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PPT,沒有one more thing(蘋果慣用的制造懸念的話術),在只有幾條官方微博的宣傳力度下,特斯拉用一張配置表和一張33.9萬元起售價格表,以靜默爆發(fā)的姿態(tài)席卷市場——傳言上市3天訂單突破5萬臺。
六座車這個被傳統(tǒng)豪華品牌長期壟斷的戰(zhàn)場,就此被撕開一道大口子,直接被推到了“刺刀見紅”的階段。
如果說傳言畢竟是傳言,那么媒體在線下的實地探店更能說明問題,不止一家媒體指出,Model Y L宣布上市后,北京有展車的一些直營店客流量激增數倍。
時間撥回三年前,六座車還是一條“小而美”的賽道。
乘聯(lián)會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6座車(含MPV及大型SUV)銷量約120萬輛,其中傳統(tǒng)燃油車占比超70%,新能源車型僅占不足15%。這一結構性矛盾,構成了新勢力車企的“天塹”。當然,盡管總量不算高,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行業(yè)的變革趨勢,僅僅在一年前的2022年,新能源車型的占比還只有6.8%。
中國的6座車市場,從來不是一塊容易啃的骨頭。
它既承載著家庭用戶對空間與舒適性的極致追求,又暗含著商務場景對品牌與技術的嚴苛標準。
首先,空間與電動化的矛盾。6座車的用戶對續(xù)航、智能化、座椅布局有極高要求,而早期新能源車型在電池容量、續(xù)航焦慮、空間設計上難以兼顧。
其次,品牌認知的壁壘。別克GL8、豐田塞納、本田奧德賽等傳統(tǒng)車型,憑借多年積累的口碑和成熟的供應鏈,構建了難以撼動的護城河。
最后,價格體系的錯位。6座車的定價區(qū)間多在30萬-60萬元,而新能源車企普遍缺乏“高溢價”能力,導致產品力與市場預期之間存在巨大落差。
但進入2024年,風向變了。
當三孩政策進入到第三年,六座車自然就從改善型變成了剛需型。再加上換車周期,燃油車換新能源進入高峰期,六座SUV、MPV也水到渠成的成為了廣大三孩家庭的增購首選。而且,隨著用戶對30萬以上新能源車型接受度的提升,六座車開始集體殺進甜蜜區(qū)。
一句話,六座車的天花板,被家庭人口和購買力同時頂開了。
所以,在Model Y L開出33.9萬元的前提下,李斌為蔚來ES8(BaaS版本)定下的30.88萬元價格,就顯得尤為明智且富有沖擊力——假設一下,如果ES8的定價依然高高在上,它又會因為Model Y L失去多少訂單?
當兩款產品力都拉滿的6座車幾乎同時出現在市場上,如果你是李斌,你又會怎么做?
從事后來看,這場看似偶然的商業(yè)事件,實則暗藏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最深層的博弈邏輯。
面對特斯拉的主動出擊,蔚來選擇以ES8的降價為突破口,這看似是自斷臂膀,實則是以退為進的生存策略。
通過降價,蔚來將6座車的價格下探至30萬-40萬元區(qū)間,不僅碾壓了一眾傳統(tǒng)燃油車,還給更多的新能源競對們擺出了一道難以跨越的價格門檻。再加上ES8的換電模式、NIO House的體驗場景,以及服務型產品的定位,必然會在6座市場中建立差異化壁壘,為后續(xù)的電池升級、智能駕駛等服務創(chuàng)造商業(yè)閉環(huán)。
實際上,從ES8降價的本質來看,李斌的邏輯很清晰,在6座車市場,蔚來無法與特斯拉比拼硬件成本,但可以憑借服務生態(tài)與用戶粘性爭奪細分市場,這一策略,某種程度上就是在復制蘋果在智能手機市場的路徑,用體驗而非參數構建護城河。
回到Model Y L,它的魅力究竟何在?
