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在古代,窮苦百姓想要把亡故的親人安葬好,遠(yuǎn)比后人想象的要難。
因為土地并非無主可取。
古代的田地大多在地主、官府手里,哪怕是荒地,也往往掛著名份。
若有人擅自挖坑埋葬,輕則被逐,重則要受杖責(zé)。
就算有人心一狠,把尸體拖到荒郊野嶺草叢里一掩,也是冒著大風(fēng)險。
荒地狼蟲野獸成群,尸體沒幾天就會被翻出啃食,這在鄉(xiāng)里被視為大不孝,更是后代的恥辱。
至于火化,在當(dāng)時幾乎沒人接受。
百姓信奉“入土為安”“落葉歸根”,哪怕再窮,也得給親人尋一塊能放棺木的地。
可問題是,棺木要錢,地也要錢,一文不名的人家根本無處下手。
這就逼得許多窮人走到絕境時,只能另尋法子。
有人典當(dāng)家產(chǎn),有人托親戚鄰里施舍,可若實在走投無路,就只剩下一條“賣身”的路。
女子尤甚,她們無法像男子那樣去打短工、當(dāng)差,賣身換銀,幾乎是唯一能短時間籌到葬資的方法。
江南吳縣城外的一個小村子里,林杏兒就遇到了這樣的境況。
她年僅十七,出身貧苦人家。
父親林老漢一輩子靠打短工養(yǎng)家,母親早些年因病去世,家里只剩下父女二人。
兄長本已被徭役抓去服差役,杳無音信。
林杏兒便是孤身一人照料著老父。
這一年初夏,天氣悶熱,村里瘧疾流行。林老漢本就積勞成疾,終究沒能熬過去。
清晨時分,他在破敗的草屋里咽了氣,只留下一具瘦骨嶙峋的尸身。
杏兒伏在父親的遺體前,哭得聲嘶力竭。
可是哭過之后,她望著四壁空空的屋子,心里涌上的不是哀痛,而是冷徹骨髓的恐懼——她沒錢。
一口薄棺,至少要二三兩銀子;請人抬到村外,租地下葬,還得另給地主打點。
可她連一文錢都湊不齊。
父親的尸體留不得久,眼下正是盛夏,天氣一熱,尸身一日不埋就是一日的敗壞。
鄰里雖有人過來看望,卻也只是搖頭嘆息。
大家日子都艱難,誰家能白送棺材與銀子?至于借地,更沒人敢冒險。
地主的地就是金子,誰要是私自動土,便是與權(quán)勢作對。
杏兒一夜未合眼。天亮?xí)r,她又跪在父親床前,哭著發(fā)誓:“爹,孩兒再沒用,也要讓你安安穩(wěn)穩(wěn)入土。
哪怕豁出自己,絕不能讓您曝尸荒野?!?/p>
村里有個好心婆子悄悄勸她:“丫頭,要不你去城里試試吧。
聽說有姑娘在街口掛牌子賣身換銀,換來錢也能給父母下葬。
雖說臉面上過不去,但死者為大,旁人還能說什么呢?”
杏兒聽得渾身發(fā)冷。賣身?那意味著她將不再自由,從此受人驅(qū)使,甚至可能被賣去青樓。
可想到父親遺體日漸冰冷,想到若被拋在荒草間被野狗刨出,她心口一陣絞痛,眼淚撲簌簌落下。
最終,她咬破了嘴唇,心一橫。若能換得爹一口薄棺,再苦再屈辱,她也認(rèn)了。
第二天清晨,杏兒洗凈了臉,在舊木板上寫下“賣身葬父”四個字,掛在脖子上。
她用麻繩把頭發(fā)束緊,裹了件洗得發(fā)白的青布衫,扶著墻走出村子,朝縣城的東街去了。
01
天剛蒙蒙亮,林杏兒就拖著身子出了門。
她把父親的遺體安頓在破敗的屋里,又在門口磕了幾個頭,低聲說:“爹,女兒去想辦法,哪怕拼了這條命,也要讓您安生入土。”
縣城的東街一早便熱鬧起來。
賣菜的吆喝聲、挑水聲、車輪壓過青石板的聲音交織在一起。
杏兒換上了母親留下的那身洗得發(fā)白的青布衣裳,脖子上掛著一塊木牌,上面歪歪扭扭寫著四個字——“賣身葬父”。
她走到街口時,腳步明顯遲疑了片刻。
十七歲的姑娘,本該還在繡花閨中,如今卻要站在眾人眼皮底下兜售自己。
她臉漲得通紅,手心都是汗,可想到家里父親冰冷的尸體,她硬是咬住嘴唇,把木牌往胸口壓了壓,走到街中央跪下。
“各位大爺大娘,路過的好心人,行行好,買我去吧。只要能給錢葬我爹,我什么都愿意做。”
聲音細(xì),卻帶著哭腔,許多人都聽見了。
有人停下腳步,指指點點:“唉,這不是林家的丫頭么?她爹前幾天才斷氣吧?”
