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廣州炎熱依舊未減,在國鐵廣州局廣州北車輛段的輪軸智能庫內,往日工人忙碌的身影,已經被靈活穿梭在輪軸間的4臺AGV小車(自動導引運輸車)所代替。
AGV小車穿行在300多對輪軸間,機械臂精準抓取選配的輪對,一旁的智能系統(tǒng)顯示屏上實時跳動著各類選配參數。完整的輪軸智能選配系統(tǒng)令工作模式煥然一新,這個曾需要操作人員日均步行1.5萬步的作業(yè)區(qū),如今已實現全流程智能化。
“過去每天要按遙控器7小時,用天車在輪軸庫內來回吊運,手指繭子磨得發(fā)亮,現在看著這些‘鐵家伙’干活,我們倒成了‘監(jiān)工’?!痹摱屋嗇S車間輪軸裝修工彭偉良干了十幾年輪軸選配支出工作,自從2023年輪軸智能選配系統(tǒng)投用后,他們的工作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套系統(tǒng)攻克了長期困擾鐵路行業(yè)的難題。以往,工作人員需帶著輪徑尺和第四種檢查器,對庫存輪軸直徑、輪緣及輪輞厚度等尺寸反復測量比對,選取最符合要求的輪軸,彎腰低頭的動作一天需重復上千次。輪軸選配的效率完全依賴于操作人員經驗多少,效率低、誤差高、勞動強度大。
如今,輪軸匹配誤差已精確控制在毫米級,機械臂依據系統(tǒng)指令精準地抓取輪軸并運送至支出線,原先吊運輪軸需8名工人操作天車,現在4臺AGV小車僅需1分半鐘就能完成一對輪軸的運輸,勞動效率提升近50%,勞動強度大幅降低。
“最關鍵的是這個‘聰明大腦’?!痹撥囬g輪軸探傷組指導工長林桂香指著智能系統(tǒng)顯示屏介紹,這里的輪軸數據庫如同一個智能管家,實時跟蹤每對輪軸的“健康檔案”,從車軸壽命到歷次檢修記錄,一應俱全。智能系統(tǒng)中的作業(yè)調度系統(tǒng)則像一位“智能指揮員”,可同時協(xié)調52個檢修工位的需求,面對突發(fā)狀況還能自動調整運輸路線,確保作業(yè)順暢進行。
在輪軸檢修存儲區(qū),每個輪軸都配備了專屬“身份證”。系統(tǒng)不僅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還能根據修程自動調配資源。20對輪軸的緩存區(qū)設計,有效解決了檢修高峰期的“卡脖子”問題。如今,日檢修量從原來的2廠38段提升至5廠52段,勞動生產率也實現了翻倍增長。
車間技術骨干李金伙感嘆:“過去靠老師傅們的經驗,現在有大數據做參謀。”智能系統(tǒng)上線后,輪軸誤配率從千分之三驟降至萬分之一以下。更讓人欣慰的是,高強度的體力勞動轉變?yōu)榧夹g監(jiān)管,為年輕一代提供了學習技術的新平臺,有利于鐵路行業(yè)人才培養(yǎng)與技術傳承。
夕陽余暉透過庫房天窗,灑落在忙碌的AGV小車上。此時,林桂香的手機彈出當日報表:“今日完成輪軸選配180對,合格率100%。”她自豪地說:“這就是我們的‘數字師傅’,讓我們告別了‘鐵腳板’!”
廣州北車輛段輪軸車間的智能化轉型,是鐵路行業(yè)積極響應國家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的生動實踐。通過引入先進的智能技術,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與質量,還顯著改善了職工的工作環(huán)境,為鐵路高質量發(fā)展注入了新質生產力,也為行業(yè)智能化轉型樹立了新的典范。
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融媒體中心出品
文圖:記者 趙文煦 通訊員 夏文博 吳軍強 董劍鋒
編輯:袁也
審核:趙岳 徐媛
監(jiān)制:曾佳梅
5歲啦!中歐班列(深圳)開行878列,貨值30億美元
26年守護!暑運熱浪中的“安全哨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