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前言:景陽岡的虎嘯與朝陽峰的血仇,鑄就鐵血硬漢
提及武松,《水滸傳》的讀者腦海中首先浮現(xiàn)的,必是那幅 “景陽岡武松打虎” 的壯闊畫卷 —— 那不是憑借刀槍劍戟的巧勁,而是赤手空拳與百獸之王的生死搏殺,是凡人之軀對天地間兇戾之氣的正面抗衡。彼時的武松,不過二十出頭,身上還帶著清河縣市井少年的桀驁,因醉酒與店家爭執(zhí),偏要闖那 “三碗不過岡” 的險地。他或許起初不信崗上有虎,只當是店家唬人的伎倆,可當那吊睛白額大蟲真的從樹林間撲出時,酒意瞬間醒了大半,卻沒有半分退縮。
那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是自然界最頂級的獵殺技巧,尋常獵戶遇上,早已嚇得腿軟??晌渌善鷳{著一股狠勁,左手按住虎頭,右手攥成鐵拳,朝著老虎面門、眼睛死命打去。拳頭落處,血肉模糊,虎嘯聲從震耳欲聾到微弱嗚咽,最終只剩武松渾身是汗、虎口震裂地站在虎尸旁 —— 那一刻,他不是什么官府公差,也不是什么名門之后,只是一個憑著本能與勇氣,在生死邊緣硬生生搶回一條命的 “狠人”。
這份 “狠”,在后來為兄報仇時,更添了幾分決絕。武大郎被潘金蓮與西門慶毒殺,武松本想憑著證據(jù)告官,可縣官收了西門慶的賄賂,竟將案子壓了下來。那一刻,武松心中對 “官府” 的最后一絲信任,徹底碎了。他不再寄望于律法,而是選擇用自己的方式 “主持公道”:他請鄰里作證,逼著潘金蓮說出真相,再親手殺了她;隨后提著潘金蓮的人頭,闖進獅子樓,與西門慶廝打 —— 西門慶是個會些拳腳的潑皮,又占著樓上的地利,可武松殺紅了眼,竟將他從樓上揪下來,一刀結(jié)果了性命。
殺了兩人后,武松沒有逃,反而提著人頭去縣衙自首。他要的不是茍活,而是讓世人知道,武大郎的冤屈有人報,惡人終究有惡報。即便后來被刺配孟州,又因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從 “武松” 變成了亡命天涯的 “行者”,他骨子里的那份強硬與極端,也從未變過。這樣一個人,本該像曠野里的孤狼,獨來獨往,誰也管不住,誰也降服不了??烧l也沒想到,當他最終踏上梁山泊的土地后,竟會心甘情愿地站在一個和尚身后,做了人家的副手。
這反差太過刺眼:一個連老虎都敢打的人,為何會對一個和尚俯首帖耳?一個向來我行我素的硬漢,為何會放下身段,甘居人下?要解開這個謎題,不能只看武松的過往,更要走進他加入梁山后的日子 —— 看他如何在群豪云集的山寨里掙扎,如何與魯智深從萍水相逢到生死相依,又如何在這份友誼里,尋到比 “獨當一面” 更重要的東西。
一、豪情落定二龍山:梁山的格格不入與知己的意外相逢
許多人以為武松是直接投奔梁山泊的,實則不然。在他成為 “行者” 后,曾一度流落江湖,殺過蜈蚣嶺上作惡的王道人,救過被擄的民女,卻始終沒有一個安穩(wěn)的去處。官府的通緝令貼滿了各州府縣,尋??蜅2桓伊羲胀ò傩找娏怂巧砩?、那口戒刀,也只當是兇僧,避之不及。直到他路過青州地面,聽聞二龍山有兩位好漢 —— 花和尚魯智深與青面獸楊志,聚集了一群兄弟,專與官府作對,才動了投奔的心思。
