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的秋,總還帶著點咸亨酒店的酒香,穿巷而過的風(fēng),拂過魯迅故里那面墻時,卻惹出一樁新鮮事來。
有人見了墻上先生指間夾著的煙卷,便如見了暗夜里的火星,忙不迭去投了訴,說這模樣要誤導(dǎo)少年人,仿佛那煙卷不是紙裹的煙草,倒成了能勾人走歪路的符咒。
我大約的確是老了,竟不懂這道理,先生抽煙,是人盡皆知的事。他伏案寫那些“救救孩子”的文字時,案頭總擺著煙盒;他和友人在廣和居談天說地時,指間也常夾著這東西。這不是誰憑空畫出來的噱頭,是刻在史料里、記在故人筆端的真事兒。怎么百年過去,倒有人要替先生掐滅這煙?
如今的游客,倒也愛“思考”。帶著眼睛看景不夠,還要帶著“時下的道理”來評判:見了點不合自己心意的,就往社交平臺上一放,借幾句流行的“正確話”,再靠些流量的加持,便想逼得文旅部門低頭。
這哪里是提意見?分明是拿自己的尺子,硬要量遍天下的事。就像有人見了街上的石獅子,覺得它張嘴嚇人,便要人家把獅子牙敲掉;見了廟里的菩薩露著胳膊,便要人家給菩薩縫件棉襖,何其荒唐!
還好紹興的官兒還算清醒,說“不會因一人投訴就盲改”,說“這是歷史的客觀現(xiàn)實”。這話聽得人心里暖了些,總算還有人記得,先生不是個可以隨意加減的符號,歷史也不是張可以隨便涂抹的白紙。那些從全國各地打來的電話,倒像是給這荒唐事潑了盆冷水:多數(shù)人心里,還裝著點對真實的敬畏。
夾著煙的墻,還立在那里。有人要湊過去拍張“給先生點煙”的照,有人要皺著眉說“不妥”,都沒什么。要緊的是掌事的人,得有幾分定力,別被幾句聒噪就晃了神。先生當(dāng)年在那么多非議里,還能寫自己的文章、說自己的話,如今他不過是在墻上夾著支煙,天塌不下來。
就讓他那樣站著吧。指間夾著煙,眼里藏著光,像他當(dāng)年那樣,看著這世間的熱鬧與紛擾。不必替他掐滅手中的煙,也不必替他粉飾什么,因為真正熱愛先生的人,愛的從來不是那個被“打扮”過的完美偶像,而是那個有血有肉、敢說真話、帶著煙火氣的魯迅。
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某些‘聰明人’的,見了畫中我夾煙的手,便要改成握拳,仿佛多了這一拳,就能掩去世間真實的煙火氣,只留些自欺的‘干凈’??蛇@世間的病,從來不是換個手勢就能治好的;真要‘握拳’,該握向那些裝聾作啞的虛偽,握向那些篡改真實的怯懦,而非對著一幅畫挑挑揀揀,做些避重就輕的無用功。
倒是勸這位‘小仙女’,若真有改畫的閑心,不如多讀讀我的文章,看看當(dāng)年我為何要在煙霧里思索,不是為了讓后人拿‘握拳’當(dāng)遮羞布,是為了讓你們看清,連真實都不敢面對的人,再有力的拳頭,也只砸得碎自己的眼睛?!?/p>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