“是啊,家里窮得揭不開鍋,還想講究葬禮。”
“這世道,窮人要面子,就是受罪。”
杏兒低著頭,眼淚一顆顆砸在青石板上。
中午時分,太陽越來越烈。
她嗓子干得冒煙,膝蓋在石板上硌得生疼,幾次忍不住想要起身,可一想到爹,她又強(qiáng)撐下去。
有人遞來一塊饅頭,說:“姑娘,吃口吧,賣身的事,我?guī)筒涣?。?/p>
杏兒哽咽著接過,一邊謝一邊哭。
偏偏還有人上前捉弄,一個潑皮盯著她笑嘻嘻:“小娘子模樣倒不賴,賣身是吧?跟我走,包你有飯吃。”
說著就伸手要拉。
杏兒嚇得連連后退,險些摔倒。
幸好一個巡街的衙役喝斥一聲:“滾開!”那潑皮才灰溜溜走了。
街上人群散了聚,聚了又散。
有人看一眼搖頭走開,有人背后竊笑:“真是丟臉?!备嗳烁纱喈?dāng)她不存在。
杏兒心頭一陣陣發(fā)涼,覺得自己像擺在市口的一只破碗,無人問津。
下午過去大半,杏兒已是又餓又渴,頭昏眼花。
她覺得自己快挺不住了,手撐在地上,眼前一陣黑。就在這時,一頂青紗馬車緩緩?fù)T谒媲啊?/p>
車簾掀起,一個中年男人走下,穿綢袍,戴玉帶,氣度不凡。杏
兒聽旁人小聲議論:“是張員外,城里有錢有勢的大戶?!?/p>
張員外目光落在她身上,眉頭微微一皺,卻還是開口問:“你是林家的女兒?”
杏兒艱難點頭,哽聲說:“小女林杏兒,家父新逝,無力下葬,愿賣身為奴,只求銀錢葬父。”
張員外看著她,沉吟片刻,伸手招來隨從:“去取五十兩銀子。”
人群嘩然。五十兩,在普通百姓眼中已是一筆巨款。有人低聲道:“這丫頭算是有救了?!?/p>
杏兒整個人愣住了,直到沉甸甸的銀錠放到她面前,她才猛地反應(yīng)過來,撲通一聲跪下磕頭,淚如雨下:“員外大恩,杏兒沒齒難忘!”
張員外擺擺手,說:“人先帶回去,葬完你爹,按約到我府里報到?!?/p>
杏兒連連應(yīng)下,雙手顫抖著抱起銀子,仿佛抱住了父親的棺材。
夕陽西下,街上行人漸漸稀少。杏
兒拖著疲憊的身子往回走,手里緊緊攥著那五十兩銀子。她知道,從這一刻起,她不再是自由之身。
但父親終于能入土為安,她心里反而涌上一股苦中帶甜的安定。
02
林杏兒一夜沒合眼。她把五十兩銀子放在枕頭下,生怕一睜眼就不見了。
天剛蒙蒙亮,她就揣著銀子去了鎮(zhèn)上的棺材鋪。
鋪子里擺著大大小小的棺材,有的漆黑發(fā)亮,有的粗糙簡陋。
老板見她是個小姑娘,還背著破布袋,心里一打量,原以為她只買得起最便宜的,正要不耐煩,卻見她從懷里掏出一錠十兩的白花花銀子,頓時臉色一變,滿臉堆笑。
“姑娘是孝女啊,要給老父親操辦?放心,我這里的棺木都有現(xiàn)成的。
要講究體面點,有漆棺,要便宜點的也有松木棺?!?/p>
杏兒抿著嘴,眼睛紅腫,聲音低低的:“就要一口結(jié)實的,能安安穩(wěn)穩(wěn)埋下去的就成?!?/p>
老板連聲應(yīng)好,叫伙計抬出一口松木棺,板子厚實,漆面雖不光亮,卻能用得久。
杏兒點點頭,掏出二十兩,買下棺木又添了一副寒衣。
“還要請人抬棺吧?”老板問。
杏兒點頭,眼里又浮出淚來:“我一人,實在撐不住,還得麻煩幾位壯丁。”
老板看她手里還有銀子,立刻應(yīng)承,找了幾個常在鋪子幫工的漢子。
價錢談定,杏兒又掏出幾兩,才算安排妥當(dāng)。
辦妥棺木,她又去布莊買了幾尺白布,自己縫了孝衣。