彼時的二龍山,雖不如梁山勢大,卻也是個 “世外桃源”。魯智深本是延安府的提轄,因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救金翠蓮,出家為僧;后又大鬧五臺山、倒拔垂楊柳,輾轉(zhuǎn)來到二龍山,與楊志一起奪了山寨。這兩人都是性情中人,不重規(guī)矩,只重義氣,山寨里的兄弟也多是受了官府欺壓的窮苦人,氣氛遠比梁山輕松。武松剛到二龍山腳下,就被小嘍啰攔了下來,他也不惱,只說 “俺是行者武松,特來投奔魯提轄與楊制使”。
小嘍啰報上去后,魯智深一聽 “武松” 二字,立刻從聚義廳里跑了出來 —— 他早聽說過景陽岡打虎的武松,也聽說過他殺西門慶、血濺鴛鴦樓的壯舉,心中早已生出幾分敬佩。兩人一見面,魯智深便大笑著拍武松的肩膀:“好你個武都頭!俺魯達早就想見識見識,能打死老虎的好漢長什么樣!” 武松見魯智深身材魁梧,滿臉虬髯,說話聲如洪鐘,身上沒有半分和尚的迂腐,倒有幾分江湖豪杰的豪邁,心中也生出幾分好感,連忙拱手:“小人武松,見過魯大哥。”
那天,魯智深拉著武松在聚義廳里喝酒,楊志作陪。酒過三巡,兩人越聊越投緣。武松說起自己為兄報仇的經(jīng)過,說起被官府陷害的委屈,魯智深聽得拍案而起:“他娘的!這官府就是幫貪官污吏!俺當初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也是因為看不慣他們欺負人!兄弟,你放心,今后在二龍山,有俺魯達在,沒人敢欺負你!” 武松聽了這話,眼眶竟有些發(fā)熱 —— 自武大郎死后,他很久沒聽過這樣暖心的話了。楊志也在一旁附和:“武兄弟武藝高強,今后咱們兄弟三人并肩作戰(zhàn),定能讓那些貪官污吏吃些苦頭!”
就這樣,武松在二龍山落了腳。他本以為這里就是自己的歸宿,卻沒料到,沒過多久,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寨合并,一起投奔了梁山泊。彼時的梁山,早已不是晁蓋在世時的 “聚義廳”,而是宋江掌權(quán)后的 “忠義堂”。山寨里聚集了一百多位好漢,有朝廷降將,有地主豪強,也有江湖草莽,魚龍混雜,規(guī)矩也多了起來。武松跟著魯智深來到梁山,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竟生出幾分陌生。
起初,武松對宋江是有感激之情的。當年他在柴進莊上生病,宋江不僅親自照料,還送他銀子做路費,這份恩情,武松一直記在心里。可到了梁山后,他漸漸發(fā)現(xiàn),眼前的宋江,早已不是柴進莊上那個 “及時雨” 了。宋江一心想的是 “招安”,想的是如何讓梁山好漢 “名正言順” 地回歸朝廷,為此,他對朝廷降將格外優(yōu)待,對李逵這樣的粗人也多有縱容,可對武松、魯智深這樣的 “草莽”,卻總帶著幾分疏離。
有一次,梁山眾好漢在忠義堂喝酒,宋江見武松喝得酩酊大醉,便上前勸道:“武都頭,你性子剛烈,飲酒過多容易誤事,今后還是少喝些為好?!?武松本就對宋江的 “招安” 心思不滿,聽了這話,更是火冒三丈:“宋公明哥哥!俺武松喝酒從不誤事!當年景陽岡打虎,若不是喝了那十八碗酒,未必有那般力氣!俺們兄弟聚在梁山,本就是圖個痛快,如今連喝酒都要管,這梁山還有什么意思!”
