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外國人提起新加坡,第一反應(yīng)不是“花園城市”,而是滿腦子的誤會,比如:歧視華人、不會說華語、動不動就“噶腰子”等等...
小雨就是這樣,帶著十足的擔(dān)憂來新加坡出差,結(jié)果一趟行程下來,發(fā)現(xiàn)自己被現(xiàn)實狠狠“打臉”。原來新加坡的真實模樣,比她想象的要有趣得多~
今天,萬事通就和大伙說一下,外國人對新加坡最大的10個誤會吧~
誤會一:新加坡歧視華人
華人在這里會被排斥
上個月,小雨來新加坡出差。出發(fā)前,她還心里打鼓——
“新加坡不是個歧視華人的國家嗎?歷史上還有好幾次種族沖突,這次去會不會被冷眼相待?”
結(jié)果,人還沒在新加坡待幾天,就被現(xiàn)實啪啪打臉。
因為新加坡大街上70%都是華人,政府更是天天提倡種族和諧,而且連續(xù)4任總理都是華人總理,難道自己歧視自己?
事實證明,不管是新加坡的同事,還是食閣與自己素不相識的安娣、安哥,對小雨都很友善~
誤會二:新加坡人雖然看起來是華人
但不會華語,只能用英語交流
來新加坡之前,小雨特意惡補了一陣子英語。她以為新加坡雖然華人多,但平時都是用英語交流吧?自己要是連日常溝通都磕磕絆絆,豈不是很尷尬。
于是一路上,她腦子里全是“Excuse me”“How much”“Thank you”這種基本款,生怕一張嘴露怯。
結(jié)果一到新加坡辦公室,她愣住了——同事們居然直接跟她說起了普通話!而且交流起來毫無障礙,工作討論也順順當(dāng)當(dāng)。
唯一讓她覺得“奇妙”的,是新加坡同事的普通話里偶爾冒出一些陌生的詞兒,比如突然來一句“哇老!”或者“Alamak!”讓她一臉問號,只能靠表情猜測意思。更有意思的是,有些新加坡式的用詞,聽起來總像是“普通話+創(chuàng)意翻譯”的混合體,讓小雨覺得好笑又新鮮。
比如將9點15分說成“9點3個字”、很燙說成“很燒”、我很急說成“我很趕”、堂食還是帶走說成“吃還是包”等等。
但總的來說,還是能彼此理解對方的意思的。如果只是來新加坡旅游,說普通話完全夠用。其他的就交給手機上的詞典吧!
誤會三:新加坡在東南亞
來了就可能會被嘎腰子
很多人一聽到“東南亞”三個字,腦子里就自動浮現(xiàn)出一些什么“危險”“噶腰子”的字眼,仿佛一落地就要擔(dān)心人身安全。
小雨的媽媽就是這樣,聽說女兒要來新加坡出差,心里七上八下,每天晚上都打電話“查崗”,生怕小雨出了什么事。
小雨起初也有點忐忑,直到真正落地新加坡,她才發(fā)現(xiàn)這里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樣子。整座城市干凈整齊,法律嚴(yán)苛到令人安心,地鐵里時不時還能看到警察在巡邏。晚上獨自走在街上,也不用提心吊膽。
她笑稱,真要有人敢在新加坡開個“園區(qū)”,估計連租金都交不起,更別說搞什么“黑產(chǎn)”了。
誤會四:新加坡大街上都破破爛爛的
就是個東南亞“老破小”
來新加坡之前,小雨在網(wǎng)上看到新加坡的大街上都是破破爛爛的,甚至還不如一些東南亞“老破小”的國家。
結(jié)果來了之后才知道,原來那些小房子并不是“破爛不堪”的住宅,而是政府特地保留下來的歷史店屋和老街區(qū)。每一棟都帶著時代印記,既有歷史味道,也成了城市風(fēng)景的一部分。
新加坡在保留傳統(tǒng)的同時,另一邊摩天大樓林立,現(xiàn)代化程度絲毫不遜色于任何一線國際大都市。
走在街上,小雨才真切感受到新加坡的真實面貌:繁華、富裕、秩序井然,人均GDP高達6.6萬美元,怎么都和“老破小”這三個字搭不上邊。相反,那些古色古香的店屋,反而成了新加坡最有韻味的背景板。
誤解五:以為新加坡酷熱難耐
每天穿“背心褲衩人字拖”就夠了
小雨來之前和媽媽一致覺得:新加坡肯定熱得像個大蒸籠,帶幾件短袖短褲就夠過活了。于是行李箱里清一色夏日裝備,恨不得隨時能去沙灘度假。
結(jié)果一到新加坡,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完全低估了這里的“氣候魔法”。是的,新加坡全年如夏沒錯,但雨點子多得驚人,幾乎天天都要來上一場雨,動不動就能下一整天。雨一大,室外氣溫立馬掉到22—24度,短袖完全頂不住。
更“恐怖”的是,新加坡人對空調(diào)的執(zhí)念。巴士和地鐵上的冷氣像是不要電費似的狂吹,冷得她直打哆嗦;公司中央空調(diào)更是每天穩(wěn)穩(wěn)鎖定在18度,生怕你不感受到南極風(fēng)。小雨忍不住吐槽:赤道上怎么還比我老家冬天冷?
