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李在明一心撲向美國,結果卻被特朗普狠狠打臉!
8月24日,韓國總統(tǒng)李在明結束訪日后直飛美國,開啟就任后的首次對美“朝圣之旅”。出發(fā)前,他面對美國提出的“駐韓美軍靈活性要求”放話“難以同意”,擺出一副要為韓國爭利益的強硬姿態(tài);可落地華盛頓后,迎接他的不是禮遇,而是特朗普政府甩出的“3500億美元對美投資必須簽死”的“城下之盟”,以及連韓國輿論都怒斥為“冒犯尊嚴”的最低規(guī)格接待。這場被韓國民眾寄予厚望的“戰(zhàn)略突圍”,為何演變成一場“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外交災難?
一、從“總統(tǒng)級”到“副禮賓長迎接”:特朗普給的“下馬威”有多狠?
8月24日傍晚,李在明的專機降落在華盛頓安德魯斯空軍基地,可舷梯下的場景讓隨行記者集體沉默:美方僅派出國務院副禮賓長和一名韓裔美軍上校接機,連基本的部長級官員都沒露面。對比2008年小布什親自迎接李明博、往屆韓國總統(tǒng)訪美至少有禮賓長陪同的“標配”,這次的接待規(guī)格被韓國《中央日報》痛批為“把韓國當殖民地對待”。
更尷尬的是,白宮公布的會談時間僅30分鐘,且全程對記者公開——這在外交慣例中通常意味著“走過場式溝通”,而會后不安排聯(lián)合記者會,則被解讀為“雙方難以達成共識,甚至可能爆發(fā)分歧”。
韓國輿論瞬間炸鍋。執(zhí)政黨議員社交媒體直言:“連特朗普都知道,對一個主權國家總統(tǒng)如此怠慢,本質就是羞辱?!狈磳h更是借機猛攻,表示“李在明政府天天喊‘大韓民國尊嚴’,結果在美國連最基本的禮遇都爭取不到,這就是‘親美外交’的代價?”
事實上,這場“低規(guī)格接待”早有預兆:特朗普在出發(fā)前公開稱“韓國必須為駐軍買單”,而美方此前突然要求將韓美自貿協(xié)定中韓國輸美汽車關稅從0%提至15%,更被視為“敲山震虎”。李在明試圖用“強硬表態(tài)”挽回顏面,卻沒想到特朗普根本不吃這一套——在單極霸權體系里,小國的“硬氣”從來都是笑話。
二、3500億“投資陷阱”:簽了是“賣國賊”,不簽峰會直接取消?
比起禮儀上的羞辱,特朗普甩出的“經(jīng)濟賬單”更讓李在明進退維谷。根據(jù)韓美7月底達成的初步協(xié)議,韓國需承諾未來四年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合計人民幣2.5萬億,并采購1000億美元能源產品,作為美方將部分輸美產品關稅降至15%的“交換”。
可李在明剛到華盛頓,美方就拿出細化文件:3500億美元中90%的收益必須“用于美國民眾”,且資金流向由美方完全控制;能源采購不僅要鎖定高價LNG,還得接受“美國優(yōu)先”的附加條款。這哪里是“貿易協(xié)議”?分明是讓韓國拿國庫給美國經(jīng)濟“輸血”。
李在明團隊瞬間慌了神。簽吧?韓國國內早已炸開鍋:62%的受訪者在民調中認為“這是拿國家利益換特朗普的歡心”,在野黨更是直接扣上“賣國賊”的帽子。更要命的是,3500億美元相當于韓國1年GDP的12%左右,一旦資金被美方控制,韓國財閥的核心技術和市場份額可能被強制“美國化”,三星、現(xiàn)代等企業(yè)的全球布局將徹底受制于美??刹缓??特朗普早就放話“不簽就取消峰會”——對急需通過“美韓同盟”鞏固執(zhí)政合法性的李在明來說,這無異于政治自殺。
更諷刺的是,李在明出發(fā)前還特意拒絕了中國發(fā)出的“九三閱兵”邀請,轉頭高調宣布“深化韓美日安全合作”。當時韓國輿論普遍認為,這是“向美國表忠心”,能換來特朗普的“高看一眼”??涩F(xiàn)實是,美國只把韓國當“提款機”:2017年特朗普就曾逼迫文在寅政府將駐韓美軍費用從8.3億美元漲到10億美元,如今變本加厲,連“遮羞布”都懶得蓋。
三、30分鐘會談+閉門午餐:韓美博弈的“遮羞布”下藏著什么?