這話一出口,忠義堂里瞬間安靜下來。宋江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尷尬地站在原地。李逵在一旁起哄:“武二哥說得對!喝酒憑的是本事,憑什么不讓喝!” 魯智深見氣氛不對,連忙打圓場:“兄弟,宋公明哥哥也是為你好,你別激動。來,俺陪你喝,今天不醉不歸!” 說著,便給武松滿上酒,拉著他坐下。武松雖不再說話,可心里對宋江的不滿,卻又深了一層。
從那以后,武松在梁山的日子越發(fā)不如意。他性格直爽,看不慣宋江的城府,也看不慣有些好漢的阿諛奉承。有一次,段景住獻了一匹照夜玉獅子馬,被曾頭市搶了去,宋江要去攻打曾頭市,卻先問盧俊義的意見,全然不顧晁蓋的仇還沒報。武松忍不住在會議上說道:“哥哥,晁蓋哥哥是被曾頭市害死的,如今馬被搶了,正好去報仇!何必先問別人的意見?” 宋江聽了,只說:“盧員外是梁山二把手,理應商議。” 武松還想再說,卻被魯智深用眼神制止了。
日子久了,武松漸漸覺得,梁山不是他的容身之處。這里沒有二龍山的自在,沒有魯智深的坦誠,只有沒完沒了的規(guī)矩和算計。他本就是個需要獨當一面的人,若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事,還不如離開。于是,他開始偷偷收拾行李,打算等風頭過了,就離開梁山,找一個清靜的地方,繼續(xù)做他的 “行者”。
就在他準備動身的前一天晚上,魯智深卻找上了他。當時武松正在自己的房里擦著戒刀,魯智深推門進來,手里提著一壇酒,笑著說:“兄弟,俺看你這幾天不對勁,是不是有什么心事?來,陪俺喝幾杯,有話跟你說?!?武松見是魯智深,心里的防備少了幾分,卻還是沒說話,只是給魯智深倒了一碗酒。
魯智深喝了一口酒,開門見山地說:“兄弟,俺知道你想離開梁山。是不是覺得這里不自在?” 武松愣了一下,隨即點了點頭:“魯大哥,俺不是忘恩負義,只是這里的日子,俺過不慣。俺想找個地方,安安靜靜地過日子,不想再摻和這些事了?!?/p>
魯智深嘆了口氣,說:“兄弟,俺懂你的心思。俺也看不慣宋公明的那些小心思,可你想想,你離開了梁山,能去哪里?官府還在通緝你,尋常地方容不下你。再說,你走了,俺怎么辦?二龍山的兄弟怎么辦?咱們好不容易聚在一起,難道就要這樣散了?”
武松聽了,心里一動。他想起在二龍山的日子,想起魯智深對他的照顧,想起兩人并肩作戰(zhàn)的時光,心里竟有些舍不得。魯智深見他猶豫,又說:“兄弟,俺知道你想獨當一面,可獨當一面不一定要離開。你若信得過俺,今后就跟著俺。俺魯達雖然粗,可絕不會讓你受委屈。咱們兄弟一起,在梁山好好做事,就算宋公明要招安,咱們也能護住自己的兄弟,護住咱們的義氣。”
那天晚上,兩人喝了一整夜的酒,聊了一整夜的話。魯智深說起自己的過往,說起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時的痛快,說起大鬧五臺山時的灑脫;武松也說起自己的童年,說起武大郎對他的好,說起殺西門慶時的決絕。兩人越聊越投機,仿佛有說不完的話。天亮時,武松看著魯智深布滿血絲卻依舊真誠的眼睛,終于放下了行李,說:“魯大哥,俺聽你的,不走了。今后,俺就跟著你?!?/p>
魯智深見他答應,高興得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兄弟!有你這句話,俺魯達就算粉身碎骨,也不會虧待你!”
