在擋風玻璃上,“嗒嗒”作響。十天后抵黃羊大溝——北有博格達峰、南瞰阿爾金山,四周三百公里無人煙,卻獨攬孔雀河水系。張?zhí)N鈺用工兵鏟挖開凍土,水滲出來,他蹲在地上喝了一口,“就是這里?!?/p>
1960年前后,建設進入最苦的階段。戈壁夏天地表溫度超過五十度,帆布鞋底一踩軟成黏糖;夜里驟降到零下,帳篷篷布硬得折不動。吃的更緊缺,榨菜配干米飯里?;焐沉!Q劭匆姑ぐY蔓延,張?zhí)N鈺一聲令下:“從河南、山東選能工巧匠進場?!币蝗f多名農民在保密條款里寫下指紋,離開家鄉(xiāng)。他們會修車、制醬油、做豆腐,幾個月后,小小羅布泊竟能蒸饅頭、釀酒、修電臺——荒漠被硬生生改造成“大工地”。
試驗場動工那年,國內刮起“下馬風”,幾個基礎國防項目被砍。有人私下嘀咕“是不是咱們也懸了?”張?zhí)N鈺把工程圖紙攤在沙地,挨個找干部談話:“中央沒讓停,我們就干到底。任務不撤,我也不撤。”一句粗聲硬氣,壓住了躁動。
轉眼到1964年9月25日,場區(qū)早就整裝待發(fā)。張?zhí)N鈺三次請示“國慶節(jié)前爆炸”,都被張愛萍按下。理由也簡單,國慶招待外賓,不能摻半點風險。表面看是外交考量,本質仍是政治紀律。十多天的靜默,對科研人員而言比真空還難捱。張?zhí)N鈺索性帶他們去孔雀河邊“踏青”,沙石之上,一隊人提著蓋格計數器,像郊游,卻在測塵埃本底。誰也沒閑著。
10月16日的上午,天藍得過分,羅布泊毫無風聲。張?zhí)N鈺和李覺乘吊籃升至102米塔頂,挨件核對線路。驗畢,他在表格尾部寫下名字與日期。四下無聲,他卻偏要補一句:“把主席像先取下?!贝伺e并非迷信。塔上若留遺像,爆后殘片四散,一旦掉落無人區(qū)之外,不僅成污染源,更會被敵對勢力用作輿論借口。政治與安全,在將軍眼里從來不是兩條平行線。
15時整,倒計時響起。4…3…2…1——白光刺得人閉眼,數秒之后才聽到悶雷似的轟鳴。沖擊波推著空氣壓來,監(jiān)測器讀數直跳。火球高度、煙云形狀、光輻強度,多組數據同步打印。張?zhí)N鈺沒有先慶祝,而是沖進主控室盯著輻射曲線,確認符合核爆特征,“成功”二字才從嘴角擠出。
北京的電話接通,張愛萍匯報:“爆炸完成,各項指標正常?!敝芸偫淼幕貞灰娤采?,“憑什么確定是核爆?”一句問話,再次提醒全體人員,科學嚴謹不可松懈。當天夜里,核物理、氣象、生化三組專家交叉驗證,報告厚達近三厘米。直到材料送到中南海,話才落定——原子彈試爆圓滿成功。
消息發(fā)布后,外電評論驚訝,中國只用十三年就跨過核門檻。沒人知道,為了這一步,羅布泊工區(qū)三分之一官兵換過新身份證,檔案覆以特殊鋼印;更沒人知道,當夜回到營房,張?zhí)N鈺把那份“起爆流程”折成四折,塞進貼身筆記本,一字未動。
自核試驗場建設完畢到1968年,他又主持了氫彈、倒計時火箭等二十余項重試驗,后來調回總參,涉足洲際導彈、潛射導彈的指揮協(xié)調。1985年離休,先后寫下數十萬字回憶錄,卻只字未提凌晨三點的那道提醒。對外,他更愿意談博格達峰的雪線、孔雀河的水樣濃度。對于那張主席像,他保持沉默,像守一段軍事密碼。
2008年奧運閉幕半月后,張?zhí)N鈺在北京醫(yī)院靜靜離世,享年八十一歲。家屬遵囑,沒有遺體告別,骨灰一分為二,一份回故里,一份歸羅布泊。送行車隊穿越沙漠,抵達烈士陵園,風沙正盛,車門一開,塵粒打得軍旗獵獵作響。負責安放的年輕警衛(wèi),手里握著黑色骨灰罐,忽然想起老司令那句短促有力的叮囑——“紀律無小事?!?/p>
多年后,這座陵園游客稀少,偶有研究生捧束干花,低頭看碑。碑上只刻姓名與生卒,未見勛章頭銜??墒煜つ嵌螝v史的人都清楚:若無當年“把主席像取下”的清醒,也許今日的戈壁多一塊被污染的碎片,多一場無謂的外交風波。技術奪天工,細節(jié)顯功力,張?zhí)N鈺用一句不聲不響的提醒,讓嚴謹和政治規(guī)矩牢牢系在一起——這正是開國將軍的氣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