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十幾架以色列戰(zhàn)機貼著云層疾飛而過,目標直指2000公里外的也門首都薩那。沒有任何預警,沒有任何警告,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突然襲擊。
在此時,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新玩家”正悄然出手,突破以色列層層封鎖,向加沙運送人道物資。他的名字叫做卡德羅夫,俄羅斯車臣共和國的領導人,被外界稱為“普京親信”。
以色列在這一天徹底撕破了外交偽裝,選擇用最原始的方式展開跨國報復行動。這場空襲的導火索,是兩天前胡塞武裝向以色列本土發(fā)動的導彈和無人機襲擊,其中甚至首次出現了帶有集束彈頭的彈道導彈。以色列方面承認,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從也門方向遭遇這種攻擊。
戰(zhàn)機飛越近2000公里,不僅依賴空中加油,還需完成復雜的航程規(guī)劃。戰(zhàn)機編隊中不僅包括殲擊機,還配備了預警機、電子戰(zhàn)飛機、偵察機和加油機。這一整套高成本、高風險的作戰(zhàn)體系,只為在最短時間內制造最大傷害。
以軍選定的打擊目標極為敏感,包括也門總統(tǒng)府所在地的軍事基地、兩座發(fā)電廠和燃料儲存基地。轟炸發(fā)生在凌晨兩點,薩那市民還在熟睡之中,爆炸聲驟然響起,火光沖天。城市中心、南部以及西南區(qū)多個地點同時遭到打擊,現場火勢蔓延,救護車穿梭在廢墟之間。
這次突襲共造成至少6人死亡,86人受傷。其中多數是平民,傷勢嚴重者超過20人。更令人心痛的是,薩那第60街的加油站也被擊中,燃油罐爆炸,造成額外的平民傷亡。城市一度陷入全面停電,醫(yī)院的發(fā)電機因燃料短缺無法啟用,搶救工作困難重重。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國防部長卡茨以及以軍總參謀長扎米爾,親自坐鎮(zhèn)特拉維夫的以色列空軍指揮中心現場觀摩這場行動。這在以色列歷次軍事行動中極為罕見,足見其對本次空襲的重視程度。
此時,另一場較量正在悄然醞釀。卡德羅夫趁以方封鎖松動之際,通過其家族基金會向加沙運送超過1000噸糧食和飲用水。這批物資正是加沙平民最急需的生命線??ǖ铝_夫的兒子亞當也首次高調亮相,以17歲的年紀參與到援助指揮中。
這場援助行動并非單純出于人道主義考慮,背后更有深遠的政治布局??ǖ铝_夫試圖以“中東伊斯蘭世界守護者”的身份,重塑車臣乃至俄羅斯穆斯林群體的政治合法性,從其父艾哈邁德,到他本人,再到兒子亞當,家族傳承的政治象征意味愈發(fā)明顯。
普京對此舉保持沉默,這種沉默耐人尋味。這既是對卡德羅夫操作空間的默許,也是對中央集權與地方勢力之間微妙平衡的考量。
以色列的空襲并非首次。自2025年初起,已有超過16次對胡塞武裝進行空襲,其中至少3次為大規(guī)模打擊。8月17日,以色列甚至動用海軍導彈艇,對胡塞武裝實施打擊。這標志著以色列正在不斷升級戰(zhàn)術,試圖用更高效的方式摧毀對手。
胡塞武裝對加沙的支持從未間斷。他們不僅持續(xù)在紅海和亞丁灣襲擊與以色列有關的商船,還不斷對以色列本土發(fā)動導彈和無人機攻擊。在8月22日的聲明中,胡塞武裝明確表示,已對本-古里安機場、雅法以及阿什凱隆發(fā)起打擊,首次使用“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導彈。