沒幾針,手指都扎破出血,可她不在意,只想快些替父親穿上。
當(dāng)日下午,棺材送到林家小屋,幾名壯漢幫忙把林老漢抬入棺中。杏兒跪在一旁,哭得眼睛通紅,不斷磕頭。
村里人聽說她得了銀子,也紛紛趕來看熱鬧。
有人低聲道:“五十兩,夠她爹風(fēng)風(fēng)光光下葬了?!?/p>
“唉,可惜換來的是一輩子當(dāng)奴婢?!?/p>
杏兒聽在耳里,只覺得心里一陣酸。
抬棺的隊伍出了村口,要去尋埋葬的地方。可到了地主劉家的地界,卻被幾個佃戶攔住。
“這里不能埋,劉老爺說了,這片要留作莊稼地?!?/p>
杏兒急忙跪下,哀聲道:“我父親病故多日,尸體若再不埋,只怕生變。求幾位通融,讓我葬在山腳角落,杏兒必記大恩?!?/p>
佃戶搖頭:“我們也做不得主,不然被責(zé)罰,連命都沒了?!?/p>
眼看抬棺的漢子站在一旁不敢動,杏兒心里一涼,手足冰冷。
她又磕了幾個頭,額頭磕破,血順著流下來。
這時,一個白衣書生走上前來,眉目清俊,年紀(jì)不過二十余歲。他正是讀書人顧文遠(yuǎn),恰好路過,見此情形停下。
“幾位,不過一座薄墳,葬在荒角,又不礙莊稼。何必為難孤女?”
佃戶支吾:“顧公子,話雖如此,可地主有令,哪敢違逆?!?/p>
顧文遠(yuǎn)微微一笑,從袖中取出一張書卷:“這是我寫的勸善文,近日要送去縣學(xué)。
若你們答應(yīng),日后我在縣里為你們美言幾句。況且葬親是孝道,你們?nèi)糇钄r,傳出去也不好聽?!?/p>
幾人面面相覷,終于松口:“既是顧公子開口,那就破例一次。不過墳地要靠山腳邊,不許再往里占?!?/p>
杏兒聽了,淚流滿面,連連叩頭:“多謝公子,多謝幾位!”
葬禮極簡。
沒有鼓樂,沒有香火,只是一口棺木,一片荒地,幾張草席。
杏兒穿著自己縫的孝衣,披頭散發(fā),跪在墳前哭到昏厥。
顧文遠(yuǎn)遠(yuǎn)遠(yuǎn)站著,見她這般心酸,嘆了口氣,卻沒有上前,只叫人悄悄留下一壇酒、一只雞,算是幫襯。
夕陽落下,墳土新封。
杏兒跪在墳前,久久不肯離開。直到天色全黑,抬棺的壯漢催促,她才一步三回頭,跟著隊伍走回村。
回到家中,空蕩蕩的小屋只剩下冷風(fēng)。杏兒抱著那剩下的銀子,眼淚止不住落下。
她知道,葬父的心愿已了,但自己的命運(yùn),也從此不再屬于自己。
03
葬禮結(jié)束后的第三天,林杏兒換下孝衣,把家門緊緊鎖上,獨(dú)自背著小包袱,踏上去張府的路。
那一口薄棺與新封的墳堆,是她留給父親的最后安穩(wěn)。她知道,從此自己不再屬于自己。
張府是縣城里有名的大宅,朱門高墻,仆役成群。杏兒第一次走進(jìn)去,心頭打鼓,腳下都不敢踏重。
門房帶她去見大娘子,滿臉嚴(yán)肅。
大娘子瞥了她一眼,冷聲道:“就是你?賣身葬父的丫頭?既進(jìn)了張府,就要守規(guī)矩,勤快點,嘴巴緊。
要是偷懶,別怪我打板子?!?/p>
杏兒低頭應(yīng)聲:“奴婢謹(jǐn)記?!?/p>
從那天起,她被分到廚房幫工。
每天天不亮就起身,挑水劈柴,洗菜擇米,忙到夜深才得歇息。
手上的皮磨破,火盆的煙嗆得她直咳。稍一耽擱,就會被廚娘喝罵。
一次,她切菜切得慢了些,廚娘拿筷子敲她的手:“快點!你以為張府是你林家的小屋么?耽誤了老爺吃飯,你賠得起嗎?”