當?shù)貢r間25日中午,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會談比原計劃縮短了5分鐘,全程對記者開放的“透明化操作”,更像是特朗普給韓國的又一記耳光。鏡頭前,李在明強顏歡笑,特朗普則全程盯著手表,當被問及“是否滿意韓國的投資承諾”時,特朗普含糊其辭:“我們會看到結果的,韓國是個富有的國家,他們知道該怎么做?!?/p>
而閉門午餐會上,據(jù)韓方匿名官員透露,特朗普直接打斷李在明的“主權訴求”,拍著桌子說:“要么簽協(xié)議,要么考慮一下駐韓美軍的未來——你知道,我從不介意撤軍?!?/p>
這句話戳中了韓國的死穴。自朝鮮戰(zhàn)爭以來,韓國就將“美韓同盟”視為國家安全的“生命線”,駐韓美軍的存在被認為是“對抗朝鮮的屏障”??商乩势照摹敖灰字髁x”早已把這種“同盟情誼”撕得粉碎:從要求韓國承擔90%駐軍費用,到逼迫韓企轉讓半導體技術,再到如今的3500億“投資綁架”,美國對韓國的壓榨可謂“步步緊逼”。李在明試圖用“韓美日三邊協(xié)作”換取美國的“重視”,卻忘了特朗普眼里只有“利益”——在他看來,韓國不過是“需要付費的保鏢客戶”,而非平等盟友。
會談結束后,韓美雙方都默契地回避了“投資協(xié)議是否簽署”的核心問題,僅發(fā)表了一份“空洞的聯(lián)合聲明”,強調“深化韓美經(jīng)濟合作”。這種“模糊處理”被韓國《東亞日報》解讀為“李在明大概率是簽了,但不敢公開”。果不其然,當天下午的韓美商業(yè)圓桌會議上,現(xiàn)代集團會長鄭義宣臉色鐵青地透露:“企業(yè)被迫承諾未來四年對美投資2000億美元,這相當于掏空了我們未來十年的研發(fā)預算?!?/p>
四、國內支持率暴跌+特使團急訪華:李在明的“實用主義”玩脫了?
就在李在明在美國“受氣”的同時,韓國國內的抗議聲浪已經(jīng)席卷全國。首爾市中心爆發(fā)萬人集會,民眾舉著“拒絕3500億賣國協(xié)議”“李在明下臺”的標語,要求政府“停止對美妥協(xié)”。民調顯示,李在明的支持率從6月的63.3%驟降至51.1%,創(chuàng)其就任以來最大跌幅。更致命的是,他出發(fā)前為爭取財閥支持,與三星、SK等企業(yè)領袖密會,被曝光“以政策傾斜換取企業(yè)對美投資承諾”,這讓中間選民怒斥“總統(tǒng)成了財閥的傀儡”。
為了緩解危機,李在明玩起了“雙面外交”:在他訪美期間,韓國同時派出由前國會議長樸炳錫領銜的特使團訪華,成員包括盧泰愚之子盧載憲等“對華友好派”,且特意選在中韓建交33周年紀念日抵京。這種“一邊抱美國大腿,一邊向中國示好”的操作,被分析為“試圖在大國間找平衡”。拒絕“九三閱兵”邀請、高調強化韓美日軍事協(xié)作的行為,已經(jīng)讓不少人對韓國的“實用主義”失去信任。
五、從“戰(zhàn)略突圍”到“惡性循環(huán)”:韓國的困局何時是個頭?
李在明的訪美之旅,本質上是韓國在單極霸權與多極博弈夾縫中的一次“絕望掙扎”。作為一個經(jīng)濟體量排名世界第十、但安全高度依賴美國的國家,韓國始終試圖用“實用主義外交”在大國間找平衡:既想靠美國保護安全,又不想失去中國市場;既想深化韓美日協(xié)作牽制朝鮮,又怕得罪中俄。可特朗普的“單邊主義”根本不給韓國“騎墻”的機會——要么完全聽話,要么承擔后果。
如今,3500億美元的投資協(xié)議若正式簽署,韓國將陷入“安全依賴加深、經(jīng)濟主權流失、外交信譽受損”的惡性循環(huán):企業(yè)資金被抽走,實體經(jīng)濟將進一步空心化;對美妥協(xié)越多,美國的要價就會越高;而失去中國等新興市場的信任,韓國的“全球樞紐”夢想將徹底淪為泡影。
分析人士表示,李在明以為‘向美國表忠心’能換來尊重,卻忘了在國際舞臺上,尊嚴從來都是靠實力爭取的,不是靠下跪換來的。
這場為期三天的“屈辱之旅”,究竟是韓國外交的暫時挫折,還是其戰(zhàn)略迷失的開始?答案或許要等3500億美元的“投名狀”真正落筆時,才能揭曉。但可以肯定的是,當一個國家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另一個霸權身上時,等待它的,從來都不是平等與尊重,而是無休止的索取與背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