就這樣,武松留在了梁山,也開始了他與魯智深之間,一段超越尋常兄弟的友誼。
二、重情義的知音難求:魯智深的挽留與武松的蛻變
武松決定留下后,宋江等人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了地。他們不是不知道武松的本事 —— 若武松真的離開梁山,投奔其他山寨,或是落草為寇,對梁山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威脅。宋江曾私下對吳用說:“武松武藝高強,性格剛烈,若能為我所用,必是一大助力。可他性子太直,不好管束,多虧了魯智深能留住他。” 吳用也點頭:“魯提轄與武松性情相投,有他在,武松必不會走。咱們只需善待他們,讓他們?yōu)榱荷匠隽Ρ闶??!?/p>
可宋江和吳用不知道的是,魯智深留住武松,從來不是為了 “為梁山出力”,而是因為他真心把武松當兄弟。自那天晚上談話后,魯智深便處處照顧武松。知道武松喜歡喝酒,他就經(jīng)常提著酒去找武松;知道武松看不慣有些好漢的做派,他就盡量護著武松,不讓他與人發(fā)生沖突;知道武松心里還惦記著二龍山的兄弟,他就經(jīng)常約著二龍山的舊部一起聚會,讓武松感受到家的溫暖。
有一次,李逵因為一點小事,與二龍山的一個小嘍啰吵了起來,還動手打了人。武松見了,頓時火冒三丈,上前就要與李逵理論。李逵本就是個混不吝的性子,見武松要管閑事,更是不肯罷休,兩人當即就要動手。就在這時,魯智深趕了過來,一把拉住兩人:“你們這是干什么!都是梁山兄弟,有話好好說,動手算什么本事!”
李逵見是魯智深,雖然不怕,卻也不敢太過放肆,只是嘟囔著:“魯大哥,是他先惹俺的!” 武松也不服氣:“魯大哥,李逵不分青紅皂白打人,這口氣俺咽不下去!” 魯智深瞪了李逵一眼:“李逵,你先打人,就是你的不對!快給人家道歉!” 又轉(zhuǎn)頭對武松說:“兄弟,李逵就是這性子,你別跟他一般見識。他道歉了,這事就算了,好不好?”
李逵雖然不情愿,可在魯智深的堅持下,還是給那個小嘍啰道了歉。武松見魯智深都這么說了,也不好再追究,只是哼了一聲,不再說話。事后,魯智深拉著武松,語重心長地說:“兄弟,俺知道你性子直,看不慣有人欺負咱們二龍山的兄弟??闪荷讲槐榷埳?,人多眼雜,你若事事都要爭個對錯,很容易得罪人。咱們在梁山,既要護住自己的兄弟,也要學會忍一時之氣,這樣才能長久?!?/p>
武松聽了,沉默了許久。他知道魯智深說的是對的,可他從小到大,都是有什么說什么,從來不會忍讓。魯智深見他不說話,又說:“兄弟,俺不是讓你變得懦弱,而是讓你學會變通。你看俺,當年在五臺山,也不是沒犯過渾,可后來師父教導俺,做人要懂得克制。咱們梁山好漢,是替天行道,不是逞兇斗狠。若只是一味地沖動,只會給兄弟們帶來麻煩?!?/p>
這番話,像一盞燈,照亮了武松的心。他想起自己血濺鴛鴦樓時,殺了張都監(jiān)、張團練、蔣門神,還有許多無辜的下人,那時他只覺得痛快,可后來冷靜下來,也有些后悔 —— 那些下人,本是無辜的,卻因為他的沖動丟了性命。從那以后,武松開始學著克制自己的脾氣,遇到事情不再第一時間動手,而是先跟魯智深商量,聽他的意見。
魯智深不僅在為人處世方面開導武松,還在武藝上指點他。武松的武藝,多是自學成才,憑著一股狠勁,招式雖然勇猛,卻不夠靈活。魯智深早年在延安府學過正規(guī)的武藝,又精通禪杖,對拳腳功夫也有很深的造詣。他經(jīng)常和武松一起練武,教他如何躲避敵人的攻擊,如何在戰(zhàn)斗中保存體力,如何用最少的力氣打敗敵人。