這枚導彈具備集束彈頭,重量達到半噸,給以色列防空系統(tǒng)制造極大壓力。也正是這次襲擊,成為以色列大規(guī)??找u薩那的直接動因。以色列希望通過雷霆手段震懾胡塞武裝,但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空襲雖然造成一定破壞,但胡塞武裝的分散式布局和復雜地形讓以軍難以實現決定性打擊。其指揮機構、彈藥庫、導彈發(fā)射架等雖被攻擊,卻未根本削弱其軍事能力。胡塞武裝很快組織反擊,并宣稱將繼續(xù)支持加沙,直至封鎖解除、侵略終止。
胡塞的“拖鞋軍”稱號掩蓋了其真實戰(zhàn)力。他們目前裝備至少6種反艦彈道導彈和6款巡航導彈,更宣布使用自制高超音速導彈對以色列船只“MSC莎拉V”號發(fā)動攻擊。以色列防線不斷被沖擊,戰(zhàn)略壓力持續(xù)加劇。
以色列面臨的困境不止于軍事。國內政局動蕩,內塔尼亞胡政府在選舉中遭遇失敗,大規(guī)??棺h此起彼伏。強硬派要求以更激烈手段回應胡塞武裝和加沙局勢,政府壓力空前。與此同時,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微妙變化,原本支持以方的歐洲國家也開始表示譴責。
加沙地區(qū)早已陷入聯合國所認定的饑荒狀態(tài),超過100萬人生活在基本生存線以下。美歐對以色列的態(tài)度出現分裂,特朗普等人繼續(xù)為以方站臺,但歐洲媒體和政界已公開批評其軍事行動。
卡德羅夫此時出手,顯得尤為突出。他突破封鎖送達糧水援助,打破了西方國家在人道援助話語權上的壟斷。在國際社會還在譴責與觀望之際,他快速行動,用實際物資回應加沙的苦難。這種行為不僅贏得了輿論好感,也在中東世界樹立起“行動派”的形象。
有人形容卡德羅夫是“黑馬”,橫空出世打破格局。他代表的并非傳統(tǒng)大國,而是一種新興的區(qū)域力量。正是這種力量,正在悄然改變中東的地緣政治棋盤。
以色列仍陷于“打不死、談不下、拖不起”的泥潭。每一次空襲都帶來高昂成本,遙遠的距離、復雜的空中加油、龐大的出動規(guī)模,加之戰(zhàn)果未必理想,使得以色列不得不重新評估長期戰(zhàn)略。
胡塞武裝則依靠其“非對稱作戰(zhàn)”優(yōu)勢,成功規(guī)避打擊并保存實力。他們的抵抗意志未受動搖,反而因戰(zhàn)火愈演愈烈而更加堅定。以色列想通過空襲解決問題,反而激化沖突,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多國分析指出,若局勢持續(xù)升級,中東地區(qū)或將被徹底點燃。這場跨越阿拉伯半島的對抗,正不斷打破傳統(tǒng)邊界,戰(zhàn)爭正在變得無遠弗屆。當前的局勢,是軍事、政治、宗教與民族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表面是導彈與炸彈的較量,背后卻是話語權、影響力與資源控制的深層博弈。
卡德羅夫的援助行動,不僅撕開了人道援助困境的口子,也打破了西方國家對中東影響力的壟斷。他用實際行動支持加沙,讓世界看到了除了大國之外的另一種可能。
以色列這場空襲,雖說展現出強大軍力,卻暴露其戰(zhàn)略困境與國際孤立。面對胡塞武裝的頑強反擊,面對國內政治壓力和國際輿論批評,以方下一步將何去何從,仍是未知數。
這場沖突遠未結束,未來或將更加復雜。而在這場看似無解的博弈中,真正的受害者永遠是那些無辜的平民。短短幾小時的空襲,打破了數百萬人的生活秩序。長達數千公里的援助之路,卻點燃了人們對和平的渴望。
以色列遠程空襲薩那,展現出其強大軍事能力,卻難以扭轉戰(zhàn)略僵局??ǖ铝_夫無視封鎖援助加沙,成為中東地緣格局的新變量。當戰(zhàn)火持續(xù)、援助前行,中東局勢仍將激蕩不止。
信息來源:
[1]胡塞武裝:以色列侵略也門首都 環(huán)球時報
[2]以色列空襲也門首都致6死86傷 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