最后,她不得不在新加坡現(xiàn)買了一件保暖外套,不然真的要被冷氣吹感冒!
誤解六:以為新加坡被稱為
“Fine City”是夸張比喻
小雨來新加坡之前,常常在抖音、小紅書上刷到有人調(diào)侃:新加坡是個“Fine City”。當(dāng)時她還嗤之以鼻,心想這肯定是營銷號故意夸張,博眼球罷了。
結(jié)果人一到新加坡,她才發(fā)現(xiàn)——這根本不是段子,而是現(xiàn)實版“錢包收割機”!
地鐵站里喝水?罰!烏節(jié)路上抽煙?罰!隨手丟個垃圾?一樣罰!可以說,從地上到天上,只要你敢亂來,就有可能被罰款。
小雨親身體驗了一把。她在食閣吃完飯,想著反正有人收盤,就拍拍屁股走人。
沒想到下一秒,就有執(zhí)法人員“神兵天降”,從不知道哪個角落冒出來,把她攔下,直接開了200新幣的罰單。她連忙解釋自己是第一次來、不懂規(guī)矩,但執(zhí)法人員連眼皮都沒抬一下,淡定地說:“Sorry, fine is fine.”
小雨欲哭無淚,原來“Fine City”不是空穴來風(fēng)!
誤解七:新加坡有很多蚊子
必須帶蚊香和驅(qū)蚊貼
小雨來之前,腦子里自動把“東南亞=蚊蟲天堂”畫上了等號。她特地在行李箱塞了好幾盒蚊香、驅(qū)蚊液和一大堆驅(qū)蚊貼,生怕自己一落地就成了蚊子們的“自助餐”。
結(jié)果人到了新加坡,住了幾天,她才發(fā)現(xiàn)——根本就沒蚊子來叮她!一開始她還以為自己運氣好,直到忍不住問了同事。
同事笑著解釋:“新加坡的蚊子啊,基本都被政府‘搞絕育’了。只要你不是特意跑去深山老林,或者湖邊、海邊,平時在市區(qū)根本碰不到幾只?!?/p>
小雨聽完,瞬間目瞪口呆。原來她行李箱里那一大堆驅(qū)蚊神器,在新加坡簡直就是“無用之寶”。
誤解八:以為新加坡是“花園都市”
出了門后才發(fā)現(xiàn)...
新加坡一向以“花園都市”聞名于世。
然而出了家門才發(fā)現(xiàn),這里更像個“大型動物園”。
這里有“私闖民宅”的猴哥。
小販中心搶食的野鳥。
馬路中間的巨蜥。
圣淘沙馬路上的孔雀。
公園里攔路的鱷
濱海灣的水獺等等...
有些地方的動物園物種可能都沒有新加坡野外的物種豐富呢!
誤解九:在新加坡出游
要提前2-3個小時最好規(guī)劃
小雨來之前,還特地做了功課。她在地圖上反復(fù)拉縮,心想:新加坡雖然發(fā)達,但好歹也是一個國家吧,出行肯定得像去北京、上海那樣,提前兩三個小時規(guī)劃好路線,不然半路堵車或者走錯地鐵線,時間就全浪費在路上了。
結(jié)果來了之后,她才徹底放松下來。原來新加坡比她想象中小得多,打車基本上30分鐘就能橫穿大半個國家,根本不用做攻略!
小雨表示,在新加坡出行,真正需要擔(dān)心的不是時間,而是打車費!
誤解10:新加坡留學(xué)很貴
3年要花幾百萬
來新加坡之前,小雨也和很多人一樣,覺得這里留學(xué)費用一定高得嚇人。
她心里默默盤算:要想在新加坡讀完三年大學(xué),起碼得準(zhǔn)備幾百萬人民幣吧,不然根本撐不下來。
可真正聽了同事的親身經(jīng)歷,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完全誤解了。原來同事的孩子就在新加坡讀書,3年下來,包括學(xué)費、住宿、生活費在內(nèi),總共花費還不到15萬新幣,折合人民幣大概80萬左右。
要知道,這個價格在歐美國家,可能連1年都扛不?。?/p>
新加坡不僅教育質(zhì)量高,性價比還意外地“親民”。難怪越來越多中國家庭,把孩子送到這里留學(xu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