從產品本身來看,它填補了特斯拉在純電六座 SUV 領域的空白。相較于普通 Model Y,車身長度增加 179mm,軸距加長 150mm,儲物空間擴展至 2539L,為乘客提供了更為寬敞舒適的乘坐體驗,這對于注重空間的家庭用戶來說,極具吸引力。
性能方面,雙電機全輪驅動系統(tǒng),前后電機最大功率分別為 142kW 和 198kW,百公里加速 4.5 秒,搭載 82kWh 三元鋰電池,CLTC 工況下續(xù)航里程可達 751 公里,這樣的配置在同級別車型中也毫不遜色。
價格上,33.9 萬元的起售價,低于此前市場傳聞的 40 萬元,讓不少消費者覺得性價比頗高,成功攻占了消費者的心智。
也就是說,特斯拉Model Y L的熱銷,本質上是一場“技術紅利”與“市場空窗期”的共振。
面對這樣一個極具實力且定位刁鉆的對手,蔚來的策略干脆直接,那就是降價。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特斯拉與蔚來的碰撞,只是中國6座車市場變革的縮影。隨著政策對新能源車的持續(xù)傾斜、消費者對智能化需求的升級,以及供應鏈成本的下降,這場戰(zhàn)爭未來必將加速前進。
比亞迪、理想等品牌已推出6座新能源車型,通過刀片電池、智能座艙、增程式動力等技術,逐步填補市場空白。年輕家庭用戶對空間+智能的需求,也開始倒逼傳統(tǒng)車企加速轉型,市場格局正在重塑。
所以,當特斯拉Model Y L的訂單數字不斷刷新紀錄,當ES8的降價消息引發(fā)行業(yè)震動,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兩家企業(yè)之間的攻防,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從拳拳到肉升級到炮火隆隆的真實縮影。
從車企布局來看,圍繞國內六座 SUV 市場,各家車企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跑馬圈地。
2025 年,多款六座 SUV 新車密集上市。7 月以來,樂道 L90、理想 i8 等新車陸續(xù)入場。理想 i8 摒棄傳統(tǒng)觀念,以場景化設計改變消費者對傳統(tǒng)座艙的認知;蔚來旗下樂道品牌推出的純電旗艦 SUV 樂道 L90,成功打入主流家庭用車消費市場;問界 M8 純電版依托華為鴻蒙智行技術生態(tài),構建起智能駕駛生態(tài)圈。再往前看,3 月比亞迪旗下騰勢亮相,4 月底吉利領克推出六座車型領克 900。
價格方面,六座 SUV 原本主要集中在 30 萬元及以上的市場,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市場競爭加劇,大量車型已下探至 20 萬元級別。
有機構研報指出,2025 年將成為六座 SUV 車型上市大年,其中 20 萬元級經濟車型有望形成新的藍海市場,而 30 萬元以上的高端車型可能成為紅海市場。
技術路線上,國內六座 SUV 存在純電、插混、增程、燃油多條路線。新能源的發(fā)展沖擊著燃油六座 SUV 市場,且純電車型逐漸崛起,改變了曾經增程為主流的局面。
六座 SUV 市場競爭焦點趨向大空間、舒適性。但相比其他技術路線,純電六座 SUV 比較難以克服的是里程和補能焦慮,不過隨著技術的發(fā)展、電池成本下降,續(xù)航里程突破,純電六座將更好地滿足家庭用戶的出行需求。
6座車市場,正從少數人的奢侈品變成多數人的剛需,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真正的贏家,或許不是價格最低的玩家,而是能持續(xù)創(chuàng)造用戶價值的企業(yè)。正如特斯拉用“極簡”重構了汽車的定義,蔚來用“服務”重新定義了出行的邊界,在技術與人性的交匯點上,或許才能找到真正的確定性。
特斯拉 Model Y L 的熱銷與蔚來 ES8 的降價,都是國內六座車市場大環(huán)境下的產物。在這個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市場中,車企們都在試圖找準自己的定位,通過產品創(chuàng)新、價格策略調整等方式,在激烈的競爭中分得一杯羹。
未來,六座車市場還會有怎樣的變化,是特斯拉繼續(xù)引領潮流,還是蔚來等品牌憑借降價后的產品實現逆襲,亦或是其他品牌異軍突起,一切可能早有定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