有一次,兩人在練武場對打,武松一記 “猛虎下山”,拳頭直逼魯智深面門。魯智深不慌不忙,身子一側(cè),左手抓住武松的手腕,右手輕輕一推,就將武松推得后退了幾步。武松不服氣,又沖了上去,這次他用了戒刀,招式更加凌厲。魯智深揮舞著禪杖,將武松的戒刀擋得密不透風,還時不時地指點他:“兄弟,你的刀太快,容易露出破綻。你看,這里慢一點,等敵人露出破綻再出手,效果會更好?!?/p>
武松聽了,照著魯智深的指點去做,果然感覺順暢了許多。他忍不住問道:“魯大哥,你的武藝這么高,為什么從來不在別人面前顯擺?” 魯智深笑了笑:“武藝是用來防身、用來保護兄弟的,不是用來顯擺的。俺當年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也不是為了讓別人夸俺武藝高,只是看不慣他欺負人。兄弟,你要記住,真正的好漢,不是看他能打多少人,而是看他能護多少人?!?/p>
在魯智深的影響下,武松漸漸變了。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沖動易怒,而是變得沉穩(wěn)了許多;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我行我素,而是學會了考慮別人的感受;他不再像以前那樣只看重自己的勇武,而是開始明白 “義氣” 的真正含義 —— 不是為了自己痛快,而是為了保護身邊的人。
梁山的好漢們也發(fā)現(xiàn)了武松的變化。以前,大家見了武松,都覺得他是個不好惹的硬茬,躲得遠遠的;現(xiàn)在,大家見了武松,都會主動打招呼,有時候還會跟他一起喝酒聊天。李逵更是把武松當成了偶像,經(jīng)常跟在他身后,一口一個 “武二哥” 地叫著,問他打虎的訣竅,問他打架的技巧。
武松知道,這些變化,都是魯智深帶來的。若不是魯智深留住他,若不是魯智深開導他,若不是魯智深指點他,他或許早就離開梁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亡命之徒。他心里對魯智深的感激,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兄弟之情,成了一種深深的依賴與信任。
有一天,武松對魯智深說:“魯大哥,俺這輩子,最佩服的人就是你。若不是你,俺武松也不會有今天。今后,你說往東,俺絕不往西;你說往西,俺絕不往東。你讓俺做什么,俺就做什么?!?魯智深聽了,哈哈大笑:“兄弟,你這話說得太嚴重了。咱們是兄弟,就該互相扶持,互相照顧。俺不需要你聽俺的,俺只希望咱們兄弟能一直在一起,好好的?!?/p>
可武松心里清楚,他早已把魯智深當成了自己的 “大哥”,當成了自己的 “主心骨”。他知道,跟著魯智深,他不僅能在梁山立足,還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這份情誼,比什么都重要。
三、生死之交風雨同舟:并肩作戰(zhàn)的默契與生死與共的信任
梁山的日子,并不總是平靜的。宋江為了實現(xiàn) “招安” 的目標,經(jīng)常帶領眾好漢出征,攻打那些不聽朝廷號令的州府,或是平定那些作惡的山寨。每一次出征,都是一場生死考驗,而武松與魯智深,總是并肩作戰(zhàn),沖在最前面。
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生死與共,是在攻打青州的時候。當時,青州知府慕容彥達是個貪官污吏,不僅欺壓百姓,還與桃花山的李忠、周通結(jié)仇。李忠、周通不敵慕容彥達,只好向梁山求救。宋江接到求救信后,立刻率領大軍出征青州。
可慕容彥達早有準備,他不僅調(diào)集了青州的官軍,還請來了呼延灼幫忙。呼延灼是朝廷的開國名將呼延贊之后,武藝高強,擅長使用雙鞭,曾打敗過梁山的許多好漢。梁山大軍剛到青州城下,就遭到了呼延灼的伏擊,官軍從四面八方涌來,將梁山大軍團團圍住。