杏兒忍著疼,低聲道:“是,奴婢下次快?!?/p>
張府里人多事雜,婢女之間勾心斗角。有人見她是新來的,就故意使喚她做臟活累活,還在背后嘲諷:“賣身來的,果然是賤命。”
杏兒只咬牙不語。她心里始終想著父親的墳,每逢月黑風(fēng)高,都會偷偷溜出去,點一盞小油燈,磕頭哭上一陣,再悄悄回府。
這種日子一天天熬過去,她的眼眶總是紅腫,手腳卻越來越麻利。張員外倒不常見她,只偶爾遠(yuǎn)遠(yuǎn)看上一眼,說一句“孝順的丫頭”,便再沒理會。
倒是大娘子看她越發(fā)不順眼,總嫌她手腳笨拙。有一回,杏兒送茶時不慎打翻了盞子,滾燙的茶水濺濕了地毯。大娘子當(dāng)場喝罵:“沒用的東西!”抬手就要打。
幸好當(dāng)時正好有客人到訪,是顧文遠(yuǎn)。他笑著替她解圍:“夫人莫怪,丫頭年紀(jì)小,不懂事,慢慢教便是?!?/p>
大娘子瞪了杏兒一眼,冷哼一聲,才罷手。
杏兒心里感激,低頭偷偷望了顧文遠(yuǎn)一眼,卻不敢多看。
張府的日子雖苦,但比她想象中還能熬得下去。
只是夜里常常夢見父親的墳,驚醒后滿臉是淚。她明白自己不過是個賣身的婢子,前路未卜。
一晃半年,杏兒愈發(fā)瘦弱,臉色蒼白,可心里那口氣還撐著。她常暗暗告誡自己:忍下去,總比被賣去青樓好。
04
入秋沒多久,張府里忽然冷清。
往日來往的客人不見了,賬房門口天天有人吵嚷。
傳話的丫頭小聲嘀咕:鹽引出了岔子,票號又倒了幾家,張員外周轉(zhuǎn)不過來。
廚房的柴火堆得低,菜也素了。
廚娘抱怨說油錢都要省。杏兒聽在耳里,心里直發(fā)空。
她知道,一旦張府撐不住,先動的多半是她們這些賣身來的。
果然,沒過幾日,大娘子把人都叫到堂前。
她拿著一張單子,臉黑得像鍋底:“府里開支緊,閑人要裁,欠的工錢慢慢補(bǔ)。賣身來的,契書在我手里。該轉(zhuǎn)賣的轉(zhuǎn)賣?!?/p>
堂下立刻一片低低的哭聲。有人跌坐在地,有人捂著臉不敢出聲。杏兒把手握成拳,指甲都嵌進(jìn)肉里。她不怕做粗活,只怕被賣去見不得人的地方。
她見過牙婆來府里挑人,那眼神像看牲畜。
第二天,果然來了兩個牙婆。一個穿紅披風(fēng),笑里帶刺;一個穿青衫,眼睛細(xì)長。她們在院里走一圈,指指點點,叫丫鬟站成一排。
紅披風(fēng)敲著指節(jié):“哪個手腳勤快,哪個嘴巴緊?”
管家笑著陪話:“各有長短。要粗活的有,要針線好的也有?!?/p>
紅披風(fēng)看了一圈,目光落在杏兒身上,打量她的肩背和小臂,伸手就要掐。
杏兒身子一縮,還是被她捏了一把。紅披風(fēng)笑:“肉結(jié)實,干得動?!?/p>
大娘子在一旁點頭:“這丫頭賣身葬父的,肯吃苦?!?/p>
青衫瞇起眼:“這類人命硬。好使喚,也好賣價?!?/p>
杏兒渾身發(fā)冷,嘴唇卻緊。她不敢哭,也不敢求,只直直看著地面。心里翻來覆去一句話:若真要賣,就完了。
牙婆們接著挑人,圈了四個名字,最后又回到杏兒面前:“這個也要?!?/p>
大娘子正要點頭,門口忽然有人咳了一聲。
眾人回頭,見是顧文遠(yuǎn)。他穿一身洗得發(fā)白的長衫,手里拿著一卷紙。
他微微一揖:“夫人借一步說話?!?/p>
大娘子皺眉:“顧公子來做什么?”
顧文遠(yuǎn)看一眼院里,又轉(zhuǎn)回她面前,語氣平平:“前些時,夫人當(dāng)眾夸過這位丫頭孝順。
我在場聽見,今日府中有難,我不敢旁觀,我愿出銀,贖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